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文化新闻 > 正文
开封廉洁文化:读史明智 赋能精进㉟范纯仁:夷易宽简 世济忠直
范纯仁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
开封廉洁文化:读史明智 赋能精进㉟范纯仁:夷易宽简 世济忠直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任崇喜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0:59

全媒体记者任崇喜

微信截图_20240426080959

范纯仁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 

范纯仁天资聪颖,在父亲的教诲下,勤奋刻苦,又多与孙复、石介、胡旦、李觏等名士交往,博学多识,苏东坡称他“文可以经世”,有《忠宣公集》25卷行世。 

视频:全媒体记者李天 李清然 任崇喜 郝孟亚(实习生)

他宅心仁厚,从不以声色凌驾于人,“无怨恶于一人”。他“麦舟之赠”的故事,作为中华美德和助人为乐的佳话,历代传颂。 

他遵奉儒学“内圣外王”的崇高理想,常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他说:“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 

他俭以修德,人称“布衣宰相”。他这样告诫亲友:“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俭朴的作风,范纯仁亲书《布衾铭》于案头:“藜藿之甘,绨袍之温,名教之乐,德义之尊。求之孔《易》,享之常安。绮绣之奢,膏粱之珍,权宠之盛,利欲之繁,苦难其得,危辱旋臻。取易舍难,去危就安。至愚且知,士宁不然?颜乐箪食,万世师模;纣居琼台,厄为独夫。君子以俭为德,小人以奢丧躯。” 

范纯仁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五朝,为官50余年,是北宋后期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者。 

他为人正直,持正公允,朋而不党,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毫不妥协。 

他勤政爱民,济世务实,举贤荐能,积极通过自身努力,试图抚平激烈的“党争”,在北宋中后期政治舞台上有较大影响。


公元1027年,范纯仁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出生。据宋史记载:“其始生之夕,母李氏梦儿堕月中,承以衣裾,得之,遂生纯仁。” 

范纯仁“昼夜肄业,至夜分不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熟读儒家典籍。 

范纯仁留下不少佳话,其中就有“麦舟之赠”。《冷斋夜话》记述了这一轶事:“范文正公在睢阳,遣尧夫于姑苏取麦五百斛。尧夫时尚少,既还,舟次丹阳,见石曼卿,问寄此久近。曼卿曰:‘两月矣。三丧在浅土,欲丧之而北归,无可与谋者。’尧夫以所载麦舟付之,单骑自长芦捷径而去。到家拜起,侍立良久。文正曰:‘东吴见故旧乎?’曰:‘曼卿为三丧未举,方留滞丹阳。时无郭元振,莫可告者。’文正曰:‘何不以麦舟与之?’尧夫曰:‘已付之矣。’”众多文人雅士撰文作诗甚至以书画赞美。富弼在公元1042年为《麦舟图》题诗:“东吴汕客夫蓉主,家有三丧愁未举。睢阳南来美少年,逆旅相逢泣相语。世无援赈空叹吁,意气激烈当如何。麦舟五百岂足惜,一旦委赠宁踌躇。归从便道独徒步,恳恳趋庭道乡故。片语相符唯诺问,千载令人长叹慕。噫公盛德天下闻,当朝柱石称元勋。麦舟义高非所重,后之议者徒纷纭。” 

范纯仁17岁时以父荫补太常寺太祝一职,但他不愿就任,说:“赖恩泽而生,吾耻之。”公元1049年,他科举中第后,先后被任命为常州武进知县、许州长葛(今河南长葛)知县,范纯仁均借口“远亲不赴”。 

公元1055年,在父亲去世后守丧期满,范纯仁任职秘书省著作佐郎,旋即赴汝州襄城(今河南襄城)任知县。当时襄城经济、文化相当落后,范纯仁经过考察,发现这里适宜种桑养蚕,便发动群众利用闲置土地种植桑树,但响应者寥寥无几。他认为“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便把一些罪行较轻的罪犯放出来,以植桑抵罪,起到了劝民蚕桑的作用。他引进丝织技术,使当地百姓获利。这样没过多久,桑树成林,老百姓养蚕纺丝,当地经济很快发展起来。范纯仁离任后,当地老百姓对他十分感激,这些桑林被称为“著作桑林”。 

