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开封网评 > 正文
【汴梁晨话】让“沉浸式”调研成为工作常态
​据报道,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干部郑文星利用业余时间当了60天外卖骑手,在5个平台跑了330单,行驶约2900公里。他不仅“看见问题”,更推动解决驿站问题,将个体困境转化为系统性服务优化方案。
【汴梁晨话】让“沉浸式”调研成为工作常态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刘效仁 发布时间:2025-07-02 07:16:14

据报道,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干部郑文星利用业余时间当了60天外卖骑手,在5个平台跑了330单,行驶约2900公里。他不仅“看见问题”,更推动解决驿站问题,将个体困境转化为系统性服务优化方案。安徽省宣城市宁国经开区总工会社会化工作者杨定力穿上骑手服,1个月里穿梭于开发区的楼宇小巷间,对工会组织精准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了新认识。 

近段时间以来,这种“沉浸式”调研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 

正是“身”入基层的“沉浸”、“脚底沾泥”的调研、吃苦流泪的经历,方能充分体味新业态劳动者的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也能找到基层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症结,从而思路一新、感情刷新,放下架子、弯下身子,去悉心服务基层,竭力惠顾民生。在不知不觉间实现从“管理者思维”向“服务者视角”的转变,让从高高在上的俯视变成对劳动群体的平等乃至仰视式的尊重。 

与劳动人民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一直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秀传统之一。“同吃同住同劳动”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沉浸”“身入”和“心入”。当一些党员干部沉浸于“指尖形式主义”、沉湎于“数字形式主义”、沉醉于“屏幕形式主义”之际,这些执着于“沉浸式调研”的党员干部无异于一溪清流、一股清风,值得赞许,受到公众普遍好评。 

“知屋漏者在宇下。”党员干部要服务人民、情系民生,首先要知民情、懂民事,感受民生疾苦、深谙百姓需求,方能同情、同理、同心。也只有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解人民所难,这种鱼水关系才会融洽,经济社会才会和谐健康发展。 

当然,“沉浸式”调研应避免“抄袭作业”,需要开辟更多调研路径。同时,也要防止“沉浸式”调研沦为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党员干部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并形成常态,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的声音,感知群众的“痛点”,掌握群众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