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文化新闻 > 正文
开封廉洁文化:读史明智 赋能精进㉒寇准:孤忠耿介 善断大事
  公元997年,宋太宗病逝。宋真宗即位后,寇准改任尚书工部侍郎。  公元1003年,寇准任兵部侍郎、三司使。在宋真宗的支持下,寇准大胆将原本各自为政的盐铁、度支、户部合并,削减官职,使承袭36年之久的三司旧制得以革新。 二 宋真宗即位后“久欲相准”,而“患其刚直难独任”。毕士安给了他一颗定心丸,说:“寇准天资忠义,善断大事
开封廉洁文化:读史明智 赋能精进㉒寇准:孤忠耿介 善断大事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任崇喜 发布时间:2023-12-22 09:14:35

全媒体记者 任崇喜

微信截图_20231222091353

寇准,民间多称呼他为寇老西(醯)儿、寇天官。

醋在古代为“醯”,山西人爱吃醋。寇准的先祖曾在山西太谷生活过,故得此名。

在豫剧《下陈州》中,包拯称“六保官寇天官理政有方”。真实的历史是,寇准去世5年后,28岁的包拯才科举中第。 

公元1002年,宋真宗巡幸大名府,诏令寇准以刑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当时“京师政刑繁剧”,寇准“善用诸属官分掌之,尽能称职”。 

据《通许旧志》记载,“杨柳参天,芳草铺地”的寇准墓,位于通许县大岗李乡寇村西。在明代,“寇坟烟雨”为“通许八景”之一,细雨连绵,景色无限。这只是全国五座寇准墓之一。 

千百年来,寇准的清官忠臣形象一直深入人心,一派儒雅,须发皆白,刚毅大度: 

在曲剧《寇准背靴》中,“活寇准”马骐将帽翅功、髯口功、靴子功“三绝”展现得淋漓尽致,尽显其忠心耿耿、计谋超群; 

在京剧《审御案》里,寇准秉公执法、机智廉明,为杨家将申冤,智审残害杨业父子的奸佞潘仁美; 

在评书《杨家将》中,寇准甘于清贫、刚直不阿,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批皇帝的逆鳞; 

在电视连续剧《寇老西儿》里,葛优饰演的寇准相貌清秀,诙谐幽默、睿智冷静,让人忍俊不禁…… 

寇准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堪当大任,不拘节微而善谋大事,性情耿直,敢直言上谏,军国大事一言而决,奇功盖世; 

他面对强敌,处变不惊、力挽狂澜,力促宋真宗到前线督战,订立“澶渊之盟”,扭转了北宋国运走向,彪炳青史; 

他豪爽刚愎、任性使气,誓不与王钦若、丁谓等佞臣为伍,为官清廉正直,终生不攒钱财,不置房产田园,被誉为“无宅宰相”。 

明清之际的学者张怡,称赞寇准为“真宰相”,有才有度。

公元961年,也就是北宋立国的第二年,寇准出生于陕西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寇准的父亲寇相后晋开运年间中甲科进士,曾任魏王府记室参军。寇准出生不久,寇相与世长辞。虽然日子比较清苦,但是寇母一直重视对寇准的教育。寇准十分聪慧,少时即有诗名。“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首《咏华山》,据说是寇准七八岁时写的。 

公元980年,年仅19岁的寇准一举中第,任大理评事。当时宋太宗选拔人才,不看好年轻人。有人建议寇准虚报年龄,寇准却说:“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公元981年,20岁的寇准被任命为归州巴东县令。他一改签发文书至各乡催逼征收赋税与征发徭役的办法,令人在县城门口张贴“推至信”,详细地列出各乡镇应交税额及负责人的名单,赢得百姓的衷心爱戴。 

3年后,寇准任成安县令。他微服私访,调查、搜集当地黑绅罪证。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在升堂时让原告与被告一起陈述,公堂之上人声鼎沸、震耳欲聋,他“眼观千家状,耳听万人言”,依次断案,法度严谨,判罚到位,堂下人齐呼青天。 

