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读书人贺捷新:每天都是“读书日”
他自幼喜欢读书,谈起陈忠实、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福楼拜滔滔不绝。退休后,他进入了读书、写作的“黄金期”。
读书人贺捷新:每天都是“读书日”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王兰兰 发布时间:2024-04-20 09:28:31

全媒体记者 王兰兰

他自幼喜欢读书,谈起陈忠实、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福楼拜滔滔不绝。退休后,他进入了读书、写作的“黄金期”。有书友评价:他读书之多、之勤、之深、之久,让人敬佩。在“开图讲坛”、城市书房、三余读书会、新华书店市民讲堂,他讲俄罗斯文学、讲《史记》、讲张爱玲……他就是退休教师贺捷新。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贺捷新,听他分享读书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40419205437(8863001)-20240420090437

贺捷新(右)参加读书分享活动。 贺捷新提供

两地读书 大器晚成

由于母亲在新疆大学图书馆工作,贺捷新从小就泡在图书馆里。“新疆大学那座百年老楼让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贺捷新说。

“新疆大学图书馆特别安静。小时候,我一个人在深深的楼道里走路,‘吧嗒吧嗒’的脚步声听起来很吵,我很不好意思。没人在楼里大声说话,怕打扰了正在读书的人。”谈起儿时在图书馆的经历,贺捷新记忆犹新,“当时,母亲或整理书目,或和同事小声谈论小说里的人物。我在一排排书架间穿梭,用手指触摸书脊上的字,从中抽出来一本读,沉迷书中。”

16岁时,贺捷新几乎读完了新疆大学图书馆的全部经典译著。“16岁是我生命的‘隔断’,之前是一个世界,之后是另一个世界。”贺捷新告诉记者,16岁那年,他跟随姐姐来到母亲的老家开封,3年打小工,无书可读。后来,妹妹从新疆到开封,给他带了满满一箱书。“那是我生命中的苦读时光,印象深刻。”贺捷新说。

28岁时,贺捷新重回课堂,在河南大学文学院系统读书。其间,他通读《史记》《汉书》,浏览经史子集、笔记文等,逐篇翻译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四册)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册),深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贺捷新嗜书如命,藏书约8000册。2021年,贺捷新被教育部推举为国家级“百姓学习之星”。退休后,贺捷新读书和运动两不误。夏天,他每天一早骑车从明伦街附近出发,行至黑岗口调蓄水库东岸,寻一木椅坐下,一本书、一壶茶,在书上勾勾画画,正午方归。一个月内,贺捷新将《柳如是外传》(三卷)细细读完,做读书札记1万余字,骑行1000公里。“《柳如是外传》是陈寅恪晚年封笔之作,竖排版繁体字。陈寅恪的文字不拘一格,举凡国史、野传、笔记文信手拈来,不受体例限制,若不熟悉明末历史和各色人物关系,很难厘清其纠葛。”贺捷新说,“读书的魅力之一在于啃下难读之书。”

教书育人 本色讲读

2017年,贺捷新在市图书馆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生动犀利,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兴趣。会后,主办人邀请他做客“开图讲坛”。“开图讲坛”多邀请省内外各领域专家、学者等,贺捷新是该讲座邀请的第一位中学教师。“开图讲坛”在线上同步直播,覆盖面大。贺捷新很重视这个机会,认真准备,经常至深夜,每一篇讲稿反复修改不下10次,精益求精,数期讲座下来废稿塞满抽屉。贺捷新的讲座内容丰富、有深度,不拾人牙慧,颇多洞见,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他擅长以歧义引发讨论,现场气氛活跃。贺捷新的讲座内容新颖,通俗易懂。他勉励年轻读者说:“要敦促自己和孩子尽早养成读书的习惯,认真读经典;要自我加压,读一些‘费劲’的书,读不懂更要读。”贺捷新说:“读书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当你‘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读书所给予你的已有别于娱乐性阅读。”贺捷新强调,书不能泛泛而读,要静下心来,真正读进去。读书时,对书中的内容要思考、琢磨,挖掘出深刻的道理,感悟文章蕴含的意义。

退休后,贺捷新被河南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在大学教书,贺捷新总是对学生说:“不读书一切免谈。”贺捷新饱读诗书、谙熟文史,从2017年开始在“开图讲坛”、三余读书会、城市书房、新华书店市民讲堂以及大学、中学等作文学讲座,内容包括《史记》、汉将李陵、李白诗歌中的4位女性、中国古典诗歌、西域杂谈、赏析苏轼、漫话聊斋、张岱、袁枚、“话红楼家世 看满清汉文人”、鲁迅、张爱玲、俄罗斯文学等。7年来,贺捷新所作讲座超过100期。

“老子说‘为天下溪,为天下谷,学人友,学人竭’,这句话的意思是,知识不可独自坐拥,当虚怀若谷,服务于社会,以书友之谊,尽心竭力,引领大家共同进步。”贺捷新说,“这正是我做这些的原因所在。”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成

多年来,贺捷新以读书写作为本,居家简朴,不求奢华,这与其家教有关:16岁避难出疆,其母亲叮嘱“粗茶淡饭足矣”。父母的思想影响着他一生的走向。自称“自由写作人”的贺捷新说:“岁月很像不辍地吹着的和风或苦雨,在一般无二地吹刷着人世间尘垢,这时写作即一种生活态度,真实而弥足珍贵。生命注定飘散,作品却将长存。读书是写作的基础,不读书一切免谈。” 

至今,贺捷新已出版长篇纪实散文集《西北有浮云》《载沉载浮》两部共70万字、读书札记散文集《原花》50万字,与他人合著书3部,自辑散文集4部。10余年来,贺捷新在报刊杂志、微信公众号等发表文章约300万字。他的作品文风典雅、考究,他的纪实散文读起来有读史诗的感觉。有作家这样评价贺捷新:“爱极了文学,逆境中苦读,饥寒中求知,终于文笔非同凡响。” 

退休10余年来,贺捷新以教学、写作、公益讲座等多种形式,引领大家读书学习。2020年,贺捷新受聘为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撰写呈交文史稿数十万字,并被评为优秀文史研究员。贺捷新告诉记者:“有人说,我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与我安静读书的初衷有悖。我虽然退休多年,但人退了,教师之责没有退。别人来邀请,拒之失责且失仪。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从小在大学环境里受熏陶,读书对贺捷新来说已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是我营造的一块孤独的生命绿洲,那里有我最重要的精神寄托和人格理想。”贺捷新说。河南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李伟昉评价贺捷新的文学作品称:“其纪实散文,叙事动人且富于哲理,古今中外知识储备,使其行文谋篇左右逢源;融会贯通的认知视野,给了他驰骋想象的自由空间,文字间流露出一个读书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高雅品味。” 

斗转星移、四季轮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贺捷新每天都以十二分的热忱赴一场“心灵之约”,以书籍滋润心灵,在读书中寻找快乐。对他而言,读书就是生活常态,如同吃饭一样重要,是他生命中最大的需求。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