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康冀楠报道 “我血压高,医生让我减肥。”“单位的体检结果出来了,上面显示肥胖”……近年来,我们身边的“重量级”人士越来越多,肥胖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严重问题。
“人到中年,越来越胖了。”每次说起自己的体重,市民张磊都会自嘲地拍了拍肚皮。刚参加工作时,身高1.75米的他,体重只有140斤,如今已经增加到180多斤。他表示,自己身边不少男性朋友体重超标,走路时“挺着个大肚子”。
据了解,《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总患病率超过50%,且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在我们身边,由于工作关系,有不少上班族因频繁参与酒局应酬,加上不重视运动,导致身材逐渐发福,腰围日渐增大。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报道 怎样的体型才算肥胖呢?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些市民对于如何判断体重是否超标并不了解,通常是通过“目测”来判断自己或他人的体型是否“标准”。
10月22日,记者在我市一家三甲医院的内分泌科了解到了一个标准。据介绍,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常用指标,其计算方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依据现行相关行业标准,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应维持在18.5≤BMI<24.0的范围内,BMI<18.5则为体重过轻,24.0≤BMI<28.0为超重,BMI≥28.0则为肥胖。对于成年人而言,腰围也是评估体重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成年男性腰围≥90厘米、成年女性腰围≥85厘米被视为中心型肥胖。
记者了解到,要想拥有健康的身材,不仅超重者和肥胖者需要自我管理,体重过轻或营养不良者同样也需要关注自身状况。“过瘦”人群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适当增加身体活动来达到健康体重。
记者点评
别再负“重”前行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多种慢性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肥胖防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包括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制定《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等。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提出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的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并逐步改善部分人群的体重异常状况。在开封,也持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呼吁市民关心自身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管”好体重,不负“重”前行。除了“管住嘴”,也要“迈开腿”。科学健身要选择恰当的运动方式,对于体重较大且没有锻炼习惯的人,要控制每一次运动的强度,掌握好运动频次,注意每次锻炼的总时长,避免每天进行大强度、高运动量的锻炼,以免埋下伤病隐患。此外,进行锻炼时,要有充分的针对性热身及运动后的放松,以避免身体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