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把爱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我报名!”“车闲着,可以拉物资!”“我家就在附近,提前去!”……3月20日7时许,垃圾分类活动招募公告在“乐邻社区志愿服务站”微信群一经发布,志愿者积极响应,短短几分钟,11人的队伍就组成了。
把爱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刘延超 发布时间:2023-03-23 07:51:06

开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统领,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把爱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全媒体记者刘延超

帮扶(4259119)-20230323072638

尉氏县门楼任乡党员志愿者在沙沃村蔬菜种植基地帮助菜农采摘蔬菜。 全媒体记者 吕树建 摄

“我报名!”“车闲着,可以拉物资!”“我家就在附近,提前去!”……3月20日7时许,垃圾分类活动招募公告在“乐邻社区志愿服务站”微信群一经发布,志愿者积极响应,短短几分钟,11人的队伍就组成了。

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开封“志愿红”随时随地站得出来、冲得上去。他们平凡亦不凡,如一束束微光聚成“火炬”,照亮璀璨的星河。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统领,以群众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为抓手,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把爱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培育主流价值、传播文明理念、弘扬新风正气,让文明成为开封最深的底色。

2022年4月27日,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4589500)-20230323072437

尉氏县水坡镇志愿者在牛集村帮助留守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全媒体记者 吕树建 摄

志愿服务遍地生花

我市志愿服务活动坚持一月一主题,组织引导全市党员、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行业志愿者等,扎根在社会治理最基层、服务到百姓民生各领域、奉献到文明创建第一线。

夯实志愿服务基础。我市进一步健全完善市文明委统一领导、文明办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评选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的重要指标,先后出台《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形成覆盖全市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夯实志愿服务工作基础。

志愿服务队伍覆盖面广。市、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市志愿者协会,市政务服务行业志愿服务联盟等组织纷纷成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近50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队2000多个,常态化运转的志愿服务项目4万多个。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在2021年全省强降雨期间,我市共有5.4万余名志愿者参与防汛救灾抢险等应急志愿服务活动,捐赠救灾物资价值约2416.1万元,受省文明委表彰的防汛救灾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中,开封市有11名先进典型上榜。在近两年的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全市共有13万余名志愿者主动到所在村(社区)承担防疫知识普及、值班值守、核酸检测采样、信息登记、心理疏导等工作。

志愿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市文明办坚持每年组织全市范围内的志愿服务骨干培训,市民政局定期举办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专题培训班,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与自身职责相关的志愿服务培训工作……每年有超过3000名志愿服务骨干参加培训,培训范围涵盖全市10个县(区)、114个乡镇(办事处)基层志愿服务组织。 

公交志愿者搀扶老人    全媒体记者  (4589635)-20230323072459

志愿者扶老人下车、过马路。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发挥县(区)级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做好群众需求调查摸底工作,将志愿服务项目对接群众需求,并通过“志愿河南”系统,开展点单配送服务,逐步形成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纵向贯通工作模式。 

表彰先进典型引领新风。在每年评选市优秀志愿者、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市优秀志愿服务社区的基础上,我市增加对防汛和抗疫先进典型的表彰。同时,着力推动建立完善多层次、覆盖广的嘉许回馈机制和表彰奖励制度,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和激励引导作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鼓励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志愿服务组织进行表彰激励。我市通过政策引导、重点培育、项目资助等方式,在全市建设若干个活动规范有序、作用发挥明显、社会影响力强的示范性志愿服务组织。 

网格化管理激发活力。我市利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志愿服务网格化管理。近两年来,各县(区)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契机,成立各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424个,在全省第一批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11月2日,杞县全域文明创建志愿者正在经(4589477)-20230323072448

杞县县直单位志愿者在主要交通岗口协助指挥交通。刘银忠 摄

文明实践温暖人心

雷锋,一个历久弥新的名字,深深扎根在开封人民心中;雷锋精神,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指引开封人民不断演绎新时代雷锋故事。今年3月,开封在全省率先启动以“新时代 新风尚 新生活”为主题的2023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掀起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热潮,培德铸魂、涵养心灵。 

学习雷锋精神,赓续红色血脉。3月4日,在尉氏县滨河广场,一场寓教于乐的学雷锋活动火热开展,歌伴舞《万泉河水清又清》、情景剧《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歌曲《党旗更鲜艳》等节目精彩纷呈,让雷锋精神润物无声扎根人民心底。 

这样的场景在基层随处可见。在禹王台区大南门外拥军广场上,“学精神 续血脉”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日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舞蹈、朗诵、二胡独奏、豫剧、杂技……一个个红色节目吸引群众驻足观看。以活动为载体,让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全城同频共振,以文明之风塑造文明之城。 

“汴”地温暖,感动常在。我市以“汴地有爱 因为有你”为主题,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凝聚强大社会正能量。 

“汴”地有爱,服务到家。“这道题解题思路应该从逆向思维方面考虑。以后如果遇到没有解题思路的情况,多方面联想或将问题反向思考一下,思路就会打开……”在杞县竹林乡安桥村李鑫炎的家中,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李梦瑶正在为他辅导功课。和李梦瑶一样,多名大学生返乡后,积极响应号召,加入竹林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送教上门,为该乡留守学生补课、辅导作业。 

