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文化新闻 > 正文
寻味开封:宋朝的书房
苏东坡写过一篇《李氏山房藏书记》,说好友李公择少年时在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读书,书房名曰“李氏山房”,藏书有9000余卷。后来,李公择考中进士,进入官场,将这些藏书留在李氏山房,供周边好学者免费阅读,为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做了一件善事。
寻味开封:宋朝的书房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李开周 发布时间:2023-05-22 07:38:05

苏东坡写过一篇《李氏山房藏书记》,说好友李公择少年时在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读书,书房名曰“李氏山房”,藏书有9000余卷。后来,李公择考中进士,进入官场,将这些藏书留在李氏山房,供周边好学者免费阅读,为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做了一件善事。

李公择是谁呢?他名李常,字公择,江西人,是王安石的半个老乡,也是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舅舅。黄庭坚小时候,父亲死得早,读书习字都是李常教的。

李常少年时在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读书,白石庵是一座寺庙。李常为啥要跑到庙里读书呢?原因很简单,庙里更安静,更适合读书学习。

在庙里读书,简直是宋朝的流行风尚。公元1056年,苏东坡跟他的弟弟苏辙和父亲苏洵到京城开封赶考,下榻之处就是一座寺庙,叫作太平兴国寺。父子三人是农历四月到的开封,到了八月才参加考试,花了小半年在太平兴国寺读书备考。公元1086年,流放多年的苏东坡东山再起,回到开封,下榻之处还是一座寺庙,叫作酺池寺。后来,苏东坡当大官,使劲提拔自己的门生,将黄庭坚、秦少游、张耒、晁补之、陈师道、李廌等人统统调进京城。其中李廌下榻到仁王寺,张耒下榻到法王寺,黄庭坚则与苏东坡同住酺池寺。在酺池寺里,黄庭坚租下两间房,其中一间作为书房,取名“退听堂”,意思是下班以后读书学习的地方。直到公元1088年,黄庭坚仍旧在酺池寺租房,他在这一年出版诗集,题为《退听堂录》,用书房的名字作为书的名字。这本诗集出版以后,苏东坡到酺池寺祝贺,还在黄庭坚那间退听堂的墙壁上画了一幅《小山枯木图》。现在,我们来聊聊苏东坡本人的书房。苏东坡出生于四川眉山,祖父苏序是个地主,母亲程氏是个商人。苏东坡小时候,程氏在眉山县城开了一家经营丝绸的店铺。店铺后面是小院,小院南侧有片空地,空地上盖了一间小屋,那间小屋就是苏东坡和苏辙小时候的书房,取名“南轩”。多年以后,苏东坡写过一篇《梦南轩》,苏辙写过一篇《南轩记》,都是对这间书房的回忆。从哥俩的回忆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出南轩的大致模样:屋顶是茅草,墙壁是木板,屋外有几畦菜,窗前种着一片竹子,常常有野鸟飞来,在竹丛中鸣叫。总而言之,这间小小的书房结构简陋,但环境很雅致。

公元1075年,苏东坡在密州当知州,在后衙西侧的空地上建了一座超然台,在超然台南侧修了一座花园,在花园当中盖了一间书房,取名“西斋”。按照苏东坡诗文里的描写,西斋旁边种了很多石榴树,每年农历五月,石榴花开照眼明,感觉很爽。

公元1079年,苏东坡因为写诗讽刺新法,从湖州被押到京城,在御史台蹲了大狱,史称“乌台诗案”。公元1080年初春,案子结束,他原来的官职没了,挂着一个“黄州团练副使”的虚衔,去黄州当一个被监视居住的犯官。刚到黄州的前半年,他不事生产,也不怎么读书,去寺庙挂单,去道观闭关,去江边东游西逛,拿着瓦片打水漂。那半年里,苏东坡的老婆孩子陆续赶到,全家人等米下锅,只好跟朋友们借钱。公元1081年,当地官员出面帮忙,在黄州城东南拨给他几十亩废弃的军营土地,他才开始开荒种田,并将田地命名为“东坡”。公元1082年,东坡丰收,好友陈季常又送来一笔钱,他便买砖瓦、雇工匠,在田地旁边盖了5间房,正中作为书房。这间书房的四面墙壁被苏东坡刷上白灰,画满雪景,于是取名“雪堂”。公元1084年,朝廷公文到黄州,让苏东坡从黄州转移到汝州居住,雪堂带不走,就送给了他在黄州收的门生潘大临和潘大观兄弟。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梳理出苏东坡曾经拥有的3个书房,即幼年在眉山县城母亲程氏丝绸店后院的“南轩”、在密州当知州时在后衙建造的“西斋”、流放黄州时在东坡建造的“雪堂”。苏东坡活了60多年,在很多地方当过官,也流放过很多地方,以他爱读书和爱藏书的秉性,一生用过的书房肯定不止这3间,但要想全部考证和描述出来,则不仅篇幅不允许,而且笔者的才力也远远不够。所以咱们姑且把目光从苏东坡身上移开,看看他朋友的书房。