因为政绩卓著,寇准不断获得擢升。公元988年农历五月,寇准被授右正言、直史馆之职,赐绯袍银鱼。 

每逢宋太宗诏命百官议事时,寇准常常慷慨大言,极陈利害,不避权贵,深得宋太宗赞许。宋太宗对宰相说:“朕欲擢用寇准,当授何官?”宰相认为可任开封府推官。宋太宗说:“此官何以待准?”宰相说可任枢密院直学士。宋太宗沉思后说:“且使为此官可也。” 

宋太宗处理重大事宜时常征求寇准的意见。一次,寇准在殿上向宋太宗奏事,因言语不合,惹得宋太宗起身准备拂袖而去。诸位大臣面面相觑,不敢吱声。寇准却不顾君臣之礼,快步上前牵住宋太宗的衣襟,坚持要他把话听完。宋太宗只好重新坐回椅子里,继续听寇准劝谏,直到事情解决。事后,为体现自己的宽宏大量,宋太宗还赞许他说:“朕得寇准,犹如文皇得魏徵也!” 

公元991年,30岁的寇准任左谏议大夫、充枢密副使。宋太宗对吕蒙正说:“寇准临事明敏,今再擢用,想益尽心。” 

寇准多次与顶头上司知枢密院事张逊发生争执。这一次,是因一个疯子在大街上对寇准口呼“万岁”一事,两人闹得不可开交,“准引仲舒为证,逊令宾独奏,其辞颇厉,且互斥其短”。宋太宗以“朝廷大臣相互争辩,有失体面”为由,各打五十大板,将张逊贬为右领将军、寇准贬为青州府知府。 

寇准到青州后,了解他性情的宋太宗十分挂念:“常不乐。语左右曰:‘寇准在青州乐乎?’对曰:‘准得善藩,当不苦也。’数日,辄复问。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因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闻准日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帝默然。” 

宋太宗即位后一直没有立皇太子,不是不想立,而是面临一道难题,他继位的根据是“金匮之盟”。按照“金匮之盟”,他不能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应该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廷美,再由赵廷美传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此时,赵廷美抑郁而死,赵德昭莫名其妙自杀。大臣冯拯因上疏请立皇太子被贬到岭南后,对这个敏感话题,大臣们更不敢触及。但此事不能无限期搁置,宋太宗觉得寇准是可议事之人。 

寇准从青州回来拜见宋太宗。宋太宗脚伤严重,提起衣服让寇准看,然后问:“卿来何缓耶?”寇准说:“臣没有得到诏令,是不能回到京城的。”宋太宗开门见山地说:“爱卿认为,我把国家交给哪一个儿子才能放心呢?”寇准说:“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宋太宗低头思考很久,屏退身边的侍从后,开诚布公地问寇准:“襄王合适吗?”寇准说:“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您既然认为他可以,就请早日决断。”于是,宋太宗让襄王赵恒担任开封府尹,改封寿王,册立为皇太子。 

公元996年,宋太祖在南郊祭天后,按惯例官员要晋升官职。人们发现,寇准喜欢的人大多得要职,而他讨厌的人多被贬职。于是,改任虞部员外郎的冯拯上书告寇准擅权行事,并逐条列上岭南官吏授职不公的事例。广东转运使康戬也向宋太宗反映,因朝中其他大臣不作为,寇准才“得以任胸臆,乱经制”。宋太宗便责问吕端等人。吕端说:“寇准性情刚烈,我们这些人不想多争辩,担心有伤国体。”寇准听宋太宗说到冯拯官职调整一事,便拿着中书省的官员名册来论是非对错。宋太宗说:“若廷辩,失执政体。”但寇准情仍不肯罢休。宋太宗无奈地叹息道:“鼠雀尚且懂人意,何况人呢?” 

