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农村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3-11-14 08:22:04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核心提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去年以来,我市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为抓手,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主导产业,尤其是积极创建“五星”支部,突出“产业兴旺星”创建这个基础,继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扶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兰考县县城景观(1617816)-20230512165810

当前,我国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集体经济富不富、老百姓的腰包鼓不鼓,直接决定乡村振兴的成色。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形态。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路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尤其是我市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为抓手,积极创建“五星”支部,突出“产业兴旺星”创建这个基础,继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扶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即将成熟的甜瓜(4737282)-20230520095604

党建引领配强“当家人”

初冬的豫东大地,田野中依旧充满生机。蔚蓝的天空下,走进尉氏县水坡镇横堤村的瓜果种植基地,一座座高标准温室大棚宛如一片海洋。近年来,水坡镇不断整合自身资源,发挥项目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构建“一村一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让村集体经济有“奔头”。在横堤村,流转土地1500亩,成立了兆轩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温室大棚50座和冷棚700座,种植西瓜和甜瓜。同时,套种了辣椒和西瓜,吸纳本村及邻村群众30多人务工就业,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实现了群众土地流转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双提高。

以前,一些村庄的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出现了“无钱办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直接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立足新时代,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增强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完善社会治理、带动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我市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建立完善市、县、乡党委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机制,建立观摩、专项述职、考核等机制,强化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顶层设计和对资源资金等各方面的统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建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我市把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软弱涣散村“大数据”精准筛查比对,查摆发现并集中整顿了一批集体经济薄弱的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通过实施村干部“履职体检”,下大力气调整了一批不胜任的村“两委”负责人,同时吸纳了一批实干能干、村民支持的“能人”担任村“两委”负责人。 

我市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计划,以“六乡行动”“星火计划”为载体,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群体中加大选拔力度,充实村级后备力量。一些致富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乡土人才挂职科技副乡镇长,为各县区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 

我市加强部门联动,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项目规划等方面强化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指导引导;加大政策扶持,统筹整合资产、资源、资金,引导支农、扶贫、产业等各类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适度倾斜,形成资金、信息、技术等各类资源的叠加效应,增强“输血”功能。 

明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是调动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厘清集体资产产权归属的重要手段。我市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了一套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发展的新模式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的新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真正把农民组织起来、把资源整合起来、把产业发展起来,让农民享受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以尉氏县蔡庄镇为例,该镇以“确权、盘活、赋能”为主线,充分激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活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质增效。2022年,全镇18个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 

我市积极开展试点带动工作。2019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省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分类实施、稳步开展、有序推进、保障收益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上级专项扶持资金,与每个村签定项目发展合同,保障每村集体收益均在6%以上,切实保障资金保值增值和群众收益。4年来,全市共扶持292个行政村,共计投入扶持资金1.46亿元。通过试点带动,1945个行政村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益。

杞县大蒜

产业发展鼓起“钱袋子”

产业发展是脱贫之本、富民之源、振兴之基,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举措。我市主要农产品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及落叶乔木等,是全国主要的小麦、玉米、花生、大蒜、西瓜及泡桐种植和出口基地。 

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中,我市通过产业推动、项目带动,巧打“组合拳”,走出“振兴路”,激活了“一池春水”,鼓起了“钱袋子”。我市以“三链同构”全面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打造“十链百园千基地”,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发展特优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我市壮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杞县傅集镇吕寨村是解放战争时期豫东战役的革命老区。吕寨村坚持“一红(红色老区)一白(蘑菇产业)一绿(大蒜种植)一香(酿酒厂)”的发展特色,借助豫东战役革命老区背景,发展红色产业;流转村民土地,建设食用菌双孢菇种植基地;利用土地特性及地理位置优越性,大力发展绿色大蒜种植产业;依靠300多年的酿酒历史,重启创建了吕寨村酒厂。特别是通过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发展“双孢菇”产业,现有菌种培养基地1个、种植示范基地6个,基地年产值600多万元,顺利入选2022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我市围绕培育“一村一品”,建立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双绑”机制,努力把小农户带入大市场,以小产业带动大振兴;整合自身资源,依托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色鲜明的地标产品,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立足资源禀赋,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科学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找准发展“一村一品”的切入点。目前,全市39个跨县区可复制可推广的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效果正进一步凸显,为农民群众稳定增收注入了“源头活水”。 

