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不要做马路上的“情绪杀手”
见到有人超过自己,就忍不住爆粗口;前车开得有点慢,立刻焦躁不安地按喇叭;见到非机动车离自己太近,心中就产生打人的冲动……随着机动车的普及,“路怒症”近年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不要做马路上的“情绪杀手”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3-11-15 08:45:37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见到有人超过自己,就忍不住爆粗口;前车开得有点慢,立刻焦躁不安地按喇叭;见到非机动车离自己太近,心中就产生打人的冲动……随着机动车的普及,“路怒症”近年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路怒症”不仅干扰道路正常通行秩序,还存在安全隐患。交通参与者应注意控制情绪,日常出行做到守法依规、文明礼让、心平气和、安全出行。

“路怒”损人不利己


近年来,很多人刷到过有关“路怒症”的视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推进,机动车数量激增,违法违规、不文明驾驶行为屡禁不止,因“路怒”引发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路怒族”容易做出非理性行为,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我平时很少发脾气,但一开车就像变了一个人。”11月14日,说起“路怒症”,有着10多年驾龄的市民张雨婷坦言“很后怕”。今年国庆假期,张雨婷和朋友驾车到山东游玩。途中,一辆汽车紧贴着她的车从后方超车,张雨婷立刻火了,先是“啪啪啪”按了几次喇叭,然后猛踩一脚油门,差点撞车。朋友被张雨婷的行为吓了一跳,大喊道:“你要干啥?疯了吧!”张雨婷惭愧地说:“我也不知道怎么了,一开车,小事变成大事,怎么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市民周凯平时待人和善,很少发脾气,是亲友眼中的“老好人”。但是,和张雨婷一样,周凯开车上路后就变得异常暴躁。看到对向开远光灯的车、闯红灯的非机动车时,他总是忍不住骂上几句。意识到自己开车时容易情绪失控,周凯也经常反省。可开车遇到路况不好或者不文明驾驶的司机时,他还是容易烦躁愤怒。

采访中,一些机动车驾驶员表示,当自己还是“菜鸟”时,遇到不文明驾驶行为,只会坐在驾驶座上默默吐槽;等到车技见长,就开始鸣笛警示影响自己加速的车辆和横穿马路的行人;再到后来,就会演变成猛踩一脚油门加速超过前车,偶尔还会降下车窗和对方“理论”几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在北京、上海、广州3座城市随机抽取900名司机开展问卷调查,约35%的司机承认自己属于“路怒族”。近年来,因“路怒”导致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2021年8月5日,G4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南岳阳段北往南1411km处,发生一起恶意别车案。司机宋某怀疑后方车辆想超车,气不过便直接逼停后方车辆,造成3车追尾,2人当场死亡。

漠视规则容易引发纠纷


提起“路怒症”,很多人会联想到汽车司机。实际上,“路怒症”并不是司机的“专利”,非机动车骑行人甚至行人,均可能受天气、路况及自身情绪等影响,表现出“路怒症”特征。

“哎,我按个喇叭提醒一下,居然被人指着鼻子骂。”11月13日,说起“路怒症”,市民张洋满肚子委屈。几天前,张洋驾车上班,途中与一名骑电动自行车的男子发生了言语冲突。“他本来靠边骑行的,后来一直往车道中间偏移,已经跑到我的车道上了。快接近他的时候,我减下速度,按了下喇叭提醒他,结果惹怒了他。”张洋说,那名男子对她破口大骂。

着急上班的张洋没有停车和他争吵,这名男子却不依不饶。张洋在路口等红灯的时候,这名男子追上来对着车窗咆哮。张洋气愤不已,和他争辩了几句。 

“路怒症”严重干扰道路正常通行秩序,存在安全隐患。“路怒症”的根源在于人们愤怒、冲动的情绪,经常处于“路怒”状态,会使人形成易怒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态度会变得极端,不仅会对他人造成潜在的威胁,对自己也是百害而无一利。 

记者调查发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矛盾主要有: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行驶;非机动车闯红灯影响机动车通行;机动车驾驶员堵车时驶入非机动车道,将原本狭窄的非机动道占得“满满当当”,导致非机动车“无路可走”。 

一些骑车人或者行人可能因为他人的一次抢道、一声鸣笛、一束远光灯而暴怒,有的会对着车窗骂脏话,甚至堵住对方去路。其实,不论是驾驶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都要注意控制情绪,按照交规安全驾驶。一旦产生纠纷或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向警方求助,尤其是在遇到挑衅行为之后,不要逞一时之气,激化矛盾。 

张洋对记者说,大家在行驶过程中遇到不愉快的事,一定要保持冷静,调整好情绪,遇到问题应多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报警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不要用不理智的手段解决问题。

养成文明出行好习惯


“‘路怒症’发作起来非常吓人。”采访中,许多市民坦言“‘路怒’的后果很严重”,飙脏话、狂按喇叭、吐口水、突然强行超车、向对方投掷物品、故意撞车等都是“路怒症”的症状。 

“无论是机动车驾驶人还是非机动车骑行人甚至行人,都或多或少出现过‘路怒’的表现。”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刘建平说。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加上交通拥堵等外部因素,一些人心理负担较重,在驾驶车辆过程中一旦不顺,易出现负面情绪。车厢是相对私密的空间,更易促成负面情绪的充分暴露和升级。当愤怒情绪足够强烈时,人就会丧失理性思考,做出疯狂的举动。 

这种易怒情绪多发于天气炎热的夏季,以及早晚高峰期。由于路上车多、行车速度相对缓慢,会让人产生紧张情绪甚至愤怒感。在这样的情绪下,“路怒症”一旦产生,机动车驾驶人很可能会有超速、强行超车、骂脏话等行为,严重者甚至可能威胁他人安全。 

作为交通参与者,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出行,都可能受天气、道路交通状况以及自身情绪等影响,突发愤怒情绪甚至情绪失控。刘建平认为,遏制“路怒”症状,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在日常出行中,需强化遵规守法意识、养成文明出行习惯、培养礼让意识。同时,要善于调节情绪、调整心态,应充分认识到“路怒症”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养成健康、文明的出行习惯。 

采访中,一些市民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比如,通过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积极引导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