过了不久,寇准被任命为邓州知州。在《南阳夏日》一诗中,寇准流露出其不平静的心路历程:“绿杨阴密覆回廊,深院帘垂昼景长。人静独闻幽鸟语,风来时有异花香。世间宠辱皆尝遍,身外声名岂足量。闲读南华味真理,片心惟只许蒙庄。” 

公元997年,宋太宗病逝。宋真宗即位后,寇准改任尚书工部侍郎。 

公元1003年,寇准任兵部侍郎、三司使。在宋真宗的支持下,寇准大胆将原本各自为政的盐铁、度支、户部合并,削减官职,使承袭36年之久的三司旧制得以革新。

宋真宗即位后“久欲相准”,而“患其刚直难独任”。毕士安给了他一颗定心丸,说:“寇准天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 

公元1004年,毕士安和寇准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地位处于毕士安之下。 

就在任命书下达的次月,辽圣宗与萧太后率领20万大军南下,攻势凌厉,直抵黄河边的澶州,威胁都城开封,北宋举国上下人心惶惶。 

宋真宗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江南人王钦若请求迁都金陵,四川人陈尧叟请求迁都成都。宋真宗问寇准如何办。寇准指出,一旦放弃都城南逃,大宋势必不保,当务之急是皇帝御驾出征,将帅一心,奋勇杀敌。在毕士安和寇准的力谏下,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 

到了澶州城,宋真宗不想去前线。寇准说:“只可进尺,不可退寸。若回辇数步,则万众瓦解,敌趁其后,要去金陵也不可得!”寇准与高琼命令卫士把皇帝车辇驶向澶州北城。宋真宗到达澶州北城后,北宋军民士气大振。但宋真宗只是象征性地巡视后便回到南城行宫,把军中事务全部委托给寇准。宋真宗回到行宫后还有些不放心,就派人看寇准在做什么。此时,寇准正在与杨亿饮酒、玩乐。这下,宋真宗的心放到肚子里了,高兴地说:“寇准如此,我又忧虑什么呢?” 

双方相持十几天后,辽军统帅萧挞凛被宋军床子弩射中前额死去,萧太后审时度势提出议和。寇准希望辽国称臣,并献出幽州地区。但因宋真宗想早日议和,寇准不得已才同意结盟。宋真宗派曹利用商议每年给辽方的钱数,百万以下的数目都可答应。寇准叫曹利用到自己的幄帐,对他说:“虽然有皇上的许诺,但如果你答应辽国的钱数超过30万,我砍你的头。”曹利用最终以30万达成协议而回。 

微信截图_20231222090736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长达25年的战争。此后,宋辽边境“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维持了百年的和平状态。王安石写诗称赞说:“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宋史》也赞曰:“澶渊之幸,力沮众议,竟成隽功,古所谓大臣者,于斯见之。” 

寇准“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好刚使气,招惹不少政敌,甚至有“寇某上殿,百官股栗”的说法。他为朝廷选拔人才,由于“不以次进”,同僚反对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对此,寇准果断地说:“宰相的职责,在于选贤任能、罢黜庸吏和不肖之徒。如果按名册先后次序用人,一个小小官吏即可办到,还要宰相何用?” 

寇准多次受到谗言相劾。一天,寇准先行退朝后,王钦若厉声说:“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反以为寇准有功于国,是何道理?”宋真宗感到愕然。王钦若继续说:“城下之盟,为《春秋》所耻。‘澶渊之盟’乃是大敌逼近城下而签订的盟约,已失去大国的尊严,世上还有比这更大的耻辱吗?”宋真宗当即愀然不悦。王钦若又添油加醋地说:“寇准孤注一掷,其心可诛!” 

