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拒绝静电 远离“炸毛”烦恼
拉门把手、穿脱衣服、见面握手……一阵“噼里啪啦”,紧跟而来的是指尖的刺痛以及内心的一股无名火。当下时节,以上由静电带来的困扰,你是否每天都会有?
拒绝静电 远离“炸毛”烦恼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5-01-06 08:55:13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拉门把手、穿脱衣服、见面握手……一阵“噼里啪啦”,紧跟而来的是指尖的刺痛以及内心的一股无名火。当下时节,以上由静电带来的困扰,你是否每天都会有?

冬季为何静电多?静电有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远离静电?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为大家解答一下关于静电那些事。

一到冬季人都“电麻”了

梳头时,头发根根“站立”;一拉门把手,指尖传来一阵刺痛;脱衣服时,“一路火花带闪电”;甚至和孩子拉手时,也会冷不丁被“电”一下……一到冬季,这样的尴尬和烦恼,很多人都会遇到。

“入冬以来,我都被‘电麻’了,已经‘放弃抵抗’了。谁能管一管静电啊?”市民周芸说,1月4日傍晚,驾车回到小区的她,小心翼翼地用胳膊关上车门。“下车时根本不敢用手碰车的外壳,‘电’得可疼了。”周芸无奈地说。不止开车时会遇到静电,周芸在办公室也遭遇了静电。每次她从椅子上站起来,都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同事们戏称她为“静电人”。“刚开始我以为是衣服的问题,后来换了几件衣服,还是那样。”周芸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听从了同事的建议,每次起身前都会先触摸一下金属桌角,释放身上的静电。这个小动作已经成了她的日常习惯,有效避免静电带来的尴尬。 

“每天都要被‘电’好几次,真的很烦。”市民庞女士苦恼地说,早上起来梳头时,她发现头发会“飘”起来,“炸毛”了,越梳越乱。 

市民张建康也曾有过“触电的感觉”:“像针扎一样,而且静电是如影随形的,好像哪里都有。”他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去年12月的一天,他下班回到家,看到2岁的儿子在客厅里玩,想上前抱一下。他的手指刚碰到儿子的胳膊,就听见“啪”的一声,指尖传来一阵刺痛,他吓了一跳,儿子也被吓哭了。

静电从何而来

采访中,不少市民对“触电”表示无奈,他们想知道静电从何而来,又是怎样产生的。 

我市一所高中的物理教师李志强解释说,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是不流动的电荷。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表面,就形成了静电,产生静电最常见的原因是摩擦。我们在活动的时候,皮肤和衣服会相互摩擦,衣服材质内的原子就会释放部分电子,并聚集在衣服的表面。之所以冬季静电多,主要是因为冬季天气干燥、空气湿度低。 

“开封的冬季降水较少,空气湿度较低,皮肤和衣物表面的水分减少,导致电荷不易散发,从而积累形成静电。”李志强说,一般来说,空气湿度越低,产生静电的可能性越大。夏季空气湿度较大,产生的电荷被含有杂质的潮湿空气释放了。冬季干燥,当这些电荷没有被释放出去时,就会越积越多,在衣物表面形成静态电荷,静电就出现了。“人体电荷的积累有限,虽然电压比较高,但电流却很小,且放电时间很短,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触电的伤害。”李志强说,很多人讨厌静电,主要是因为静电会带来刺激性电击,肌肉在静电刺激下会产生剧烈抽搐,给人体带来强烈不适。 

虽然静电看似微不足道,但其潜在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加油站和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场所,员工们会穿着特定的服装和鞋子,防止产生静电。此外,静电还会带来其他危害,如,由于静电的特性,往往会在物体表面吸附大量尘埃,其中就可能含有多种病毒、细菌与有害物质。对人体来说,这些病毒、细菌与有害物质可能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静电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办公常用的复印机采用的静电复印技术,就是利用光敏材料表面产生的静电吸附墨粉,将图像转印到纸张上,这一过程既快速又环保;手机钢化膜之所以能够牢牢贴在屏幕上,就是采用了静电吸附原理。 

1月3日,在开封精细化工开发区的化工企业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正在工作的静电除尘器——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尘粒被吸附在除尘器的电极板上,从而净化气体。静电除尘器是很多企业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它能有效去除气体中的尘粒,保证产品质量。

轻松几招拒绝静电

想要远离静电,有哪些小妙招? 

“上班族”刘女士说:“我在办公室里放了一个加湿器,能有效减少静电的产生。”她说,自从有了加湿器,她再也不怕被“电”了。她还从网上买了防静电喷雾,每次换衣服前喷一喷,效果不错。 

“我的防静电方法就是多洗手,保持手部湿润,平时还使用保湿效果好的护手霜、面霜、身体乳等。”市民李萍说,大家可尽量选择柔软顺滑的丝棉类衣物,少穿易起静电的化纤类衣物。清洗衣物时,可提前用柔顺剂浸泡,或将柔顺剂用水稀释,喷洒于衣物上,使衣物变得柔软,从而有效减少因摩擦产生的静电。 

对于有车一族,开车门前可以先隔着衣服接触车门,排掉身上的静电,同时注意车内保湿。购买座套、坐垫及脚垫等用品时,最好选择真皮或纯棉制品。“我在电商平台上买了一个除静电‘神器’,效果还不错,才几块钱。”1月4日,市民曹亚伟告诉记者。记者看到,这个除静电“神器”有铅笔头般大小,中间是类似电笔一样的导电装置。除静电时,只需手握尾部,将除静电“神器”前端与金属物体接触,就能有效消除身体上的静电。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生活中尽量避免使用化纤地毯和以塑料为表面材料的物品,可以有效防止摩擦起电。使用电器后马上洗手洗脸,打开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勤洗澡、勤换衣服,都能有效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另外,洗头时使用护发素,梳理头发多用木梳或沾水的梳子,也能避免被“电”。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