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品读开封 > 正文
胡宝瑔治水办法多
胡宝瑔(1694年~1763年),清朝大臣,字泰舒,江南歙县(今安徽歙县)人。雍正元年(1723年)举人,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历任户科给事中、顺天府府丞府尹、宗仁府丞、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江西巡抚、河南巡抚等职。 胡宝瑔一生勤于政务,尤其善于治水,长期主持和参与治水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在河南巡抚任上,对治理当地水患作出了极大贡献。
胡宝瑔治水办法多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书友 发布时间:2023-04-17 09:37:56

胡宝瑔(1694年~1763年),清朝大臣,字泰舒,江南歙县(今安徽歙县)人。雍正元年(1723年)举人,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历任户科给事中、顺天府府丞府尹、宗仁府丞、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江西巡抚、河南巡抚等职。

胡宝瑔一生勤于政务,尤其善于治水,长期主持和参与治水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在河南巡抚任上,对治理当地水患作出了极大贡献。乾隆对胡宝瑔治水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大为赞赏,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令直隶总督方观承仿行推广,《松江县志》《松江府志》均记载其事。

治理水患 首创居多 

胡宝瑔治水重视勘查水患原因,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河南境内河道纵横交错,尤其是黄河属于地上河,每当汛期,为了减少水患的发生,降低水患造成的损失,胡宝瑔组织人力对河南境内的河流进行全盘勘查,找出水患发生的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水措施。如涡河流经的怀家溜、安家溜二处,有砂礓堵塞了河道,胡宝瑔命人将这些砂礓进行开凿、破碎,排除河道中的障碍物,使得水流畅通,商丘地区的水患得以缓解。 

胡宝瑔治水重视河流相互连通的关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治理。根据河流排水的前后顺序和所起作用的轻重确定了干河、支河、引河的位置,利用它们层层分流的关系,制定出相应的治水措施。 

胡宝瑔治水将工程分出轻重缓急,依据实情分级治理。他认为治理水患应先重下游,次及上游,只有下游通畅,上游的水流才能平稳流淌,不至于过急或过缓,从而减少灾情的发生。 

胡宝瑔将河流划为干河、支河、引河,依次分为轻重,每种河流中还可以分出主次,并依此将治水工程分为要工、次工和缓工,确定兴修次第及修浚期限,保证各类治水工程的协调统一。这种治水方式是胡宝瑔的首创。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夏发生了大水,山东、河南、安徽各州县都有积水,各地民不聊生。乾隆急忙派遣工部侍郎裘曰修为钦差大臣会同各省督抚疏浚治理,并急调有治水经验的胡宝瑔由江西巡抚移任河南巡抚,命两人一起“会勘豫省水道。筹办疏浚事宜”。 

《清史稿·胡宝瑔传》记载,他们一同查勘后上疏朝廷:“河南干河有四:贾鲁、惠济、涡河、巴沟。巴沟在商丘为丰乐河,在夏邑为响河,在永城为巴河。今拟疏浚加宽深,以最低处为率。惠济上游在中牟、祥符诸县,下游在柘城、鹿邑诸县,今亦拟加宽深,以六七丈为率。贾鲁河自中牟以下由惠济分流,自朱仙镇以下截沙湾,塞决口,拓旧堤。涡河自通许青冈为燕城河,上游应加宽,下游应加深。鹿邑以下本已宽深,当增筑月堤。支河应浚者,商丘北沙、洪陶二河为支中之干,余大小支河,分要工、次工、缓工,次第兴修。” 

他们分析了当时的河势河情,同时谋划了相应的治理办法,并提出了疏浚河道的步骤和方法。据《清实录》记载:“先开干河,为受水之地;继开支河,以引入干河;继开沟洫,以引入支河。”按照先干河、继支河、后沟渠的顺序,从大到小依次开挖。鹿邑县奉旨以工代赈疏浚河渠,“共请帑金二万二千七百八十四两有奇。疏浚干河二道、支河五道,其堤岸桥梁随河形势,以图永久。”工程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九月兴工,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三月告竣。“岁则大熟”,当年就获得大丰收。之后,虽有大雨连绵,因为有沟渠相通并足以宣泄涝水,河南各地除外河冲决外,无内水淹浸的危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下谕旨褒奖道:“河南灾区积困,宝瑔不辞劳瘁,能体朕意,尽力调剂,以苏穷民,甚可嘉也。”并加胡宝瑔太子少傅衔。 

