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消费陷阱时有发生。面对“限时特惠”“品牌同款”等情形,消费者如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消费提示,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时要谨慎识别促销活动,警惕虚构原价等价格欺诈行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假冒伪劣商品等消费陷阱让人防不胜防。尽管各级单位一直在普及和宣传预防欺诈的各种知识,但生活中总是有消费者因贪图小利或轻信虚假承诺而陷入消费陷阱并蒙受精神和经济上的损失。
消费陷阱虽然具有隐蔽性,但从根本上说是一些不良商家的“心理战”起了作用。消费者在面对“免费”“打折”“限时优惠”等营销手段时,容易产生冲动消费心理。例如,某些商家通过“免费试用”吸引消费者,却在后续环节中收取高额费用等。因此,无论不良商家手段如何高明,消费者只要守住“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思想底线,就能避免落入骗子的圈套。
总之,守住“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思想底线,是预防落入消费陷阱的法宝。其关键就是消费者要保持理性消费心理,不轻信虚假承诺,不贪图小利,不冲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