公元1062年,范纯仁被举荐任开封府襄邑(今河南睢县)知县。襄邑县境内有专皇家牧场,派卫士专门看管。卫士仗势任意破坏百姓庄稼,当地农民敢怒不敢言。一天,范纯仁接到百姓举报说有一名卫士牧马时践踏良田,立即派人将这名卫士抓起来处以杖刑。卫士的主管领导上奏朝廷,要治范纯仁越职之罪。范纯仁却毫不畏惧,上疏抗辩:“养兵的费用出自民田,卫士牧马而侵食民田,这些费用将从哪儿出?县令职在养民,我若坐视不管,还要县令何用!”宋仁宗觉得范纯仁言之有理,便下诏此后牧地皆隶属县治。 

襄邑县大旱,范纯仁预计将会出现歉收缺粮现象,告谕境内商船,“民将无食,你们应该从外地去贩运五谷,贮存在寺庙里,到缺粮时卖给我。”众商都纷纷到外地购进粮食,储蓄“十数万斛”。到第二年春天,周边其他县都因缺粮发生饥荒,唯独襄邑县平安无事。 

为让普通百姓子弟入学受教育,范纯仁还更新校舍、购置学田,选乡里的贤德之士给学生们上课。 

公元1064年,范纯仁被提拔为江东转任判官。次年六月,有“皇帝耳目”之称的御史台台谏一职空缺,亲政不久的宋英宗出于对范纯仁的赏识和信任,亲自擢升他当了御史。 

宋英宗赏识翰林学士王畴,想提拔他为枢密副使。知制诰钱公辅认为此人资历太浅,不可重用,便把任命书退了回去。宋英宗一怒之下,下诏贬钱公辅到滁州。没想到知制诰祖无择认为这个处罚太重,拒绝草制。宋英宗十分恼怒,决定将两人一起罢免。众人急忙劝阻,宋英宗才同意不贬祖无择,罚铜了事。范纯仁两次上奏,请求为钱公辅恢复官职,意见没有被听取。 

宋英宗亲政后,发生“濮议之争”。范纯仁上书宋英宗,称宜按王珪等人的主张,称濮安懿王为皇伯。若称皇考,上则违先帝之意,中则伤皇太后之心,下则失天下之望,并要求治韩琦、欧阳修等人的罪,未被皇帝采纳。最终,宋英宗决定尊自己的生父濮安懿王为皇考。韩琦、欧阳修等人表示,宰执大臣和御史势不两立,必有一方是错的,应该治罪。范纯仁等御史因谏言不被采纳集体辞职。 

公元1066年,在御史台仅干了9个月的范纯仁被贬为安州(今湖北安陆)通判。


公元1067年,20岁的宋神宗即位。在此之前,范纯仁进献的《尚书解》得到宋神宗的称赞:“卿善论事,宜为朕条解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于是,范纯仁除任职谏院外,兼修起居注。 

宋神宗胸怀大志,决意任用王安石变法立制,改变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公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进京时,范纯仁觉得“儒者得用,是天下之幸”,和众人一起为王安石庆贺。于是,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开始了。 

宋神宗向范纯仁询问陕西城郭、甲兵、粮储如何。范纯仁汇报说:“城郭粗全、甲兵粗修、粮储粗备。”宋神宗大为惊讶,质问他说:“我委任你边防的重任,怎么干的每件事都如此粗陋?”范纯仁回答说:“粗者是说未精,但如此也足够了。愿陛下不要留意边防,若边臣观望陛下之意,整天想着立功之事,将来必有意外之患。” 

为按照宋神宗的意图“速致太平”,王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但是,过于激进的改革措施招致不少人反对。 