不久,寇准被贬为刑部尚书、知陕州。 

公元1008年,寇准升任户部尚书、知天雄军。辽使带有讽刺意味地问他:“你德高望重,怎么不在朝廷主政呢?”寇准答:“朝廷目前没有大事,这是大宋北门锁钥,非我不行。”他专门撰写大名府堂联:东郡股肱今右辅,北门锁钥古天雄。 

寇准向来不是一个低调的人。他位高权重,不治产业,魏野称颂他“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也为很多人称道。但很多书中也有记载,他少年富贵,春风得意,入仕后娶赵匡胤宋皇后的妹妹为妻,性情豪爽,喜欢豪饮,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堪惜流年谢芳草,任玉壶倾倒”,是他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况味。他还喜欢跳柘枝舞,“会客必舞柘枝,每舞必尽日,时谓之‘柘枝颠’”。 

这次被贬后,他“恃有重名,所至终日宴游”,甚至过生日穿上黄色龙袍,簪花走马,四处张扬,以致被密奏“寇准叛变”。赵恒问王旦:“寇准乃反耶?”王旦笑道:“寇准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不自重,真不像话!”宋真宗虽然不追究寇准,但对寇准还是有了几分隔阂。 

寇准晚年曾写下《六悔铭》:“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问,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寥寥数语,至今读来仍大有裨益,为人生箴言。

宋真宗连续数年大搞泰山封神、敬奉天书、祭祀汾阴等荒诞活动,致使政务农事废弃,加之京师一带因旱灾粮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王旦推荐寇准复出为相。 

公元1014年农历六月,宋真宗任命寇准为枢密院使、同平章事。三司使林特到河北催征粮赋绢贡,督促甚急。寇准素来厌恶林特,与转运使李士衡一起上奏说,河北往年进绢五万匹而三司却不收,致使国库空虚,并奏请惩治三司使长官及其以下属吏。然而,京师每年需绢在百万匹以上,寇准所说的五万匹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引起宋真宗的不满。他对王旦说:“寇准几次降官,朕以为他性格必改,谁知他竟刚忿如初。”王旦说:“寇准喜好别人感恩,又喜欢人畏服,这是大臣所应避忌的;寇准自以为是,这正是他的短处。” 

公元1015年农历四月,在寇准为相后不到一年,虽然王旦多次说寇准“对陛下无私见”,但仍被降为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又过了一个月,寇准奉诏为河南府知府,兼西京留守司事。巡检朱能与内侍周怀政伪作天书,藏在西安南郊山中。寇准在女婿王曙的催促下,违心地将天书献给宋真宗,留下了一个把柄。 

王旦因年老体衰向宋真宗请辞,宋真宗问王旦有没有合适的宰相人选。王旦起初再三不肯表态,最后才说:“以臣之愚见,莫如寇准。”宋真宗知道寇准的脾气,说:“寇准性甚刚褊,卿再看别人如何?”王旦说:“他人,臣所不知也!”宋真宗又说:“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王旦却说:“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两年后,王钦若罢相之后,寇准才被召回京,封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寇丁谓同时入朝为参知政事。 

在寇准入京前,门生对他说:“寇公行走中途,假称有病,上书坚决求补为外官,此为上策;倘若入朝,即刻揭发天书为诈,尚可保全平生正直之名,是为中策;若再进中书省任职,是为最下策。”但寇准仍坚持回到京城,以便更好地施展个人抱负。 

丁谓极善察言观色,献媚迎合。一次两人用餐时,寇准胡须上沾了些米粒,丁谓忙上前帮他清理米粒。不想,寇准不吃这一套:“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弄得丁谓无地自容,由此怀恨在心。这也是“溜须”的来历。 

这一年年底,宋真宗任命曹利用、丁谓为枢密使,执掌军权。曹利用曾与寇准在枢密院共事过,寇准素来蔑视曹利用的品行,曾多次斥责他“系一武夫,岂能识得大体”。如今曹利用、丁谓决定联手报复寇准。恰逢其时,皇后刘娥的族人在原籍横行不法,霸占民间盐井,百姓多有怨愤,但宋真宗碍于情面难以定罪。铁面无私的寇准每次都依法惩治,惹恼了刘娥。 

