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石榴花开兴安盟 籽籽连心情更浓
念念不忘,红色之城内五一会址、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的峥嵘革命精神;回味无穷,三河交汇的三合村流淌出的各民族群众“幸福滋味”。
石榴花开兴安盟 籽籽连心情更浓
来源:兴安日报 作者:刘也 发布时间:2023-07-13 14:03:10

石榴花开兴安盟   籽籽连心情更浓

——全国地市“百家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兴安岭上兴安盟”主题采访侧记之二


念念不忘,红色之城内五一会址、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的峥嵘革命精神;回味无穷,三河交汇的三合村流淌出的各民族群众“幸福滋味”。带着新期待、新任务,7月10日,全国地市“百家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安岭上兴安盟”主题采访团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行程,走进科右前旗和阿尔山市,领略“兴安岭上兴安盟”的浓浓情愫。
图片

“兴安岭上兴安盟”主题采访“百家媒体”在阿尔山国门前合影留念   赖志强  摄

“大爱草原”上的感人故事
草原上孕育的故事催人落泪,深切的民族大爱情感让采访团感触颇深。
“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上世纪60年代,一个重大决策在内蒙古自治区化成一场爱心接力行动——“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是爱的传递,更是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图片
采访团在乌兰毛都草原景区观看马术表演   王永生  摄
在乌兰毛都苏木玛拉沁乐园演艺厅内,采访团一行观看了由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基层干部根据“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创作的团结大爱红色情景剧——《乌兰河畔的红树林》。
《乌兰河畔的红树林》讲述了一个成长在内蒙古草原上的南方少年席海涛是如何融入草原、热爱草原,最后扎根在草原的故事。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内蒙古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政府收养的3000余名孤儿分批次接到草原,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了3000余名嗷嗷待哺的小生命。
图片
观看《乌兰河畔的红树林》情景剧  赖志强  摄
“剧中最后一句‘我的儿子回来了!’不仅展现出草原人民最质朴的善意和博大的胸怀,也把汉族孤儿对草原母亲的依赖、爱戴、感激与报恩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只要各民族守望相助、紧密团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渡不过去的难关。”河南省新乡日报社新闻管理部主任祖绍光说,《乌兰河畔的红树林》讲述的民族故事、表达的民族情感、体现的民族文化让人产生强烈的共情。
图片
情景剧《乌兰河畔的红树林》赢得在场媒体记者称赞  毕力格 摄
同样,甘肃省兰州日报社党政评论部副主任李晓霞几度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都知道‘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但今天看完这个剧后有了更真切的体会。蒙古族‘额吉’把孤儿当作自己的孩子,让我看到了牧民像草原一样辽阔的胸怀。”

“草原额吉”让采访团感受到草原大爱,而在乌兰毛都草原景区内,一场关于“守卫家园”的马术表演正在进行,精彩绝伦的马术、紧凑跌宕的剧情赢得采访团的“满堂喝彩”。

“兴安盟有群山、有辽阔壮美的草原,水草丰美。看了精彩的表演之后更加让我体会到一种浓郁的民族特色,也让我想起歌曲《策马奔腾保边疆》里面的歌词,‘祖国的山山水水连着我的心,到处都有母亲的爱,到处都有亲人的笑脸’,兴安盟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谱写民族团结、民族进步、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总编范卫东说。

“草原是我家”的真情实意

历史厚重的乌兰毛都杭盖草原让采访团对兴安盟草原上的情愫感触更深,沿途的草原风光成为幸福的画册。
在科右前旗乌兰毛都杭盖草原深处,有这样一群不穿军装却甘守边防、不是战士却一心守边的护边员队伍——民兵骑兵连、守望草原巡防队,他们被誉为“流动的哨兵”“有生命的界碑”。
苏道牧场内,骑兵连队员吴苏道、白萨仁夫妇早就做好迎接来自全国各地媒体朋友的准备,多年来,这对自愿为祖国巡边护边的蒙古族夫妇一直保留着对远方来客最浓烈的热情。
图片

