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传统文化引发青春共鸣
春日的开封,游人如织。身穿汉服的年轻男女,怡然漫步于悠悠琴声之中,空气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传统文化引发青春共鸣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4-04-16 08:10:22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核心提示

春日的开封,游人如织。身穿汉服的年轻男女,怡然漫步于悠悠琴声之中,空气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我市文博场馆也随处可见年轻的身影,感受穿越千年的文化魅力。在社交平台,非遗、国潮、国风等传统元素也越来越“出圈”,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吸粉”无数。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通过这股热潮,我们可以看到青年一代主动靠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全媒体记者 石斐摄3月27日,我市景区内(8504858)-20240328075606.JPG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古城开封,宛如一座天然的中华历史文化博物馆。记者在我市走访中发现,来汴旅游的年轻人毫不吝惜对开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与赞美。在开封,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迅速地“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很多人惊讶地发现,开封景区和文博场馆里涌动的大部分都是年轻身影,汉服、打铁花、木版年画、戏曲,这些过去人们眼中的古老“宝贝”,日渐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无论是文创产品,还是传统文化IP与时尚品牌推出联名款,国潮国风不断“上新”,都让年轻群体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是什么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如此“燃”?如此“潮”?

以青春的名义让传统流行

以前,外界对于年轻人一直有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年轻人只喜欢时尚,对于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近年来,国潮、国风的盛行,说明这个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从文创产品大受欢迎,到传统文化IP与时尚品牌推出联名款,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吸粉”无数。 

记者在我市走访中发现,来汴旅游的年轻人毫不吝惜对开封弘扬传统文化的肯定与赞美。他们为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等景区的实景演出节目打出超高评分,并多次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将相关话题送上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榜。透过火爆“出圈”的国潮,我们可以看到青年一代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看到他们身上那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偏爱背后,正是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漫漫历史长河积淀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袁洋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和现实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命脉、文化基因。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2021年,中央宣传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绘就未来五年传承发展工作的蓝图。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节日热、文物热、非遗热、博物馆热纷纷兴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 

近年来,河南在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地标上力求突破,为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架梁立柱。当下,我市正在把握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抢抓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新风口”,积极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体系,丰富宋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宋文化IP”,突出“一城宋韵、东京梦华”主题形象,叫响“宋文化看开封”,让宋文化走向世界、让天下“宋粉”走进开封、让宋代美学走入市民生活。 

在当下文化多元的时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年轻人成为传统文化传播与创新发展的主力军,给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

如何吸引现代年轻人的关注乃至喜爱,一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难题。而文创与年轻人的天然“缘分”,恰好可以为年轻人走进传统文化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如今,文创产品已经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流量密码”。 

作为国内博物馆的“第一网红”,故宫一直在文创领域积极探索,“现代消费+传统文化”的模式就是借助文创产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很好的尝试。河南博物院从2019年开始专门成立文创办,建设智库平台,积极打通授权、生产、销售等各个营销环节。短短几年,该院推出数百款文创产品,最火的无疑是“考古盲盒”,一上线就受到网友们的追捧,每次发售都会被“秒杀”一空。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袁洋 摄

我市有关部门认识到文创产品对于一个旅游城市的重要性,已连续多次举办了“开封礼物”评审认证会,筛选出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文创产品陆续投入生产。开封博物馆的“开博护照”则成为众多市民和游客追捧的“网红”。“开博护照”作为博物馆的特色文创, 集展馆、文物、非遗、文创于一体,特别受年轻人欢迎。一经推出,游客们争相体验打卡、加盖印有精美文物元素的小图章,共同感受穿越千年的文物魅力。 

