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品读开封 > 正文
源远流长、精彩绝伦的开封杂技(上)
源远流长、精彩绝伦的开封杂技(上)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汴浚 发布时间:2023-03-13 07:50:06

大宋建都开封,诞生了繁华的市民文化,造就了文化娱乐的商品化。杂技作为大众喜爱的一种文艺形式,除了宫廷贵族欣赏之外,绝大多数进入了瓦子勾栏,表演者将街头巷口作为演出场地。杂技在北宋国都开封的商品化是一次飞跃。在开封众多的瓦子勾栏中,杂技成为重要的表演项目,成为市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既不是原始的杂技,也不是汉唐时期的杂技,开封杂技在中国文化史、中国杂技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历史地位,这也表明开封已经跨入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杂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甚至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上古时期,它的出现和人类的两个欲望相联系。性欲和食欲是人类的两个基本生存需求,而求知欲和表现欲则是人类需求上升到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两种表现形式。大家无需争论杂技产生于哪朝哪代,因为人类与生俱来的表现欲造就了杂技表演者的内在动力,他们要追求“力、难、奇、谐”。也许最初他们并没有表演的动机,而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在以上四个方面的与众不同。 

概括地说,杂技就是一种表演艺术,是显示力气与技巧的杂耍,如鞭技、顶竿、蹬缸、拉弓、踏索以及魔术、驯兽、车技等,展现了人类战胜自然、挑战自我的勇气,表现出蔚为大观、令人难以置信的功夫和智慧。“杂技”一词出现在《晋书》第十三章《汉程国学》之中,书中记述末世歌舞杂技多有不符合礼法的表演,如逆行而接连翻倒、头足同入竹筐等,外则剥损皮肤,内则摧残肝心。《晋书》对杂技所引起的对表演者身心的损害发出了正义的呼声,也算是道德评价。其实这正是人类显示“力、难、奇、谐”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2015年11月14日,在江西南昌对西汉海昏侯古墓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一组屏风上记载着孔子的生平。结合其他史料,我们可以知道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大概相当于今天的1.9米。而且孔子力大,能举起城门千斤重的门闸。再有就是孔子跑得快,有足蹑狡兔之功。同时,孔子还是位射箭高手、驾车能手,可百步穿杨、驰骋千里而无敌手。令人想不到的是,孔子还会驯兽,人兽协调,灵犀一点通。这样看来,孔子何止是文圣人,简直是文武双全的至圣先师。如果孔子真的沦落成凡夫俗子,还真有可能成为一位杂技高手呢。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在开封,最早将杂技称为百戏,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之五《京瓦伎艺》和卷之六《元宵》中有比较具体的记述——《京瓦伎艺》一节中记载有:“张臻妙、温奴哥、真个强、没勃脐、小掉刀,筋骨、上索、杂手伎、浑身眼。李宗正、张哥,毬杖、踢弄。”记载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演员的名字,一看就知道其中有的是演员的真名,有的是演员的艺名;后半部分是杂技节目的名称。《元宵》一节中记载有:“张九哥,吞铁剑。李外宁,药法傀儡。小健儿,吐五色水、旋烧泥瓦子。”对杂技一项的记录十分详细。社会上的文人学士对杂技艺术也叹为观止,多有诗文加以描述并保存了下来。像《踏索》一项中记载,踏索又名走索、上索,即在两高竿之间系悬一根绳子,杂技演员在上面踏索,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演动作,惊险而精彩,十分受观众欢迎和喜爱。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1019年~1086年),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为官,在开封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时就写有五言长诗《走索》: 

伎儿欲夸众,喜占衢路交。系组不厌长,缚竿不厌高。 

空中纷往来,巧捷如飞猱。却行欠肤寸,倒絓连秋毫。 

参差有万一,齑粉安可逃。钱刀不盈掬,身世轻鸿毛。 

徒资旁观好,曹偶相称褒。岂知从事者,处之危且劳。 

司马光的诗娓娓道来,称赞走索表演者在绳上身轻如猱,表演的动作让人觉得十分好看,但又觉得他们“处之危且劳”。另有北宋官员、诗人刘筠(971年~1031年),在开封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左图阁直学士,写有《大酺赋》一篇:“竿险百尺,力雄十夫,望仙盘于云际……校微命于锱铢,左回右转,既亟只且……郯对舞于索山,跳丸剑而争趋,偃仰拜起,如礼之拘,杂以拔距投石,冲狭戏车,绝矛交击,猿骑分躯,韩嫣金丸叠中,孟光之石臼冲虚,习五案者,于斯尽矣。”(以上所录诗和赋原文均见河南大学著名已故历史系教授的学术专著《宋代东京研究》一书,特注。)至今中外各地的杂技团还都保留有此类节目,名曰《走钢丝》。特别是演员在钢丝上表演骑独轮自行车尤为好看,给人印象颇深。 

除了走索,许多史料还记述有踢弄、上竿、投壶、口技、魔术、驯兽等项目,像《东京梦华录》卷之八《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曰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一节中就记载有丰富多彩的开封杂技表演,“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殿前两幡竿,高数十丈,左侧京城所,右侧修内司,搭材分占竿呈艺解。或竿尖立横木列于其上,装神鬼,吐烟火,甚危险骇人”。卷之八标题中的崔府君与神保观皆为神灵,一个是护国神,一个是俗称的天兵天将中的“二郎神”。看来杂技除了其文艺娱乐的属性,还具有浓厚的敬祭神灵的色彩。此外,在《东京梦华录》卷之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一节中也有关于开封杂技表演的记载,“第三盏,左右军百戏入场,一时呈拽。所谓左右军,乃军师坊市两厢也,非诸军之军。百戏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注、踢瓶、筋斗、擎戴之类,即不用狮豹大旗神鬼也。艺人或男或女,皆红巾彩服。殿前自有石镌柱窠,百戏入场,旋立其戏竿”。卷之九标题讲的是宰相、亲王、宗室、百官入宫内祝贺天子诞辰,他们随行带有皇帝和皇亲们喜欢观看的开封杂技表演节目。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