蜜瓜飘香促增收农民日子比蜜甜_1695862783002

每到蜜瓜成熟的时节,兰考县杜寨村蜜瓜园区内的瓜农和工人们都会忙得“人仰马翻”。挑瓜、分类、装箱……经过紧张有序的劳作,这些蜜瓜第二天一早准时出现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蜜瓜成为人们认识兰考的一张名片。蜜瓜,带给这里的百姓如糖似蜜般的幸福生活。“2022年,俺村蜜瓜产业总收入3200多万元,村民年收入也由脱贫前的4000元增长到21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万元,还带动了周边14个村发展蜜瓜产业。”杜寨村党支部书记、兰考县蜜瓜协会会长李永建说。 

我市着力推动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相结合,以转移就业奠定返乡创业基础,以返乡创业带动就地就近就业,吸引广大外出务工人员携技返乡创业、引资回乡创业、就地就近就业,着力促进“劳务经济”向“返创经济”转化,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32万人、各类人员返乡创业0.82万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3.92万人、返乡农民工创业辅导0.7万人次,四项关键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方阵。 

为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我市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育政策,创新开展招才引智特色活动。我市紧贴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及培训意愿,创新培训模式,动员指导各类培训机构以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为目标,采取“订单培训”“以工代训”“送技能下乡”“技能+创业”等方式,灵活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以扎实有效培训促高质量就业创业,以高质量就业创业促稳定增收致富。我市还积极开展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项目创建活动,组织推荐优秀返乡农民工参加全省“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及时兑现奖励和颁发荣誉奖牌,从资金和荣誉上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创建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4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8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15个、助力脱贫攻坚项目23个,30名返乡创业人员被评为省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

村民在采摘金银花。刘广振 摄(2823391)-20210628073022

精准施策铺就“幸福路”

“真没想到,俺还能领到社区给的分红”“党的政策好,俺们的收入节节高”……11月10日,来到兰考县桐乡街道王庄社区,群众说起蓬勃发展的集体经济,纷纷直言“惊喜”和“想不到”。2022年以来,该社区流转土地800余亩,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产业,“一村一品”成效明显。尤其是社区探索出了“盘活——整合——再利用”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整合闲置土地,建设标准化厂房1500m2,集体经济年收益增加19万元,群众分红由2022年的每人50元增长至100元,让社区群众亲身感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至关重要。凡出一谋、举一事,必看群众是不是答应、是不是受益、是不是满意。我市充分发挥村集体和村民的主体作用,按照“一事一议”程序进行表决,项目资金使用、项目进度、村集体收入等情况及时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激发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避免出现“干部干、群众看”和“等靠要”现象。同时,坚持“集体收入集体受益”原则,通过多种方式,让广大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集体的“钱袋子”鼓了,带给社区的提升是方方面面的。社区筹措资金对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升,全社区自来水入户率、道路硬化率、路灯亮化率均达到100%,并且实现了大街小巷“天眼”覆盖。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社区持续营造乡风文明良好氛围,常态化表彰 “文明家庭”“优秀党员”等先进模范,建设了“乡风文明一条街”,将居民公约、文明制度、模范事迹上墙展示,助力群众文明素养持续提升。 

市政协委员刘畅认为,我市应发挥政府和专家库以及第三方培训平台的作用,定期举办经营管理培训课堂,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经营者参与培训;设立专家咨询小组,成立工作沟通群,给经营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学习知识的平台;要引进和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对市场了解深入的人才加入到管理岗位中,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指导。 

“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刘畅建议,对于基础比较薄弱、资源禀赋不足的地区,要根据当地特色和市场需要组织生产,集中碎片化的生产要素,发展经营性集体经济。在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凭借开封的历史文化优势进行融合发展。找准自身定位,打造开封精品农业特色产品,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将带有开封标签的特色品牌打造出来,形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独特竞争力。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村集体经济有底子,为民办事才有底气。”谈起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保超深有感触地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集体经济发展不好,就会导致党支部堡垒作用发挥不足,凝聚力匮乏,服务能力不够强,工作运转不够快,导致群众办事难、脱贫解困落实难、干群合力凝聚难。只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做大产业支撑,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以上均为资料图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