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无障碍环境如何实现“无障碍”?
人行道铺设无障碍地砖,车站安装无障碍电梯,景区设置无障碍卫生间……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多,为各类适用人群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出行环境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
无障碍环境如何实现“无障碍”?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3-05-15 08:56:31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人行道铺设无障碍地砖,车站安装无障碍电梯,景区设置无障碍卫生间……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多,为各类适用人群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出行环境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

然而,实际生活中,部分无障碍设施在使用时仍困难重重,以盲道为代表的无障碍设施处境尴尬。那么,我们该如何破解难题,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弱势群体的和谐环境?

无障碍环境彰显社会温度

走在人行道上,随处可见用黄色地砖铺就的盲道;进入电梯,按键上那凸起的盲文为盲人提供了便利;来到居民小区,单元门旁的坡道可供乘坐轮椅的居民自由通行;在旅游景区、街头公厕,无障碍厕位方便了残疾人……这些为方便特殊群体而建设的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而在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如盲道、坡道、适合轮椅乘坐者使用的电梯等。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出行是否便利,关乎城市的文明程度及社会的和谐发展。近年来,无障碍设施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标配,在各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配备越来越齐全,体现了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怀,擦亮了城市的文明底色。 

无障碍环境是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2012年6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此后,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从大城市到小城市,从城市到农村,从公共场所到家庭,形成了一个逐步推广的态势。今年4月24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在附则中强调“残疾人、老年人之外的其他人有无障碍需求的,可以享受无障碍环境提供的便利”。 

为给我市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良好的无障碍环境,近年来,我市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改造完善无障碍设施。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我市无障碍环境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度、群众认可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连日来,记者在我市多家景区看到,进出景区的主要通道口都有供残疾人等使用的无障碍通道,景区内的厕所门口也都做到了无障碍通行。“这样的无障碍设施很有必要,方便了残疾人和老年人,彰显了社会的温度。”当日傍晚,在龙亭西路一家景区门口,看着坐在轮椅上的父亲那股高兴劲儿,前来游园的市民张铭高兴地说。

部分无障碍设施处境尴尬

尽管政府部门花大力气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但在现实中,一些市民对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不以为意,致使以盲道为代表的无障碍设施处境尴尬。比如,无障碍卫生间被身体健全人士占用;盲道被车辆、摊贩等挤占,成为“断头路”“陷阱路”;无障碍设施长期缺乏维护保养而破旧不堪、无法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无障碍设施不仅未能达到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的目的,反倒给他们添了堵,既伤害了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生活的美好愿景,也背离了推行无障碍服务的初衷。 

盲道,看似寻常的地砖小路,默默承担着保护视障人士行路安全的重任。然而,生活中,我们不时看到机动车、自行车占用盲道,还有不少摆摊的、占道经营的、堆放杂物的,将盲道“拦腰截断”。 

5月12日早晨,记者就盲道被占现象进行了调查。记者走访发现,我市人行道上都铺设有规整的盲道。然而,在居民小区、商店较多的路段,人行道上或多或少地停放着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将原本笔直规整的盲道“分割”成数段。在黄河大街北段一共享单车停放点周围,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横七竖八地停放着;在省府西街,一些两轮电动车、三轮车停车不规范,车身超出了停车区域,有的甚至直接停在盲道上,还有的车主直接将车停在盲道上卸货,给视障人士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盲道是视障人士出行的“眼睛”,同时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我母亲出门必须有家人陪同。有一次,她出门买东西,刚出小区就碰到盲道上的电动自行车,后来就尽量避免让她一个人出门。”家住鼎立·国际城小区的陈赟说,他母亲患有严重的青光眼,双眼几近失明。刚开始,他的母亲打算走盲道,但是不少路段的盲道“危机重重”,只得作罢。陈赟希望盲道能真正建设成为视障人士的“绿色通道”,而不是被频频占用的“忙道”。 

我市一些景区和商场的公共厕所也有专门为残疾人提供的无障碍厕位。不过,记者走访时发现,因为排队上厕所的人比较多,许多人并未注意到这是专门提供给残疾人的厕位。部分新建成的小区单元门前建有无障碍通道,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无障碍通道却被人为设置成“有障碍”。“我大腿股骨头坏死,出门需要坐轮椅。但是,楼下的无障碍通道出入口经常被电动自行车堵住。”5月12日,家住集英街北段一小区的市民张新社告诉记者,自从他住进该小区,单元门前的无障碍通道出入口经常被各种车堵住,导致无障碍通道无法发挥其作用。

营造良好氛围 让无障碍环境真正实现“无障碍”


无障碍设施不能仅限于有,还要能用得上、用得好,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日常管理,让无障碍环境真正实现“无障碍”。 

记者了解,《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后,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仅交通运输部就出台了《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海港总体设计规范》《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等多个标准规范。 

尽管国家及各地下大力气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但无障碍设施依然面临着“覆盖面不全”“设施老化”“建设不到位”“管理不健全”等诸多障碍。其中一个原因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条款规定多是倡议和鼓励性的,缺少切实有效的惩处措施,使其对无障碍出行的保护力度打了折扣。 

采访中,很多残疾人呼吁,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平等、关爱弱势群体的氛围,让广大市民学会如何与残疾人相处并尊重他们的诉求。一方面,要加强舆论引导,推动无障碍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浓厚氛围,引导市民提高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更加爱护无障碍设施,更加自觉主动地为残疾人让道让行;另一方面,要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定期巡检,及时修复破损的设施,清除人为障碍,真正让残疾人等在出行中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拥有更多获得感。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