“道远者理当驯致,事大者不可速成”,范纯仁认为不合实际的变法“掊克财利,民心不宁”,上书宋神宗说:“《书经》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但愿陛下考虑不能见到的埋怨。”宋神宗说:“什么是不能见到的埋怨?”范纯仁回答说:“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即是。如今效桑弘羊均输之法,使小人主持此事,聚敛百姓,只能集中怨愤而为祸基,应当立刻罢退王安石,以符朝廷内外之望。”因其语言太过激烈,宋神宗特意把范纯仁的奏折留在宫中,秘而不宣。见上书没有回应,范纯仁请求辞去谏院之职:“我既为谏官,所言之事您又不听,那还要我干什么?” 

改任国子监官员后,范纯仁又接连上书,再乞黜降。 

范纯仁把奏章全部抄录一遍,呈报给中书省。王安石读罢,怒不可遏,要求严加贬斥。宋神宗无奈地说:“他没有什么罪过?暂且给他一处好地方吧。”把他外放为河中府(今山西永济)知府,不久后调任成都路转运使。 

他在河中府任职时,录事参军宋儋年暴死。得知入殓时候宋儋年鼻口出血,范纯仁怀疑宋儋年死于非命。他明察秋毫,精心断案,发现宋儋年的妾与小吏通奸,把毒下在宋儋年的酒杯中将其毒死。 

到地方任职后,范纯仁告诫下属的州、县不要实行新法。王安石得知后愤怒异常,曾派使者去收集范纯仁的私事和过失,但没有得到任何证据,最后找借口将范纯仁先后贬到和州(今安徽和县)与邢州(今河北邢台)。 

不久,范纯仁上任庆州(今甘肃庆城)知州。临行前,宋神宗召见他说:“你跟随你父亲很久,兵法精熟,边事也一定精熟吧?” 

范纯仁回答说:“我没有学过兵法,先父守边时我很年轻,现在事势也有不同。陛下使臣下修治城垒,爱养百姓,不敢推辞。若开拓边疆,侵攘土地,希望跟帅臣商议。” 

宋神宗叹了口气,说:“你只不过不肯为我尽心罢了。” 

出了皇宫,吕大防问范纯仁:“皇帝很看重你,这正是建功封侯的好时机,你为什么总是推三阻四呢?” 

范纯仁说:“皇帝年轻,功名心太重,岂能轻言战事呢?《大学》里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急不得。” 

范纯仁任庆州知州时,正遇上闹饥荒,为拯救灾民,他决定发放“常平粟”,同事提醒说这是要向朝廷申报并得到批复的。范纯仁说:“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事后,范纯仁上疏报告:因开仓济民,百姓得以全活,没有一人死亡。有人“谤其所全活不实”,宋神宗下诏派人“按视”。当地百姓知道后说:“公实活我,忍累公邪?”他们昼夜不停地归还粮食,使者查验时,“已无所负”。但使者并没有因此罢休,他们将发现的乱坟堆上报。结果查实,这些竟然是范纯仁的前任楚建中所为。 

公元1081年,范纯仁任齐州(今山东济南)知州。当时因饥荒等原因,盗窃犯罪率居高不下。范纯仁认为这是教化问题,宣布对违法犯罪者采取宽大政策。属下百思不得其解:“重法严惩,尚不能全部缉拿,今公以宽待之,恐不胜其治矣。”范纯仁说:“宽容出于人性,如果极力地严惩,就不能持久;严惩而不能持久,以此来管理凶暴的百姓,这是造成刁顽的方法啊。”他特意到关满盗窃犯的监狱巡视,发现全是盐贩、盗窃之徒。问通判为何不将这些罪犯释放。通判回答:“这些人被释放后又会作乱,他们因疾病死在狱中,是为民除害啊。”范纯仁当面反驳:“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哉?”他将囚犯“尽呼至庭下”,亲自教育他们改过自新后全部释放。一年后,齐州盗窃案件比往年减少大半。