近年来,剧本娱乐凭借其交互式、沉浸式的体验,成为受年轻人追捧的新兴娱乐方式之一,也被认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风向。去年菊花文化节期间,我市推出城市沉浸式体验——《密探东京》,联动开封城墙、中国翰园碑林、清明上河园和万岁山武侠城四家景区,围绕开封城市与景区特色精心设计闯关任务,通过“沉浸式剧本+全城闯关游戏+打卡盖章”的趣味体验,让游客开启一场开封探索之旅。活动一经推出,众多游客参与,同时分享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相关体验,又吸引大批网友热情关注,迅速掀起一股开封文旅热潮。在开封,一些剧本娱乐店面也将古风元素融入店面经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到店人数同样出现大规模增长。 

国潮国风不断“上新”,让年轻群体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再次证明,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打造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载体,就能让历史文化遗产融入日常生活、焕发新的活力,让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的服饰文化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值得被当代人所发掘、所珍惜。随着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国潮崛起,曾经只局限于小众圈层爱好的汉服正在成为一种文化风潮,在青年群体中实现“破圈式”流行。前不久,淘宝发布的《淘宝2024春夏服饰行业趋势白皮书》显示,超40%的消费者会在日常出行逛街等穿着汉服。 

“来开封哪有不穿汉服拍美照的。”这段时间,在开封的景区和街头,常看到这样一幕:身着汉服的年轻人与红墙绿瓦的古建筑、桃红柳绿的春日美景相映成趣。不只是春天,在开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汉服自信地行走街头,一年四季都在演绎新时尚。这两年,我市景区附近出现了很多汉服妆造馆,古风热带动开封汉服产业繁荣。不少年轻人奔赴开封,穿上美美的汉服,化上精致的妆容,扮一次“公主”或“王子”,感受国潮民俗。如今,汉服爱好者虽仍以年轻人为主,但也开始向各年龄段人群扩展,汉服审美正在迅速日常化。可以说,正是青春的力量让传统再次焕发青春。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袁洋 摄

沉浸式早已成为文旅创意的热门话题,追求沉浸式体验,更多应该推出有创意的主题趣味玩法。在我市许多景区,沉浸式实景演出项目在线上和线下受到热捧。景区内建筑市井街铺林立,古色古香;精心打造的大型实景剧专业演艺阵容,全景式展现了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年轻人看后戏称“景区的节目单比‘命’长”。景区开展的 “万套宋装免费穿”活动更是深受年轻人喜爱,游客入园后免费获得一套精美宋装,拥有“沉浸式”宋装游园新体验,深度感受宋人风雅生活,感受独具特色的宋文化。 

厚重的文化不再是尘封的历史,转而开始变幻出更多姿态,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在短视频平台上,戏剧、舞蹈、杂技等也从来不缺少关注热度,更有同好组成各种兴趣小组,安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那份热爱。在开封的景区,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和表演。斗鸡、皮影戏、木版年画、北宋官瓷、打铁花、太极拳、地方戏……非遗元素更是随处可见,处处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芒。

文化底蕴焕发新活力

历史上先后有八个朝代在开封建都兴业,绘就了灿烂的文明画卷。在这座城市里,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人品味不尽。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近年轻人,开封有着独特的优势。 

尤其是近年,宋文化越来越“热”,以宋画(《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宋代书法(宋四家、瘦金体)、宋词、宋瓷(宋代五大名窑)等为代表的宋文化超级IP拥粉无数。不仅是学术界,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房地产、制造业、设计、影视等行业都在不经意间回溯宋朝,希望从宋朝的社会、人文、城市生活、器物之中,找到镌刻在国人灵魂中的“审美基因”作为企业发展、产品革新的“文化灵魂”。 

今年央视春晚的创意节目《年锦》展现的中国传统服饰灿若云霞,让网友直呼“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式审美”。该节目巧妙地把传统纹样融合到歌舞、服装、舞美、特效中,尽显传承了千百年的纹样之美。其中,宋代的牡丹、月桂等花卉纹样,让观众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李浩 摄

