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市民出门都会受到飞絮困扰。空气中飞絮明显多了起来,骑车或步行在路上,白色絮状漂浮物在空气中飞舞,让人感觉不适。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姜菡摄
“这些飞絮到底啥时候能消失啊,太难受了,张嘴呼吸的时候都能吃到一嘴毛。”最近几天,市民普遍感觉飞絮明显增多。市民刘女士表示,最近空气中的飞絮就像是下雪一样,让人睁不开眼睛。每天出门都习惯戴帽子、眼镜、口罩,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即便如此,飞絮还是会粘到脸上和身上,令人不适。
飞絮为何明显增多,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针对此问题,5月14日,记者采访了市园林绿化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该中心植保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空气中的飞絮主要是杨絮、柳絮,杨絮、柳絮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植物种子传播和繁衍后代的一种自然进化方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今年受天气干旱,持续低温、近期又持续升温的影响,造成飞絮较往年增多,飘絮期拉长。
既然杨柳树每年产生的飞絮那么烦人,为什么还要种植呢?对此,工作人员表示,杨树、柳树是我国最主要的乡土树种。城市绿化早期,可选择树种较少,杨树和柳树易成活、长得快,除了具有观赏价值,还有降噪、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作用,成为绿化主力树种。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市区树种越来越多样化。如今,城市绿化时已有意识地不再选择杨、柳等飞絮树种;同时,对老树、病残树等进行更新时,也将飞絮树种更换为其他树种。
市园林绿化中心从遏制增量、积极防控两个方面解决飞絮问题。工作人员表示,从城区绿化规划设计、树种选择开始,就将杨、柳飘絮问题作为优化设计的重要内容。目前,城区存在的杨、柳树,基本上属于多年前种植树种,发挥了一定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对于景观点缀需要或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必须种植部分杨、柳树的新造林区块,尽量缩小种植规模,将杨、柳飘絮危害降到最低。近年来我市城区绿化推广应用的造林树种包括白蜡、国槐、黄山栾、大叶女贞、广玉兰等20余个树种,彻底改变了过去杨、柳当家的局面。
“我们逐年在杨树、柳树雌株花芽分化前及分化初期使用杨柳飞絮抑制剂,起到抑制花芽分化作用,当年使用以防止次年开花飞絮,从而减少次年的飘絮量。”工作人员说,前期,他们对中心城区主题公园、公共绿地等杨柳树开展调查摸底和登记建档。目前,我市城区除金明大道绿地、东京大道、建设路、环城公园四期、夷山大街、环城公园七期等地栽植杨树、柳树较多外,其他区域均零星分布,有柳树1800余棵,杨树1600余棵,飘絮期自4月初至5月底,其中5月份为飘絮高峰期。除上述区域外,其他飘絮源为市郊、城区外侧等地的杨树、柳树。
市园林绿化中心加大现有杨树、柳树种植区域的飞絮治理力度,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精准防治。在夷山大街、建设路、龙亭东环湖路、环城公园等重点杨树、柳树种植区域,在杨、柳飞絮初发生及飞絮季节采取适当修剪、喷水降絮等措施,利用专用溶解设备、抽油泵,将药剂加入雾炮车,将稀释好的杨柳飞絮抑制剂凝胶喷湿叶面,粘住飞絮,干燥后收缩,比重增加,脱落至地面,从而失去飘絮条件,达到治理目的,并对公共绿地中铺装硬化区域进行湿化,及时清扫,将飞絮影响降到最低。
近期随着温度明显升高,导致杨絮大面积爆发,再加上近段时间多风,大风把成熟的飞絮刮下来,随着风力四处传播,也让市民感觉飞絮特别多。工作人员说,预计本月中旬过后,飞絮会明显减少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