公元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仅10岁的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复出为相。 

范纯仁与司马光私人关系很好。在洛阳时,他们“皆好客而家贫,相约为真率会”,席上只有“脱粟一饭,酒数行”,但“洛中以为胜事”。而且,范纯仁的女儿嫁给了司马光的侄儿司马宏。 

很快,范纯仁被调到京师,担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备位经筵。“天下之重,惟宰相与经筵。”每逢双日,范纯仁便为年幼的宋哲宗讲祖宗宝训及治国之道。 

高太后对范纯仁很欣赏,将他一路升迁。 

名将种世衡深受范仲淹赏识,得以在西北建功立业。其长子种古本应与范纯仁情同兄弟,却因一己之私而诬陷范纯仁,致使范纯仁蒙冤入狱。范纯仁被逮捕时,“民万数遮马涕泗”,甚至有人悲恸欲绝,“自投于河”。案情大白后,种古以诬告罪被贬官一级。范纯仁升任朝廷给事中后,得知种古一直被贬斥,认为他人才难得,多次力荐其官复原职。种古被朝廷重新起用后,惭愧地向范纯仁当面谢罪,并表示定当痛改前非。 

公元1088年,范纯仁以“器远任重,材周识明”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有人劝范纯仁“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范纯仁正色道:“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司马光任相后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范纯仁对这一做法却不完全赞同。他曾力劝司马光,说新法已推行多年,“去基太甚者可也”,以免伤害百姓利益。然而,司马光根本听不进去。范纯仁无奈地叹道:“是使人不得言尔。若欲媚公以为容悦,合如少年合安石以速富贵哉。” 

苏辙在接受皇帝策问时,引用汉昭帝改变武帝法度的事做例子。宋哲宗一听,大发雷霆:“你怎么能以汉武帝比先帝?”苏辙没敢辩解,默然走下金殿待罪,众大臣吓得没人敢抬头。这时,范纯仁站了出来,从容地说道:“汉武帝雄才大略,史无贬辞。苏辙用他比先帝,不是诽谤。陛下亲政刚开始,进退大臣,不应如呵斥奴仆一样。”邓绾善于看着领导的脸色说话,厉声说道:“先帝法度,被司马光、苏辙破坏殆尽。”范纯仁说:“不是这样,法本没有弊端,有弊就当改。苏辙所论,事与时而已,不是说人。”宋哲宗因此才稍微息怒。苏辙平日里与范纯仁因为政见不同,少有来往。至此,他拜服说:“您老人家是佛界中人。” 

司马光去世后,章惇为相,开始对“保守派”大肆报复。吕大防等30多名大臣被贬到岭南等边远地区。章惇说:“这些人,当终身勿得迁徙。”范纯仁知道后准备“斋戒上疏申理之”。家眷都劝他不要去触怒章惇,范纯仁说:“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无一人敢言,我还能沉默吗?如果说皇帝回心转意,这就关系大了。我即使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于是,他上疏皇帝:“吕大防等人年老不测,怎能自存?臣曾与吕大防等共事,多被排斥,陛下都亲见亲闻。臣之所以激动,只是仰报圣德。希望陛下要有自己的主见,将吕大防等引赦原放。”这疏奏逆忤了章惇,范纯仁“抵为同罪”落职贬谪。 

公元1089年,在北宋最大的文字狱“车盖亭诗案”中,范纯仁坚持为曾经压制过自己的蔡确说话被罢相,出知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后又徙知太原(今山西太原)、河南(今河南洛阳)二府。 