2018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就引发了一股“宋文化热”。剧中情节融入了大量宋代生活场景,其中宋人点茶、赏盏的画面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人在追剧时,被剧中典雅、大气的宋文化所吸引。此外,《大宋少年志》《鹤唳华亭》等剧集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0年春天,电视剧《清平乐》用影像图景,回溯了历史上那个文化艺术令人回味、百工百业昌隆的北宋时期。由晏殊、范仲淹、韩琦等组成的“豪华文人天团”登场,翻开了文学、思想与修养的群星时代。汴京商品街上南北货琳琅满目、熙熙攘攘,勾勒出繁华的民生百态……《清平乐》热播,收获了不俗的反响。 

2022年,电视剧《梦华录》所描绘的雅俗并举、烟火气十足的北宋市井生活画卷,也在播出后引发广泛热议和好评。该剧的制作非常讲究,用心还原了北宋的市井、水乡、楼宇、街巷,将宋朝市井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风貌一网打尽,千年前汴京的繁华盛景令人惊叹,犹如电视剧版《清明上河图》。比起之前播出的宋代背景正剧,该剧的烟火气更足、观众缘更强。网友们在追剧的同时,也沉浸式感受到了宋代的文雅风物和精致审美。 

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观瀑、采菊、诗歌、绘画……宋朝的人文风气和雅趣是众所周知的“宋朝印象”。由于《梦华录》爆火,让宋文化和宋代美学再次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高级感”审美。 

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和价值精髓。走在古城开封,到处是历史,到处是文化。如何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亟待探索回答的时代命题。 

“我来开封旅游,除在景区感受开封的文化和民俗,还到开封博物馆领略开封厚重的历史。”说这话的是“00后”张欣尧。近年来,在博物馆打卡成为人们旅游的优先级安排,“逛馆”成为年轻人旅游的“标配”。 

去年以来,人们经常能在开封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限流公告”,“限流”的主要原因是“当日的预约观众已达上限”。定闹钟抢门票,场馆入口处排成长龙,展厅内人头攒动……开封博物馆的“限流公告”,是文博旅游热的一个缩影。 

随着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追寻与认同不断强化,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日趋深厚,对博物馆这一保护和传承文明的殿堂自然非常向往。通过逛博物馆,自觉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感悟先辈踔厉奋发的精神,也折射出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年轻人分享打卡博物馆的体验,线下打卡展览、线上云逛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的一种休闲、社交和生活方式。 

开封是一个文博大市,具有丰富的文博旅游资源,拥有一批高水平、高品位的文博景点。目前,我市拥有各类博物馆30多家,构建起以国有博物馆为支撑、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采访中,不少专家和市民建议,将文博旅游进一步纳入文旅强市战略总体布局,进行深度开发。我市的文博场所也应利用资源优势,在展览的项目中设计一些游客能参与到其中的产品,让游客多动手、多参与、多体验,使陈列展览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科技性为一体。同时,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开办文博鉴赏会、举办主题讲座等,以多种形式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此外,还应凭借文博、博物馆独特的文化优势、有力的技术支持、较高的知名度,开发多种类、多档次、独具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商品,积极拉动游客在文博旅游中的二次消费,从而为开封文博旅游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的经济条件。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李浩 摄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火起来、热下去,需要我们广大从业者深耕细作。优秀传统文化要高而不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文化活动和文化类节目,不仅要以新颖的形式吸引观众的目光,还要让他们观看后有思考,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实践表明,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不仅要追求流行,还要注重走心,这样的创新才有意义、有影响力。 

此外,应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从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相连,避免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情感体验脱节。一直以来,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中小学生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教育问题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我市及时制定下发《开封市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近年来,全市各学校非常注重以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戏剧进校园活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等。不少学校创设国学文化墙,展示国学智慧,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版面,唐诗墙、宋词墙、书法墙等,使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处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我市还依托丰富的旅游景区、历史文化、文博等资源,设计不同文化内容、各具特色的研学旅行精品课程,建设一批具有浓厚开封特色、安全适宜的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文化体验型和励志拓展型研学旅行基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根脉,不论是节日、民俗,还是文物、非遗,都传递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有责任通过传承的走心、表达的创新、意识的增强,回应人民群众饱满的文化热情,让优秀传统文化火起来、热下去。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