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文化新闻 > 正文
寻味开封:宋朝人看世界
​宋朝有3个人写了3本书,都与当时的外国地理和风土人情有关。
寻味开封:宋朝人看世界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李开周 发布时间:2023-05-29 08:22:44

宋朝有3个人写了3本书,都与当时的外国地理和风土人情有关。

这3个人分别是朱彧、周去非、赵汝适,他们写的书分别为《萍洲可谈》《岭外代答》《诸蕃志》。朱彧生在北宋,是北宋著名博物学家沈括的亲戚——沈括的二儿子娶了朱彧的妹妹。朱彧本人没做过官,但他的父亲朱服很厉害,在北宋末年当广东安抚使,相当于省级行政长官兼军事长官。朱彧年轻时跟随父亲在广州生活,而广州是宋朝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各国商船到广州贸易,广州城中还有外商定居,外商几乎将广州当成了第二故乡。因为这个缘故,朱彧经常见到来自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印度次大陆和阿拉伯半岛的商船,对海外世界的了解远远超过内陆居民。后来朱彧写成《萍洲可谈》一书,该书除了记载宋朝官场见闻,也描述海外地理,以至于今天有人将朱彧誉为“地理学家”。

周去非生在南宋,宋孝宗时期中进士,后来去广西做官,在广西最繁忙的港口城市钦州生活了一段时间,所以也有机会见到外商,也对海外世界有一定了解。在周去非的著作《岭外代答》第二卷和第三卷,有对当时越南、缅甸、柬埔寨、爪哇、印尼、南印度、阿拉伯半岛等国家和地区的介绍。

赵汝适也生在南宋,比周去非晚了几十年,他是宋太宗的八世孙,正儿八经的皇族子弟,中年去福建做官,担任福建路市舶司提举,同时管辖当时的福州海关和泉州海关,跟外商打交道成了他的日常工作,所以他对外国的了解最深。跟朱彧的《萍洲可谈》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相比,赵汝适的《诸蕃志》描写的国家最多,搜集的信息最丰富,不仅是宋朝最全面最详细的海外地理专著,也是整个古代中国最全面最详细的海外地理专著。现代学者无论是研究宋朝的海外贸易,还是研究与宋朝同时代的各国风俗,都不可能绕开《诸蕃志》。不瞒您说,我书架上就有这部《诸蕃志》,这几年通读了好几遍,内容非常有意思。

有意思归有意思,完全靠谱却未必。下面我从《诸蕃志》挑一些很不靠谱的描写,翻成白话文分享给您。

比如说,赵汝适在《诸蕃志》第一卷描写三佛齐国,也就是如今的印度尼西亚。当时三佛齐国是马来半岛上最强盛的王国,牢牢控制着马六甲海峡,是阿拉伯半岛、印度次大陆和中国往来贸易路线上最重要的中转站。关于这些信息,赵汝适描写得都比较靠谱,但是讲到风土人情时就接近于神话了。赵汝适写道,三佛齐国有一年闹地震,大地裂开一条大缝,从缝隙里钻出无数头牛,当地居民乐坏了,天天逮牛宰杀,家家户户都有牛肉吃。

从三佛齐国往西,有一个曼陀蛮国,也就是今天孟加拉湾东部的安达曼群岛。在赵汝适笔下,这片土地非常神奇:

有井每岁两次水溢,流入于海,所过砂石经此水浸,皆成金。

说是国内有一口水井,井水每年两次溢出地面,流进大海,凡是井水流过的地方,沙子和石头都会变成黄金。作为受过科学教育的现代人,咱们肯定不会认为这种现象真的存在过。

从曼陀蛮国再往西,有一个女人国,“莲肉长尺余,桃核长二尺”。该国出产大莲蓬和大核桃,莲蓬里的莲子能长到1尺多长,核桃仁的直径足有2尺。

女人国往西,有一个昆仑层期国,应该位于非洲东部。赵汝适说:

(昆仑层期国)常有大鹏飞,蔽日移晷。有野骆驼,大鹏遇则吞之。或拾鹏翅,截其管,堪作水桶。

该国空中有大鹏鸟,翅膀能遮住太阳,一口能吞下骆驼。大鹏鸟换毛时,羽毛落到地上,人们将根管剥离出来,截成两段,那就是两只水桶。我查阅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颗星球上从来没有演化出如此巨大的鸟类,几千万年前的风神翼龙也没这么大。

昆仑层期国西北是遏根陀国,应该是当时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埃及最著名的古建筑就是金字塔,《诸蕃志》是怎么描写金字塔的呢?

塔高二百丈,可通四马齐驱而上,至三分之二。塔心开大井,结渠透大江。以防他国兵侵,则举国据塔以拒敌,上下可容二万人,内居守而外出战。其顶上有镜极大,他国或有兵船侵犯,镜先照见,即预备守御之计。

塔高200丈,有坡度和阶梯,可供4匹马并排跑上去。塔心有一口大水井,水井下面连通江河。当外敌入侵时,这个国家的居民就去塔里躲藏,士兵则从塔身上冲下去跟敌人作战。塔内上下可以容纳2万人。塔顶有一口巨大的镜子,当敌国进犯时,人们能从镜子里看到敌人的部队和大船,可以预先防备。200丈即2000尺,宋朝1尺大约是30厘米,所以200丈约等于600米,相当于200层楼那么高。按照古代的技术水平,有可能建造出如此高的建筑吗?绝对不可能。塔顶上的镜子有可能照出敌人的部队和大船吗?更加不可能。

遏根陀国西南是茶弼沙国,应该是今天非洲西部。赵汝适说:

其国光明,系太阳没入之地。至晚日入,其声极震,洪于雷霆。每于城门用千人吹角、鸣锣、击鼓,杂混日声。不然,则孕妇及小儿闻日声惊死。

这个国家是太阳落下的地方,傍晚太阳沉没到地平线时,会发出巨大的声响,比雷声响亮得多。每当这个时候,就有1000人站在城门上敲锣打鼓吹号角,用人类制造的声音去遮盖太阳落下的声音。如果不这么做,这个国家的孕妇和小孩子就会被落日之声活活吓死。

赵汝适书中还提到一个中理国,即今索马里一带。该国“每岁常有大鱼死飘近岸,身长十余丈、径高二丈余。国人不食其肉,惟刳取脑髓及眼睛为油,多者至三百余灯”。中理国每年有死掉的大鱼漂到海岸处,身长10多丈,直径2丈有余。该国居民不吃这种鱼的肉,只从鱼脑、鱼眼和骨髓中提炼油脂,用来点灯,一头大鱼的油脂足够300多盏灯使用。这段文字描述的应该是鲸鱼,最大的蓝鲸确实能长到10多丈长,但其油脂并不在脑部、眼部和骨髓之中。

类似不靠谱的记载,在《萍洲可谈》和《岭外代答》两书中也有。例如描述南海诸蕃国东部,也就是今天印度尼西亚以东,靠近澳大利亚,两书都认为那里是传说中的“尾闾”,即全世界所有海水汇聚而入的大漏斗,商船如果航行到那里,就会“咕嘟”一声掉进去,永远不可能出来。事实上,这种传说源于古代中国根深蒂固的“盖天说”世界观:天如锅盖、地如方块,日月星辰在锅盖上运行,江河湖海向东南流动,流到方块边缘就一去不复返。从宋朝以前的汉唐时期,一直到后来的明清时期,几乎所有的中国士大夫和航海家都对“尾闾”之说深信不疑,这也是古代中国为什么不可能出现环球航海家、不可能发现新大陆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