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除了填表、签名外,你有多久没有拿着笔写字了?近段时间,“互联网不能成为错别字的温床”“账与帐很多人分不清”等话题持续升温。不少人表示遇到过“字在脑海里呼之欲出,抓耳挠腮就是写不出来”的情况。
曾几何时,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点击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写字”常态。
当键盘代替纸笔、字母取代笔画,提笔忘字现象越来越普遍,其背后原因值得人们深思。
提笔忘字成常态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以前,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人们会随身携带一支笔,用来交流和记录。然而,到了网络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键盘上“敲字如飞”替代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
当键盘代替纸笔、字母取代笔画,提笔忘字成了网络时代无法回避且令人担忧的现象。随着人类科技革命的推进,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有媒体做过关于“你是否有写字困难”的调查,2000多名受访者中,83%的人曾遇到过“写字困难”。一些网友说:“不仅思念是一种病,提笔忘字也是一种病。”
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发现每个人都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
“有时候,同事问起某个字咋写,几个人会同时陷入想不起来的尴尬。”9月17日,市民张松涛说,这种现象折射出人们对汉字使用的集体忽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市民杨先生告诉记者,他在我市一家机关单位做文秘工作,平时要写大量材料,基本上都用电脑,手写的不多。“现在,机关单位、企业都提倡无纸化办公,绝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杨先生说,只有填表、签字的时候他才会拿笔写。因此,他不仅经常提笔忘字,而且写出来的字越来越“没法看”了。
“说起提笔忘字,我有一段伤心往事。”9月19日,市民赵川洋告诉记者。去年大学毕业时,赵川洋到郑州一家企业应聘文秘岗位,面试被淘汰。赵川洋说:“最初,我和面试官的交谈非常顺利,但在最后一个环节功亏一篑。”面试官从办公桌上抽出一份文件,让赵川洋根据文件内容手写一份通知。这本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环节,可赵川洋刚写了一行字就“卡壳”了。“那几个字就是不知道咋写,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在纸上反复涂改。”赵川洋说,提笔忘字让她面试失败。
提笔忘字暴露汉字书写危机
提笔忘字成了人们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共性,汉字书写危机似乎愈演愈烈。采访中,一些市民表示,不仅是一些结构复杂、罕见的字写不出来,一些笔画简单的高频字也写不出来。
遇到想不起来怎么写的字时,很多人会掏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这样做虽然方便,但多少让人感觉到一丝寒意——数千年历史的汉字,如今竟然以这样一种方式被“记住”。
之所以会产生提笔忘字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电脑的普遍使用替代了传统纸笔。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电脑的普及日益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拼音输入法数十年来的全面普及,拼音输入法的速写优势让人们逐渐丧失写的能力。这种“电脑失写症”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书写习惯。
碎片化阅读割裂了人们的知识体系构成,网络大数据根据用户喜好将类似内容不断叠加。尤其对于没有长期学习习惯和深度阅读意愿的人群来说,刷到的都是片面、浅表的信息,犹如桌子上散落的拼图,难以黏合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和丰富的汉字储备。现代传播与交流工具应用的多样性,客观上带来了汉字书写习惯的改变。例如,我们现在习惯用手机互通信息,很少有纸质书信往来。网络拼音文字机械性快速传递替代了以往的大脑记忆储存,这种书写缺失正慢慢造成年青一代的“汉字失忆症”。
对于这种现象,很多老师和市民深感痛心。在他们看来,汉字是中国人情感最为细腻的表达方式,人们可以透过文字读出情感。中国汉字包含的是老祖宗的智慧。但在现代科技手段的冲击下,很多人忘记了汉字的内涵。
要大力倡导书写文化
提笔忘字,忘掉的不仅是字,还有传统文化之根。社会越发展,世界越进步,传统的民族文化越发弥足珍贵。如今,汉字书写能力差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要避免提笔忘字、治疗“电脑失写症”,我们该怎么做呢?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大力倡导书写文化。重点要做好基础教育阶段的汉字识读与书写训练,从孩提时的文字书写训练延伸到成年后的读读写写。要从小学教育开始,从课文选择、书写教育切入,让孩子们体会汉字之美,避免出现文明断层。
八朝古都开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2008年,开封荣膺“中国书法名城”称号。在授牌仪式上,我市千余位书法家共同创作千米书法长卷。近年来,我市一直加强汉字文化教育,培养孩子的汉字书写习惯。各中小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积极开展书法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在美术、艺术等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阶段,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等。此外,各中小学校还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积极开展书法教育。为让更多人重视汉字规范书写,我市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公众号等宣传工具和手段,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学生书写的浓厚氛围。
采访中,一些市民表示,我市相关部门应该在传播引导上下功夫,提升汉字在文化传承上的重要作用,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汉字的精妙和重要。前几年,《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异常火爆,现在仍有很多市民通过网络反复观看。这些节目火爆的背后,是人们对汉字的热爱和对传承汉字文化的关注。互联网时代,虽然人们动笔少了,但对汉字文化的热爱是我们永远割舍不了的情怀,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把汉字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