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度出发,指出“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要求“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性、党风、党纪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要深刻理解“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这一深刻内涵,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认识,正确处理好强党性、正党风、严党纪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对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意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保持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党性是根本。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逻辑起点。坚定的党性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这种信仰信念,犹如精神之“钙”,为党员干部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坚守政治立场。党性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风的表现和党纪的遵守。只有党性坚强,党员干部才能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进而在行为上展现出良好的作风,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倘若党性缺失,就容易在利益诱惑面前迷失方向,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甚至突破党纪底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党风是表现。党风,即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性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党纪执行情况的综合反映。优良的党风,如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等,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重要法宝。党风正则民心顺,党风清则事业兴。良好的党风能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从而汇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反之,不良的党风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党风的形成,既取决于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也离不开党纪的刚性约束。党性修养为党员干部提供了内在的精神指引,使其自觉追求优良的作风;而党纪则从外部对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对违反优良作风的行为进行惩处,从而保障党风的清正廉洁。
党纪是保障。党纪,即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纪是党性修养和党风建设的重要保障,为党员干部划定了不可触碰的红线和底线。严格的党纪能够确保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纪不仅能够对党员干部的行为形成有效约束,防止其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而且也是党性锤炼的重要手段。在遵守党纪的过程中,党员干部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对照党纪要求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提高党性修养。党纪的严格执行还能够促进党风的好转,对不良作风形成有力遏制,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当前,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更需要我们把握“破”与“立”的辩证法——破形式主义之弊,立真抓实干之风;破信仰缺失之危,立理想信念之本;破纪律松弛之患,立铁规禁令之威。唯有如此,才能在党性锤炼中锻造政治品格,在作风改进中践行为民宗旨,在纪律约束下规范权力运行,最终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环。
(作者系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