公元1020年,宋真宗病重卧床。寇准向宋真宗请示,由皇太子摄理国政,“择方正大臣为羽翼”,并说丁谓、钱惟演是奸佞小人,不能用他们辅佐少主。在宋真宗同意后,寇准密令翰林学士杨亿起草诏表。但在诏书未下之前,寇准因酒醉走漏风声。丁谓与刘娥先发制人,向宋真宗奏告寇准欲扶持太子架空皇上。 

周怀政害怕丁谓一伙人加害于他,便与弟弟周怀信策划,请宋真宗解除皇后干预朝政的权力,传帝位给太子。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向丁谓告密,丁谓当晚乘牛车到曹利用家中谋划,并报告给刘娥和宋真宗。宋真宗召钱惟演进宫议事,钱钱惟演极力说寇准专权,应当严厉处置。多亏宰相李迪从中周旋,寇准仅被免去相位,改任太子太傅,封为莱国公。 

寇准在京师虽任闲职,但奸佞之辈仍难容他。钱惟演借机再进谗言:“寇准朋党甚多,罢相之后更是四处结交以求再图。他的女婿王曙系东宫宾客,谁不畏惧?恐怕日后结为死党,诳惑圣听,加害朝廷,不如早令寇准出外。”于是,寇准被降为太常卿,知相州,远逐出京。同年农历八月,寇准徙知安州,再贬道州司马。寇准一月之内3次被降职,连宋真宗也不知道。他有一天忽然问及左右:“为什么朝内不见寇准呢?”左右不敢如实相告。 

寇准离开相位后,丁谓、曹利用、钱惟演结党营私、排挤忠良。京师一带传起民谣:“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 

名臣田况评述说:“寇准在相位,以纯亮得天下之心。丁谓作相,专邪黩货,为天下所愤。民间歌之曰:‘欲时之好,呼寇;欲世之宁,当去丁。’民间虽顽冥少年无赖者,亦皆口陈手指,颂寇而诟丁。” 

宋真宗临死时仍对寇准念念不忘,说:“可以托付后事的,只有寇准、李迪。” 

宋真宗去世后,刘娥垂帘听政。年已61岁的寇准再度遭贬,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在宣布懿旨时,丁谓暗中指示传命中使太监在马前悬挂一个锦囊,内插一把宝剑,以示将行诛杀。寇准神色自如地问:“朝廷若赐寇准死,我须见敕书。”太监只得如实宣读敕书。 

寇准流着泪对送行的人说:“你们有机会问问丁谓,我到底怎样负了他,他竟恨不得整死我!” 

有意思的是,丁谓一开始想把寇准贬到海南崖州,并与冯拯商议,但最终确定雷州。过了半年不到,丁谓被贬崖州。当时有好事者就说:“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 

丁谓经过道州时,有人惋惜地谈起寇准被贬之事,丁谓叹道:“对他不满的人太多了,岂独我一人!” 

丁谓路过雷州时,寇准派人送上一只蒸羊。丁谓想见寇准一面,却被寇准拒绝了。寇准听说家仆要为自己报仇,就堵上门让这些家仆赌博、饮酒,等到丁谓走远才放他们出门。 

“多病将经岁,逢迎故不能。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郡斋风雨后,无睡对寒灯。”这是寇准一生中最后18个月的真实写照。 

“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这是寇准年轻时写下的诗句,没想到一语成谶。寇准卒于雷州被贬地,至海岸只有十里远。 

他死后,徙任衡州司马的诏书姗姗来迟。 

寇准死后11年,宋仁宗敕令恢复寇准太子太傅、莱国公之职,赠中书令,谥号“忠愍”。 

寇准辞世后26年,宋仁宗令翰林学士孙抃撰写《莱国公寇忠愍公旌忠之碑》碑文,并亲笔为碑首篆书“旌忠”二字,以示褒扬。

指导单位: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

中共开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开封日报社

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廉政文化研究会承

办单位:开封日报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