宋朝有个驸马王诜,是宋英宗的女婿、宋神宗的妹夫、宋哲宗的姑父,此人与苏东坡关系很好,他的书房也跟苏东坡有关。公元1077年,王诜在西园别墅改建书房,取名“宝绘堂”。改建完工,苏东坡写了一篇《宝绘堂记》,猛夸王诜生活节俭、品德高尚、不爱女色、只爱读书,书房里摆满了书籍和字画。其实王诜的人品并不怎么样,生活也奢侈得很,至少养了8个小妾,还当着公主的面跟丫鬟鬼混,活活把公主气死了。但这个人爱跟文人雅士来往,爱看书想必也是真的。

王诜的宝绘堂究竟长什么样子,苏东坡没写,我们只能想象。堂堂驸马爷的书房想必会非常豪华,除了书籍和字画,想必还会陈设各种珍奇古玩,打扫书房的仆役和侍奉读书的丫鬟想必也是少不了的。

北宋后期有一幅关于书房的名画《人物图》,曾经被宋徽宗收藏,作者失考,但画中书房真是讲究到了极点:空间很大,正中一座极高的屏风,屏风上画着花鸟,屏风前坐着主人,主人拿着一卷书,眼睛看的却是一个为他烹点香茶的男仆,男仆身后是一个造型精美的莲花型炭炉,炭炉下方是茶盒,茶盒对面是书桌,书桌附近还有一个高高架起的花盆,花盆里鲜花盛开。通过这幅画,我们能看到宋朝富贵之家的书房有多么奢华。

典型的宋朝士大夫书房里都有什么东西呢?首先肯定有书,有笔墨纸砚,有镇纸;其次还要有香炉、花瓶、几件古玩,有名人字画和一套茶具。插花、挂画、焚香、点茶,并称“四雅”,这四雅是当时高规格书房里的必备元素。

南宋有一位大藏书家晁公武,与陆游同时代,是苏东坡门生晁补之的侄子。宋高宗在位时,晁公武在四川做官,得到老上司馈赠的50箱藏书,再加上他们晁家的旧藏,共计24500卷。晁公武将这些书存放在衙门后院的书房里,下班之后整理书目,写了一部二十卷本的《郡斋读书志》,介绍了将近1500部藏书。到目前为止,《郡斋读书志》是现存于世的最早的私家藏书目录,也是所有藏书家、书目学家和古文献学者都绕不过的一座丰碑。

但要论藏书数量,晁公武并非宋朝第一。早在宋哲宗时期,有一位藏书家田镐,拥有30000卷书籍,而当时皇家图书馆崇文馆的藏书数量才30600卷,田镐一人的藏书数量已逼近皇家。

您可能会奇怪,宋朝为啥会涌现出这么多藏书大家呢?原因之一是宋朝印刷术空前发达,出版业空前繁荣。苏东坡在《李氏山房藏书记》里说: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意思是以前的读书人想买《史记》和《汉书》都买不到,只能借来抄,而宋朝书商崛起,诸子百家书籍被竞相出版,易买易得。

南宋时期,闽北建阳有一个麻沙镇(又名“麻阳镇”),是民间出版中心。每年春天,麻沙镇会有大规模集会,各家书坊展出新书,各地书贩云集于此,从事雕版印刷的刻字工匠也前来应聘,有点儿像现在的书展。出版业繁荣到这个地步,宋朝人的书房里自然不愁无书。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