公元1093年,高太后病重,自知时日无多,她放心不下年轻的哲宗,便召回范纯仁再次拜相。 

范纯仁再次入相,让杨畏既怕又恨。宋哲宗即位以后,范纯仁与左相吕大防政见不一,吕大防让杨畏在皇帝面前说了范纯仁不少坏话。吕大防想提拔杨畏为谏议大夫,范纯仁说:“谏官当用正人,杨畏小人,不可重用。”吕大防讽刺范纯仁说:“公是否以杨畏常说你的过错,而才反对他作谏官?”范纯仁这时才知道,杨畏在自己的背后作了很多的小动作,却置之不理。后来,杨畏背叛吕大防,无所不用其极。这时,吕大防才知道范纯仁有知人之明。 

邓绾因被“言者斥之不已”,范纯仁极力保护,亲自在高太后面前辩解,说:“左降不宜录人之过太深。”苏东坡因“乌台诗案”遭贬,韩维则被罢门下侍郎而补外,范纯仁都上奏辩解:苏东坡无罪,韩维尽心国家,“不可因谮黜官”。 

有一天,程颐拜访范纯仁,直言不讳地批评说:“你处理很多事欠妥,难道你不觉得惭愧吗?”范纯仁让程颐直言。程颐说:“在你任宰相的第二年,苏州一带发生老百姓抢粮事件,你没有在皇上面前据理直言,导致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在你任宰相的第三年,吴中一带发生天灾,老百姓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地方官员汇报了多次,你却置之不理。”接着,程颐又指出范纯仁的许多过失,范纯仁都一一认错。 

事隔多日,皇帝召见程颐问政。程颐问:“范纯仁曾向皇上进过言吗?”皇帝命人抬来一个箱子,指着说:“这里面全是范相进言的奏折。”程颐打开那些奏折,才发现自己指责范纯仁的那些事情,范纯仁早已向皇帝进过言,只是因多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实施罢了。 

公元1097年,范纯仁被贬为武安军节度副使,安置到永州(今湖南永州)。此时,范纯仁71岁,双目失明,但仍“闻命怡然就道”。 

其家人与弟子埋怨章惇做人太绝,怨言不断,甚至要找章惇说理,均被范纯仁阻止。赴贬所途中,因遇上大风浪翻船,范纯仁一家差点全部遇难。范纯仁上岸后,仍心平气和地对家人说:“翻船难道说也是章惇所为吗?” 

到永州后,听说韩维即将贬谪到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因其儿子向宰相章惇申述而幸免。范纯仁的儿子想要以他与司马光议役法不同为理由,要求归京,范纯仁反对儿子们的做法,公开声称自己是由司马光推荐做宰相的。 

多年来,范纯仁始终将做官得来的俸禄,用于维持和扩大“义庄”,毫无积蓄。在永州,范纯仁既买不起也租不起宅院,只能住进寺庙里,与和尚们一起生活。他日常的饭菜,也只有稀粥、咸菜、盐豆腐等简单食物。 

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向太后听政。宋徽宗对范纯仁十分敬慕,授光禄卿,分司南京,道除右正议大夫,提举崇福宫,特地派人到永州赐茶、药,谕书上说:“皇帝在藩邸,太皇太后在宫中,知道公先朝时言语中忠直,今虚相位以待。不知目疾如何?用何人医治?”在北归途中,范纯仁被拜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诏职等职。可是,此时风烛残年的范纯仁,无法入朝效命,请求回家养病。宋徽宗见他态度坚决,感慨道:“范纯仁,得见一面足矣!” 

范纯仁临终前,“呼诸子口占遗表”,陈述有关边城、积国库等八件事情。他回顾自己此生:“盖尝先天下而忧,期不负圣人之学,此先臣所以教子,而微臣资以事君。” 

公元1101年农历正月初二,范纯仁“熟寐而卒。年七十五”。宋徽宗十分悲痛,赠开府仪同三司,赐谥号忠宣,下令由河南府等地为其办理后事,并御书碑额:“世济忠直之碑”。 

《宋史》上这样评价:“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以广义庄;前后任子恩,多先疏族……范纯仁位过其父,而几有父风。”

指导单位: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

中共开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开封日报社

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廉政文化研究会

承办单位:开封日报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