田间地头,“汴”地有爱。隆冬时节,在尉氏县张市镇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里,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开展“田间课堂”,向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村民进行冬季麦田管理。通过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村民们更能领会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汴”地有爱,互助进步。顺河回族区委文明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弘扬志愿精神 积极培育志愿文化”志愿服务交流活动,通过慰问“中国好人”李爽、崔建华,志愿服务团队的凝聚力提升了,志愿者的服务水平提高了。 

弘扬凡人善举,引领道德风尚。祥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2023年“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事迹巡讲”主题活动,邀请中国好人、道德模范于清旺,不惧酷暑寒冬坚守岗位的开封好人赵俊香等分享先进事迹,引领全民向身边好人致敬礼赞,用道德之光传递向善力量。 

俯下身子服务群众,火热投身基础治理。今年,我市组织3万余名青年志愿者投身“五星”支部创建,以“青春筑梦、青春建功、青春美化、青春守护、青春引领”五大行动为重点,为乡村振兴和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注入青春力量,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据了解,2022年,我市共组织动员13100名返乡大学生投身“五星”支部创建;到50个乡村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2023年,我市进一步引导团员青年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深化拓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在社区落地、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壮大、志愿服务资源在社区汇聚。 

除此之外,建成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矛盾调解室、百姓议事亭,让群众办事更快捷、说事更方便;上门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提供“一站式”入户全覆盖服务,把爱送到家;组织“美丽家园卫士”志愿服务队日常走进社区清洁社区环境……延伸到身边的志愿服务让群众感到格外幸福。

1A9A9627(4589498)-20230323072511

志愿者在市区捡拾垃圾,维护街道整洁。资料图

公益项目为爱而来

“和手表一样,只不过手环上是二维码,如果家里老人走失,扫这个码就能联系到老人的家人。”开封市志愿者协会“黄手环行动”合作团队负责人孟玲向记者介绍。该团队是我市志愿服务的一张名片,自2018年开始运行,至今已与70多个社区、100多家单位、7所医院、4所大学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多次,参与的志愿者有5000多人,服务居民4万余名,发放防走失黄手环1万余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黄手环行动”只是我市众多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中的一个。近年来,市文明办指导各志愿服务组织树立项目意识、品牌意识,围绕重点领域打造项目精品,涌现出兰考县“小垃圾 大文明”“一懂两爱”、顺河回族区“流动课堂”、市志愿者协会“我是你的眼”等一批广受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其中,兰考县“一懂两爱”科技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鼓楼区油坊社区“时间银行”志愿服务项目被《人民日报》专题报道。在2022年8月河南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展演活动中,我市推荐的“筝乐育苗”“云端筑梦”志愿服务项目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一对一”爱心助学、“守护雏鹰”安全知识进校园、“情暖夕阳红”爱心剧场等志愿服务项目获三等奖。 

“明星”品牌,把爱送到群众心坎上。 

2021年11月,延寿寺社区实施“爸妈食堂”志愿服务项目,主要为家庭困难或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老人定制午餐,这是我市首个免费午餐项目。该项目吸引并带动无数志愿者参与,在全市营造关爱困境老人的良好氛围,让老有所依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像“爸妈食堂”这样针对特定人群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在开封有很多。“墙上便饭”是我市另一个精品志愿服务项目,吃饭时多付一笔钱,并将账单贴在饭店内的爱心墙上,可为到店的弱势群体买单。不做“漫灌式”服务,不搞走过场公益,让需要帮助的人真正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滴水汇聚,形成江河。目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小水滴”志愿服务队有志愿者2485人,有1支校级志愿服务总队和12支项目化、专业化的院级志愿服务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到沿黄村镇宣传节水护水知识;到黄河滩区开展“净滩行动”;到社区开展科普宣讲、义务劳动、义务维修;到敬老院、学校开展心理疏导、关爱陪护志愿服务活动;与祥符区刘店乡郭井村、兰考县葡萄架乡赵垛楼村等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定期送服务、送温暖,助力乡村振兴……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小水滴”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精细化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成为志愿服务精神的践行者。 

围绕“国际志愿者日”主题,市文明办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和各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汴地有爱 因为有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基层送理论、送健康、送温暖、送欢乐,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凝聚强大社会正能量。 

2010年,大同刀削面馆老板孙学青和孙斌共同发起“无声面馆”助残就业项目,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机会,专门安排聋哑人就业。该项目运作10余年来,已为上百位聋哑人提供就业岗位。他们有的学会了手艺,立了业;有的找到了伴侣,成了家;有的虽已不在这里上班,但是逢年过节仍会回来看看。该项目倾力倾心帮助残疾人就业,传递无声的爱。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河南大学有个名字很好听的志愿服务队——“蒲公英”,至今已有1000余名师生参与,涵盖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爱心支教、文化传播等多个爱心团队,填补了基层基础教育艺术课堂的空白,点亮了无数学子的梦想。 

扎根开封土壤,从小处着手。我市把公益项目当作一项事业来干,把志愿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为历史厚重的城市穿上了一件爱的外衣,激发出开封勇做全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无限动能,让城市越来越文明、人民越来越幸福。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