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王波报道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原音乐艺术的深厚底蕴,5月9日至10日,“民族瑰宝 乐之传承”2025中原传统音乐展演在焦作市中站区多媒体演播厅盛大举行。本次活动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主办,旨在深度挖掘黄河流域音乐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培育一批音乐优秀编创和表演人才。
开封传统音乐种类丰富,文化内涵厚重,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直致力于本地传统音乐的挖掘、保护与推广。本次活动,我市共选送音乐作品37个,其中20个作品入围展演,最终15个节目组队参与,入围、参演作品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展演在民乐合奏《繁台春色》中拉开序幕。这首作品将繁台的美景通过音符展现,旋律悠扬,仿佛将观众带入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繁台春日之中。市文化馆馆长李霁月登台与乐队合奏一曲《声声慢》。端庄大气的舞台风范与清亮婉约的歌声相得益彰,将宋词的雅致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满场雷鸣般的掌声。市文化馆副馆长彭舒带来《隋堤烟柳》,她婉转的歌声,让现场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隋堤两岸如烟似雾的垂柳,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流转。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演市文化馆入围的三首民乐作品《繁台春色》《声声慢》《隋堤烟柳》皆为原创,这些佳作均出自市文化馆副馆长张华之手。创作过程中,他以精妙的艺术构思,将诗词的典雅意境与汴梁八景的历史底蕴巧妙融入民乐之中,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精髓的同时大胆创新,让古老的音乐焕发出新的生机。
此次“民族瑰宝 乐之传承”2025中原传统音乐展演中,我市15个音乐作品以多元的艺术表达,赢得了现场专家、评委及观众的喜爱。从非遗鼓子曲的古韵悠长,到原创民乐的推陈出新,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开封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本文照片均由全媒体记者王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