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花式”过中秋:时代在变,过节方式也在变化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中秋节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的美好期盼。 全媒体记者 袁洋 摄 家庭聚餐、郊游、露营、观看文艺演出、参观文博场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中秋节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花式”过中秋:时代在变,过节方式也在变化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4-09-18 10:17:43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中秋节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的美好期盼。

图片新闻(11183289)-20240918084115

全媒体记者 袁洋 摄

家庭聚餐、郊游、露营、观看文艺演出、参观文博场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中秋节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开封的中秋文化有着颇深的历史渊源。中秋节于宋朝开始盛行。宋朝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写了东京的中秋盛景:“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宋代开封城的中秋节日文化可见一斑。 

全媒体记者 袁洋 摄

中秋节夜,月亮一升起来,家家户户就开始祭月,供品有月饼、瓜果、鸡冠花等。开封满城的人家,不论贫富老幼都要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神保佑。男的希望“金榜题名,考中状元”,女的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北宋时期,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赏月。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比喻人情事态。明月的清光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最著名的就是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到了明代,开封农历八月十五祭月、吃月饼的习俗流行更盛。《如梦录》中记载,开封“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祭月光,家家虔设清供月饼、西瓜、素肴、果品、毛豆等类,请客饮酒名曰‘西瓜会’。妇女赏月、观星、朝天礼拜。节礼用月饼、西瓜、鲜果、鹅、鸭、肉肘等”。民俗学家陈雨门在《汴京节令摭陈》中描写了清末民初开封人过中秋节的情景:从农历七月十五起,开封著名的“稻香村”“野荸荠”“包耀记”“晋阳豫”等糕点店及南货店开始出售各色月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祭月的仪式逐渐消失,但中秋节全家团圆、共赏明月、共吃团圆饼的习俗延续至今。 

传统节日不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遗产,还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优秀的民间艺术,成为我市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节日品牌的重要资源。

在节日里拥抱传统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除吃月饼、赏月外,中秋节的民俗活动不断丰富。 

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观念的影响,旅行成为年轻人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他们可以随时放下学习和工作,与同学、朋友、未曾谋面的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喜欢新鲜事物、愿意尝试是00后的特征。对我来说,除放松身心外,旅游是接触新鲜事物的好机会。”9月14日傍晚,记者在开封北站见到了准备出游的市民张紫涵。出生于2001年的张紫涵是职场新人,今年7月刚刚走出大学校园。中秋假期,张紫涵背起双肩包,开启一场期待已久的旅行。“是住酒店还是住旅馆,是坐飞机还是坐火车,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路上’。”张紫涵说。“我们是大一新生,不到一个月,大家就熟悉了,中秋假期结伴出游。”我市一所高校的大一新生对记者说。记者在走访中看到,这个假期,各景区人山人海,其中有很多年轻人的身影。 

全媒体记者 姜菡 摄

记者采访了解到,住“国风酒店”、赏中秋月色是00后中秋假期的首选。美团数据显示,“国风酒店”搜索量上涨219%。在美团预订“国风酒店”的用户中,00后占比接近20%,60后也是高频预订人群。“穿着汉服打卡开封景点、感受开封文化,太棒了!民宿提供了贴心的特色服务,给游客带来更多‘情绪价值’。”说起入住我市“国风民宿”的体验,来自安徽亳州的游客陈丽燕说。近年来,我市一些以国风为特色的酒店和民宿推出“入住送汉服和妆造体验”活动。古香古色的建筑、美味的糕点、精致的妆造……人们在美景如画的汴梁城沉浸式游玩。 

古城开封,宛如一座天然的历史文化博物馆,非常“出片”。“来开封,怎能不穿着汉服拍美美的照片?”中秋假期,我市游人如织,身着汉服的各地游客与红墙绿瓦的古建筑相映成趣。在开封,厚重的文化不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以更多姿态走进游客和市民的生活。许多景区精心打造沉浸式实景演出项目,线上线下受到人们热捧;景区内,市井店铺林立、古香古色,大型实景剧全景式展现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市各景区还推出许多民俗活动和表演。斗鸡、皮影戏、木版年画、北宋官瓷、打铁花、太极拳、地方戏……非遗元素随处可见,处处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芒。过去,人们通过口口相传的故事了解节日习俗;现在,我市通过丰富的节目形态和耳目一新的表达方式,让更多人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对开封形象的提升、文化吸引力的集聚以及旅游品牌的强化有很大作用。

活动丰富 团圆味更浓

中秋假期,我市各大商圈人潮涌动,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许多商家推出与中秋有关的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我们用画笔和创意‘点亮’中秋的温馨与浪漫。”9月16日下午,市民章敏带着女儿在黄河大街北段一家商场参加“中秋绘花灯”活动。活动现场,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在纸灯笼上画出形形色色的图案,每一笔都画出了对中秋阖家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完成后,孩子们展示着自己的花灯,与大家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9月16日中午,记者看到,很多餐馆门前都有等座位的消费者。记者在万达广场4楼看到,一些店铺外摆放着很多小圆凳,供排队的顾客休息。人们都说“火锅是最极致的团圆”,亲朋好友围在一起吃火锅成为不少市民的选择。“中秋节和家人一起吃顿热气腾腾的火锅是个不错的选择,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也有团圆的意思。”市民周琪说,今年中秋节的家庭聚餐,她和家人选择吃火锅。 

全媒体记者 姜菡 摄

中秋假期,除外出旅游、欣赏自然风光外,不少市民和游客选择到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打卡,度过一个“文化假期”。中秋假期,市博物馆、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市美术馆、市图书馆等场馆正常开馆,方便市民和游客参观。 

暑期亲子游、研学游的火爆带动了博物馆的参观热度,全国重点博物馆的人气一直“高热不退”。携程《2024暑期出游市场报告》数据显示,暑期国内博物馆参观人次同比去年呈现两位数增长,博物馆门票预订量一度超过主题乐园,跃居所有景区第一位。中秋假期,很多文博场馆人气爆棚、热度不减,不少人“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9月16日,记者在市博物馆看到,“逛馆”的学生、市民、旅游团等络绎不绝。他们多结伴而行,一边参观一边讨论,沉浸在各类文物展品中,遨游在历史的长河里。“放假了,我带孩子来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让我感受颇深。”来自周口的游客潘丽萍说。每到假期,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博物馆,共度亲子时光。市博物馆随处可见孩子的身影,他们或仔细观看展品,或认真聆听讲解。市博物馆设置了丰富多样的互动环节,营造沉浸式场景,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知识。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