蓝天之下的草原巡防队  毕力格  摄

一支“骑兵队”吸引了采访团的目光,科右前旗民兵骑兵连、守望草原巡防队刚从边境线上巡逻归来。几座“蒙古包”成为了牧民自发护边的“草原驿站”,每次队员们巡防归来,白萨仁都会为他们准备好热乎乎的饭菜。在空闲的时候,白萨仁还会骑上自家的马陪着丈夫和巡防队员们一起巡边,在这里经常能看到夫妻巡边的动人画面。
“巡防时牧民们需要啥我们就给带啥,牧民见到我们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我们是牧民的后代、草原的孩子、党的子女。如今,越来越多的牧民主动成为守边、护边的一员,为祖国守边、护边是我们的义务和荣誉!”吴苏道夫妇真诚的话语让采访团十分动容。
了解到“守望草原巡防队”队员已经达到近200人,大家颇有感触:“生活在这里的牧民能够主动为祖国守边疆,和睦共处真幸福!”
图片
采访团成员与巡防队合影留念  王永生  摄
喝一碗热乎乎的奶茶,吃一口喷香酥脆的羊油果子,望着眼前壮阔美丽的草原,采访团仿佛能够体会到护边牧民们巡防归来的心情。
近年来,兴安盟在连续两次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的基础上,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作为抓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的重要载体,兴安盟上下一心提出并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的决心和实际行动让采访团啧啧称赞。

国门下的兴安盟情怀

国门旁,三角山边防哨所下,樟子松迎风挺立。2014年1月2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祖国边疆的内蒙古阿尔山,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迎风踏雪慰问在边防线上巡逻执勤的官兵。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采访团来到了兴安盟阿尔山市。

阿尔山,全称哈伦·阿尔山,系蒙古语,意为“热的圣水”。阿尔山口岸位于中蒙边境 1382—1383 号界标之间,与阿尔山口岸对应的是蒙古国东方省的松贝尔口岸,是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5个国际口岸之一。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庄严的国门下,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宣誓声响起,采访团精神抖擞、举起右拳,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作出了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坚定承诺!随后,采访团成员高声合唱歌曲《歌唱祖国》,浓浓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表达了新闻工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图片
在阿尔山国门驿站参观  赖志强  摄
采访团来到三角山边防哨所下的主席长廊,一张张真实动人的照片展示着这块土地被深切厚望的责任。采访团认真听边防战士们的讲解,感受兴安盟这片土地上各族群众守护北疆、守望相助、携手前行的动人画面。
“我走过很多地方,兴安盟的草原给我不一样的心动感觉,今天在国门下重温入党誓词,望着边境口岸,参观主席长廊,让我感觉到了兴安盟浓浓的团结氛围与深深情感。”江苏省泰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杨勇对一天的兴安盟之旅感触颇深,“兴安盟”在他心底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短暂的行程虽然结束,但兴安盟各族人民始终心向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的磅礴力量让采访团深深动容。
图片
采访团在阿尔山三角山参观主席长廊   毕力格  摄
“我这是第一次来到兴安盟,兴安盟地处祖国北部边陲、风光秀丽,森林草原资源丰富,大理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中,我们有许多的相通之处。我特别喜欢‘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这一句推广语,体现了兴安盟的人文气质与文化底蕴。”美丽的景色打动了云南省大理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赵正琳,也勾起了她浓浓的合作兴趣。“兴安盟山清水秀,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地方。我们大理也正在围绕‘苍山为盟,洱海为誓——情定大理,一生有你’主题,打造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IP。希望以这次主题采访为契机,兴安盟和大理两地的媒体人能有所合作,拓宽党报的宣传覆盖面,探索出一条南北党报的合作共赢之路。”赵正琳真诚地说。
“两天的主题采访活动,让我对‘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的理解更加深刻。今天采访活动我看到了当地牧民一心跟党走的决心、国门下边防战士的坚守,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兴安盟生态美、百姓富,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场景,祝福兴安盟的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兴安盟各项事业发展越来越蓬勃。”陕西省安康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王建说。

责任编辑:宋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