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沈泓琳
尽管公安机关反诈宣传力度持续加强,从未停歇,但在金钱面前不惜铤而走险的诈骗分子却不甘心收手,不断变换花样,设局诈骗。人们的警惕性稍有放松,就会受骗上当。开封警方通过解析近期侦破的几起不同形式的电诈案件,再次告诫大家要时刻提高警惕,保持清醒头脑。
4月27日,祥符区兴隆乡的高女士,手捧“反诈先锋 为民挽损 用心服务 尽职尽责”的锦旗来到祥符区反诈中心,感谢民警行动迅速,为她挽回1.2万元损失。
3月4日,高女士的女儿通过QQ告诉她,要在学校报名参加一个培训班。孩子学习热情高涨,做母亲的自然高兴。她通过女儿的推荐,添加了辅导老师的QQ号。辅导老师告知高女士,培训费用要1.2万元,高女士毫不犹豫地就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去了这笔钱。事后,冷静下来的高女士察觉此事可疑。涉及这么大一笔钱,女儿为什么只通过QQ和她联系?况且,这个辅导老师的QQ号和账户完全陌生,既非日常联系的学校老师QQ号,也非平时向学校交钱的账户。警觉起来的高女士急忙和女儿学校的老师联系,核实情况。结果发现,“女儿”和“辅导老师”均系假冒,所谓“培训班”也是子虚乌有。闻知此情,高女士急忙报警。
接到报警,祥符区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立即对被骗资金采取紧急止付措施,又迅速查找资金流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追回了这笔被骗钱款,并于4月25日成功返还高女士。
诈骗高女士的嫌疑人,既假冒“女儿”和“辅导老师”,又利用家长期盼孩子乐于学习的心理,真可谓是“煞费苦心”。而有的诈骗分子对有些老年人则采用“吓唬”的“简单粗暴”手法。
4月18日,禹王台区一位老人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告知老人手机上有一项“相关服务”开通,每月将会被自动扣款500元,若要退订,则需按照其指示操作。尽管老人既不知这项“服务”的内容,也不知怎么就被开通,但“每月扣费500元”却让他惊慌不已,于是就在对方引导下,懵懵懂懂地完成了一系列操作,结果银行卡里的4000元钱被转走了。接到报警,禹王台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迅速确认资金流向,第一时间联系相关收款方主体,及时冻结并于4月20日成功追回被骗的4000元钱,挽回了老人的损失。
为表达感谢,4月20日,老人的家属特意把一面“一心为民 反诈先锋”的锦旗送到禹王台公安分局刑侦大队。
对于无孔不入的诈骗分子来说,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爱好都是他们布设骗局的机会。当下,明星演唱会颇受年轻人追捧,这也被盯上了。
今年1月,一名女孩在网上购买演唱会门票时,结识了一个自称能拿到内部低价票的“黄牛”。应该说,这女孩还是具有一定警惕性的,当即提出要在正规平台交易,不料,对方却抓住女孩急切希望看到这场演唱会的心理,以低价优惠需要隐瞒等说辞,一步步诱使其放松警惕。当她将票款转账给对方后,不但没有得到门票,而且再联系不上对方。
禹王台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接到报案,经过两个多月不懈努力,最终查清了诈骗分子背后的资金链条,锁定了嫌疑人藏身之处,驱车600公里,于4月2日成功将嫌疑人于某抓获,并成功追回了女孩被骗钱款。
针对这些案件,开封警方再次告诫大家,诈骗分子多利用各种虚假身份,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编造借口,设置陷阱,实施诈骗。因此,当你接到陌生电话时,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高度警惕,无论对方将事情描述得多么严重、紧急,都不要轻信对方的说辞,应及时和家人及亲朋好友沟通听取意见,未成年人要告诉家长,老年人要告诉儿女,如果和家人一时联系不上,要马上向警方咨询,万不可轻易向对方转账。如果察觉已经上当受骗,要立即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