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年俗中的开封 | 正月初一:走亲访友拜年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国人过年,前后有20多天,正日子是正月初一。
年俗中的开封 | 正月初一:走亲访友拜年忙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4-02-10 01:30:39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国人过年,前后有20多天,正日子是正月初一。

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在我们的传统中,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是新年的开始,标志着新春的到来。作为春节期间最隆重的一天,正月初一有许多传统民俗和讲究,代表着春节专属的仪式感。

01
正月初一登门拜年

今天春节,是众多传统节日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节。以腊月下旬的小年为起点,以大年夜与正月初一为重点,直到正月初七甚至更晚,都可算作春节。节日的余韵,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甚至有人说“二月二后方无年”,如此,春节前后跨度超过一个月,仿佛天地间都充满喜乐与祥和。 

这其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正月初一。在古人的眼中,正月初一是“三元之日”,它同时代表了新的一年、新的一月、新的一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过年好”“给您拜年了”……正月初一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到亲朋好友和街坊邻里家中祝贺新春,俗称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晚辈清晨起床首先向家中长辈叩头,祝愿长辈健康长寿,然后依次到亲戚朋友家拜年。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同辈亲友也会互相登门拜年,施礼道贺。 

汉族的拜年之风,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唐宋之后十分盛行。宋代,在京的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臣则要赶往宫廷给皇帝拜年;一些仕宦之家不亲自上门去拜年,而是派仆人将自己的名帖送到要拜贺的人家,算是已经上门拜年了。这种名帖,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称为“门簿”。 

在开封,也流行这样的拜年方法,只是所用帖子有所变化而已,实质内容不变。乾隆刻本《杞县县志》载:“如拜年、上寿、汤饼、慰问、投刺……犹有古风。”道光版《尉氏县志》记载:“五更洁衣履,焚香、爆竹、祀天地神祗、祖先及拜父母、各尊长,男妇皆行礼,出门拜亲友,曰拜年。” 

过去的拜年是有很多讲究的。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要行叩首大礼。一般情况下,晚辈向长辈拜年时会躬身作揖,俗称“吉拜”。行礼时,行礼者双手抱拳前举,左手握右手,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平辈之间的拜年则是抱拳拱手。标准的男子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左包右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这和自古“男左女右”的传统一脉相承。正月初一拜年时,吉祥话怎么说也是相当重要的。现代人常说的有“新年快乐”“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等。

02
记忆中的拜年最温馨

“我最喜欢大年初一拜年,因为这一天能穿新衣服。”谈起曾经的大年初一,“老开封”张培营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末,俺爹在东郊的一家工厂工作,一个月的工资几十元,那时候就算不少了,过年俺妈会给我做身新衣服、买双新球鞋。同学、伙伴羡慕得很,见到我就会大叫‘快看快看,培营穿新球鞋了’。”张培营笑着说。 

张培营出生在一个大家庭,过年很讲究礼数。“大年初一天不亮,俺爹就起来放头一挂鞭炮。起床以后,俺这帮小孩儿先给俺爹俺妈磕头拜年,这时候爹妈最高兴。”张培营说,“俺家家族大,亲戚多。拜年不仅要去亲戚家,还要到邻居、同学、朋友家。于是,一大早骑着自行车从家里出来拜年,到中午还拜不完,到处是欢声笑语。”说起当年家庭和街头的拜年贺岁声,张培营坦言,那时候的年味儿才叫浓。 

“要说过去拜年,那真忙,也真热闹。”虽说55岁的韩雷如今已到了接受拜年的年龄,可提起40多年前自己到处拜年的场景,仍记忆犹新。“小时候拜年的印象很难忘。”韩雷回忆说,“那时候年龄小,大年初一早上也就是去邻居家串串门,给叔叔、大大们鞠个躬、问个好,叔叔、大大们会给抓把瓜子、糖,几家转下来,衣兜就塞不下了,跑回家掏出来,再去接着拜年。”尽管已过去40多年,可忆起当年充满欢声笑语的拜年,韩雷觉得恍如昨日。 

如今,现代通信方式代替了当面拜年,让很多年长者感到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愁绪。从电话拜年到传呼拜年、短信拜年、微信拜年,40多岁的徐鹏经历过这一切后,如今感到有些惆怅。“起初,觉得通过这些方式拜年新颖、时尚,生活中充满了现代元素,也节省时间、省去很多麻烦。可十几年下来,现在又觉得不是那个味儿了,找不到感觉了,时空距离缩短了,亲情却淡漠了。”他认为,除非与亲友相隔遥远,只要条件允许,还是应该登门拜年。“那感觉、那内涵,是通信工具拜年无法替代的。”徐鹏说。

03
团圆欢乐尽在其中

“说起拜年,咱开封过去有个顺口溜‘大年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实际上,老开封的拜年是有规矩的。”民俗专家孙润田说。过去拜年,讲究去拜访的第一家必须是父母健在、财源发达的兴旺之家,而每家人都希望第一个来拜年的客人来自兴旺之家。这种讲究属于“穷讲究”,所以没什么生命力。无论是谁,去给人家拜年都是对人家的尊重、恭贺,无论谁来,都说明人家对你的恭敬,都高兴。 

“平时大家都很忙碌,相互见面也不是经常的事。值此新春吉日,互相走动,给长辈送上恭贺,给同辈送上问候,增进交流,加深感情。所以,拜年不仅仅是一种礼节,更有丰富的内涵。”孙润田说,拜年不仅是在自家和亲戚中进行,邻里、朋友、同学、同事都相互拜年。拜年也不局限于到家里,走在街上遇到熟人,拱手作揖也是拜年。如果在街上遇到的是长辈,那马上就要鞠躬。 

到他人家里拜年时,人们一般会携带伴手礼。礼品则根据拜年对象来选择,比如给老人拜年,如果老人身体不太好,应该选择低糖或者无糖食品。如果实在不太了解被拜访者爱吃什么,选择水果、鲜花应该不会出错。如果被拜访者家中有孩子,也要给孩子带点礼物。 

拜年的意义绝不局限于恭贺新春。由于过年在人们心中是重大的节日,所以,一些过去有矛盾、常年不相往来的,也往往在这一天遵循这个礼节到对方家拜年,这一拜,相互间就会不计前嫌,矛盾不化而解。所以说,拜年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促进和谐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在目前人们居住封闭、交往减少的情况下,拜年更有意义。 

今年正月初一,我们不妨带上孩子,给家里的长辈恭恭敬敬拜个年,把新春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他们,也使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代代相传。也希望居住在单元楼里的你,能够走出家门,敲开相邻多年却极少来往的邻居家的门,哪怕是简单握手问个好,也是增进彼此关系的一种方式。拜年,让我们成为亲亲密密的“一家人”,从而营造和谐的社会大家庭。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