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年俗中的开封 | 正月初三至初五:传统年俗知多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是最为重要的节日,代表着团圆、祥和与希望。庆贺春节在民间也被称为“过年”。既然是“过”,总是有个过程的,毕竟春节并不只有正月初一这一天。
年俗中的开封 | 正月初三至初五:传统年俗知多少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4-02-10 01:22:19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是最为重要的节日,代表着团圆、祥和与希望。庆贺春节在民间也被称为“过年”。既然是“过”,总是有个过程的,毕竟春节并不只有正月初一这一天。

全媒体记者 李浩 摄

过了正月初一和初二,虽然特殊的年俗少了许多,但是,正月初三至初五这3天,新春气氛不会中断。这几天也有一些年俗值得述说。


01
祭祖感恩尽孝道

说起正月初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天要祭祖。

5000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礼仪之邦。在传统文化中,祭祀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作为八朝古都,开封对传统文化有着较完整的传承。在百姓生活中,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重要祭祀就是祭祖。无论世事如何更迭,无论传统文化中有多少东西因时间的冲刷而淡化、消失,祭祖始终被传承。 

这是因为,祭祖饱含的是后人对先辈的怀念、感恩之情,是晚辈对先辈绝不可少的孝道。在开封人的传统中,即便在已故先辈的生日、忌日时不祭奠,每年的除夕、正月初三、清明节、十月初一必定是要祭奠的,而除夕和正月初三是处于最隆重节日、最欢乐氛围中的祭奠时间。 

63岁的周彬是个地地道道的开封人,每年正月初三,祭祖是他和家人必须进行的一项仪式。“每逢佳节倍思亲。祭祖是件大事。”周彬神色凝重地说,“到长辈的墓前告诉他们现在全家平安、日子红火,才能让他们在九泉之下放心。其实,我们都明白,我们说的话他们听不见,但这是我们生者的心意。和他们说说话,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心理安慰。” 

“对我而言,祭祖这件事马虎不得。”市民周金生感慨地说。当年,父母带他祭奠祖父母时就告诉他,祭祖的意义是要让家里每个人都记得正是先辈辛苦奋斗才有如今幸福的生活。过年了,家里人都团圆了,这个时候更不能忘了为我们的今天而辛劳一生的先辈。“现在,我和老伴儿每年正月初三都要带上儿子、儿媳、孙子祭奠父母,每次我都要在墓前给孩子们讲先辈们是如何为人、如何靠双手创下这份家业的,以及如今我们该怎样像他们那样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周金生告诉记者。

02
饮宴出游享受惬意时光

古时候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正月初三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旧时,大人一到正月初三都会叮嘱孩子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老鼠嫁女儿。 

在古代,正月初三、初四这两天还是饮宴出游的日子。在唐代,士大夫的新年假期从年前3日延续到年后3日;北宋大部分时期士大夫过年放假7天,南宋时期士大夫放假5天。 

虽然过年时士大夫处于“休假”之中,但是古代交通不便,远离故土任职的士大夫仍然无法返乡探亲,一般只能留在任职地过年。士大夫正月初一要参加元日朝会,到了正月初三、初四这两天,便有闲暇安排自己的过年行程,他们或饮宴或出游,享受难得的惬意时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庠在《正月三日作》中写道:“灰飞空玉琯,醅动涨金瓶。剩作寻芳具,当筵忌独醒。”书法家蔡襄在《正月四日》中写道:“今朝才见雪泥乾,日薄云低又作寒。家山千里何时到,溪上梅花正好看。”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庚戌正月三日约同舍游西湖》中写道:“下竺泉从上竺来,前波后浪紧相催。泉声似说西湖好,流到西湖不要回。”

03
“破五”年俗多被淘汰

尽管诸多年俗与过年有关,有一些已被淡化甚至遗忘,但腊八喝腊八粥、腊月二十三祭灶、除夕贴门神和吃团圆饭、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初三祭祖、正月十五吃元宵和闹花灯仍被人们所坚持,哪怕有些只剩下并不严格的形式。 

和这些年俗相比,正月初五的“破五”年俗颇为“尴尬”。莫说知此年俗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就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也觉得正月初五没有“规矩”可讲。其实,不少地区的正月初五都有“破五”之说。开封人的年俗中,“破五”或多或少是有些内容的。如今“破五”被淡化,有其自身的“责任”。 

所谓“破五”,从字面来看,是指正月初五这天要破除一些东西,但对“破五”的说法并不统一。《清嘉录》引《岁时琐事》载:“正月五日,俗呼破五日,欲有所作为,必过此五日始行之。”这必须与旧时的新年禁忌结合来看,旧时新年有诸多禁忌,最常见的禁忌是不能做事,必须彻底休息,这一禁忌到了正月初五这天才能破除。也有人说“破”是“破败”之意,正月初五以前(有时包括正月初五当天)若违反禁忌,则当年之内遇事破败。有人说“破五”这天又叫“忌针节”,万不可动针线,有的说法却是从这天起破除过年不动针线的禁忌。有人说“破五”这天不能走亲访友,可过去一些歧视妇女的陋习说法是过年妇女不能外出拜年,而从这天起可以不再忌讳。有人说“破五”这天不宜做事,有的说法却是商家要在此日开市贸易。如此种种说法,不一而足。 

开封的“破五”年俗里,在这天开市贸易是一个传统。同时,开封还有“破五”吃饺子、扫除、不走亲访友等年俗,只是目前了解者甚少。61岁的张彦明经商多年,提起“破五”,他印象最深的是这天开市。他说:“过去过年一般只有三四天假期。商家一般除夕贴对联,天黑后放了鞭炮就锁门回家过年。通常到正月初五早晨再放一挂鞭炮后开门营业,新的一年便又开始了。这规矩如何来的,我也说不清楚。听一些更年长的人说,历来就是这个规矩。”过去,很多商店是国营的,统一放假。现在的商店为私营的,很多过年不歇业,即使歇业也不讲究“破五”,有的甚至到正月初十才营业。 

虽然人们对正月初五开始营业的原因说不清楚,但有个传说是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人们要在这天接财神,商家这天营业是为了把财神迎进门。在国内诸多地区,“正月初五接财神”是比较一致的认知,尤其是在历来商贸活动较为活跃的江南一带。因此,南方“破五”的意识一直比北方浓厚,与“破五”有关的活动也较为丰富,在正月初四夜间,迎财神的活动就已开始举办。各地迎财神的方式大同小异,少不了燃爆竹、设供品,迎财神之后当即开市交易。 

居家生活中也有“破五”年俗。“以前,除夕当天家里倒完垃圾就不许再扫地,正月初一至初四,家里人来客往,烟头、糖纸、瓜子皮满地,脏乱不堪。如今,在我的一再‘抗议’下,母亲虽允许扫地,仍不许倒垃圾,直到正月初五才能倒。”市民张扬说。还有一种年俗,就是正月初五这天不许走亲访友,怕把晦气带给别人。其实,这些规矩现在已经没人遵守了。 

41岁的市民周艳丽对“破五”前不做事、不动针线有很深的记忆。“我上学的时候比较贪玩,过年时不写寒假作业。爸妈一催,我就说不‘破五’不干活,当然也不写作业。不过,这么做的后果是过了正月初五就得赶作业。过年的新衣服到了正月初一才能穿,如果破个小口,母亲不给缝,说不过‘破五’不动针,我只好脱下来。”忆及当年的故事,周艳丽不禁放声大笑。 

时代更迭,富含传统文化的年俗理应得到传承发扬,影响正常生活的年俗被淘汰也不可惜,这在“破五”诸多年俗被摒弃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