图碑记功 功在千秋 

自古治水无非两条,有疏有堵。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人们,治水要疏堵结合。因此,胡宝瑔也将此纳入防范水灾的工程中。而早在短暂的江西巡抚任上时,他就提出了《更定江西修堤力役之法》,得到了乾隆的许可。此法称:“凡修筑土堤,阖邑共摊,夫从粮征,听官按堤摊分,募夫修筑。”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秋,胡宝瑔做了两件事:一是于永城建“万岁亭”,亭内立“中州治河碑”,请乾隆亲撰碑文,详记此次治河之始末;二是刊刻“开归陈汝四郡河图碑”。 

为了巩固治水的效果,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秋,胡宝瑔立“开归陈汝四郡治河图碑”,一是宣扬乾隆治水之政绩及清王朝之“皇恩”,二是使后世“有守土之责者,按此而岁治之”。 

1974年,在河南永城发现了这通碑碣,高88厘米、宽162厘米,现存于河南省商丘市博物馆。 

该图碑右部为治河图,详绘河南省开封、归德、陈州、汝宁四郡属地(相当于今河南省的开封、商丘、周口、驻马店)之河流、渠道、城镇的地理位置。地图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东起河南省东界,西至郑州新密以西,南到汝河、溱河一线,北抵黄河。图中河流绘双线表示,黄河两岸堤坝用单粗线绘成,山脉采用形象符号标识,府、州、县40余处均注记在相应位置。图中刻有70余处文字,注明河流流经地点、渠道宽度深度以及各河流治理工程。图碑左部为河南巡抚胡宝瑔撰写的碑文,说明立碑的缘由及经过:“……臣敬奉圣谟,职司守土,伏念大工具举。仰赖圣主一心经营,广大纤悉,毕周成规,聿昭万世永赖。特虑后此官有更易,民隶各邑,遇修治之时,或因无据迁延,或恃两岐推诿,小民且借以启争,此向来因循所由,虽载在志乘,皆臆说而不足凭也。今以疏筑实迹,合成全图,深广尺度,勒石而昭布之。绣错绮交,不爽毫忝,俾临时详考,于善后为便。荷蒙俞允,将图式镌石,凡有守土之责者,按此而岁治之,庶几仰副圣天子爱民如子,永除水患之至意云尔。乾隆二十三年八月榖旦,河南巡抚臣胡宝瑔恭纪。” 

碑中也记述了当年采取的治水措施:疏浚干河、支河,开直沟,筑堤建闸。 

《开归陈汝四郡治河图》不仅仅是一幅乾隆年间黄淮平原河流分布图,图中所反映的治理黄淮平原水灾的经验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虽然今天平原上的河流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该地图为我们寻找古河道、了解古河道分布状况、开发地下水等提供了历史文献。同时,图上丰富的城镇资料对研究清中期黄淮平原城镇的分布、发展、变化以及地名演变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开归陈汝四郡治河图》是一幅经过测量编绘的详细记述18世纪中叶黄淮平原水利概况的地图,在地图专著中更为少见。 

在此基础上,胡宝瑔又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提出了《河渠经久事宜》八条,向朝廷奏陈。其立论甚是周详,乾隆御批:“如所议,永远实力行之。” 

《河渠经久事宜》八条是当时河南治水的指导性文件,它代表了200多年前治河除涝以及工程管理的技术水平,是豫东治水实践经验的总结。 

清代大规模的河道治理工程,尤其是对黄河中下游的治理,是广大受灾人民在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中的一次壮举,体现了人民的愿望和力量。胡宝瑔是其中的表率,他提出的治河措施为减少水患起了很大的作用,为后人治理淮河、兴修水利提供了宝贵经验。 

据《清实录》记载,乾隆对胡宝瑔和裘曰修的治河功绩颇为赞赏,说:“二臣奉朕旨,不惜工,不爱帑,不劳民,水用泄,土计方,上源下游,以次就治。”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胡宝瑔疾病发作,屡次治疗,没有好转,因此上奏皇帝请求解任,回松江府养老。可是,乾隆不准,下谕旨说:“此奏甚非朕之所望,安心静摄,以慰廑念。”并派御医不远千里来到河南为胡宝瑔诊治。可是,胡宝瑔的身体一直没有好转,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胡宝瑔病逝于河南巡抚任上。乾隆很是难过,特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赐祭葬,谥恪靖。 

乾隆对胡宝瑔勤于政务、政绩显著大加赞赏,每有奏报,往往赋诗赞赏。 

赐河南巡抚胡宝瑔 

九江迁古汴,因地藉贤材。 

资尔尤熟路,为予抒干裁。 

浍川剔雍阏,田野辟污莱。 

善后方多务,钦哉更勖哉。 

河南巡抚胡宝瑔奏报开封得雨 

豫省春佳夏同旱,邻封延及是吾愆。 

还教同日沾膏泽,额感敬勤心益坚。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