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我们的年
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全家团圆,共度节日良辰。过年,是咱们老百姓一年里最温暖、最幸福的期盼。
我们的年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3-01-20 08:39:23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实习生李雪瑶

核心提示

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全家团圆,共度节日良辰。过年,是咱们老百姓一年里最温暖、最幸福的期盼。

兔年春节一天天临近,不管身处何方,人们都想用满满的仪式感来过好这个春节。过年的魅力不仅在于亲人的深情相拥、朋友的互道祝福,更在于触摸传统文化、弘扬时代价值。 

我们的年,历久弥新。那浓浓的年味儿,醇厚馨香。

春节将至,古城开封年味渐浓。那象征喜庆的盏盏灯笼已在市区的主要街道高高挂起,那象征富贵的金黄色灯带已在大梁路的行道树上璀璨闪亮,它们在扮靓古城夜景的同时,也为市民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ER9A7578(4438657)-20230119150816.JPG

走在大街上,平日里宽阔的马路突然间窄了许多。满大街忙着置办年货的市民,脸上写满了幸福。大红灯笼挂起来,商家促销火起来,全城市民动起来……新春佳节临近,古城开封的大街小巷被浓浓的节日气息包围;在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在景色秀美的景区,在人潮汹涌的车站……随处可见一张张幸福满溢的笑脸。

形式多样的精美花灯,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在开封,一场场热闹温馨、喜庆祥和、雅俗共赏的文旅盛宴也如约而至。

这满城涌动的浓浓年味,处处都在向人们昭示:过年了!

“老开封”的年味儿很醇厚

作为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春节文化浓缩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情感、生活美学观念与精神信仰,春节文化的魅力也源于这一特质与内蕴。 

一般认为,春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隋唐至两宋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的思想日渐开放,过年的风俗渐渐从祈福、迷信、禳除鬼神的气氛中解放出来,逐渐转变成具有强烈娱乐和礼仪色彩的节日,成为普天同庆的好日子。 

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春节为法定节假日。现在,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A28I6752(4428753)-20230117093038.JPG

其实,春节不是一个单独的节日,而是一组节日的集合。春节包括年前、年后两个部分,年前着重除旧布新,年后着重迎春纳福、祈求丰年,这共同构成了我国传统春节的主题。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收灯。其中,除夕、大年初一和元宵节是重头戏。 

“腊八、祭灶,年夜来到。”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小年,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以前,在开封,这一天要燃放新年的第一轮鞭炮,还要吃祭灶糖、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在开封,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就是祭灶糖。祭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俗称麻糖。据说,祭灶用祭灶糖是为了让灶王爷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是要用祭灶糖粘住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王奶奶的嘴。 

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到街上买祭灶糖,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敬献给灶王爷,请他去天庭时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两句,多说点甜言蜜语,同时燃放鞭炮送灶王爷,祈求他保佑来年全家平安。祭灶后的祭灶糖分发给家人吃。祭灶完毕,人们就要开始在家里进行大扫除,即“扫房子”。全家人一起动手,搬箱挪柜,将屋里屋外彻底打扫一遍,锅碗瓢勺全部洗刷干净,窗明几净,焕然一新。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会争取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赶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 

每年腊月二十三之前,我市的大型超市和商场等都会早早地将一袋袋包装精美的祭灶糖摆上货架,等待顾客选购。 

“年三十,贴门旗儿。”到了除夕这天,过年开始进入高潮。在开封,家家户户除了贴对联、门神外,还要倒着贴四方“福”字,表示福到。颇有意思的是,有不少店铺都会书写突出经营特色的对联。 

除夕夜,开封人最重视的就是年夜饭,这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一顿饭。开封人的年夜饭,离不开饺子。包饺子时,有些家庭会将一枚硬币放在饺子里,吃到的人会有好运。以前,除夕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礼,祭祀祖先。晚辈也要向长辈磕头,意为“辞岁”,长辈要给压岁钱。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一家人要“守岁”到凌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整个春节最重要的日子是大年初一,这一天是农历新年的开始,标志着新春的到来。这一天,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拜年。 

对于拜年,开封过去有个顺口溜,“大年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实际上,拜年是很有规矩的。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东京(今开封)时云:“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以前,在大年初一,开封老百姓每家人都衣帽全新。吃过饺子,点燃香烛和鞭炮,家人依次向祖宗或神祝年。晚辈向长辈拜完年后,男人就去亲友家拜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也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面对面拜年,还会进行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微信拜年、视频拜年等。拜年不仅是人们祝贺新春、交流思想、增进团结的一种方式,也是亲朋好友联络感情、扩大人际关系的一种途径,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重要方式。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最具仪式感的节日。什么时间贴春联,什么时间放鞭炮,什么时间包饺子,什么时间祭祖,什么时间拜年……这些既定的程序,表面上看是一种形式,实际上就是一种仪式。春节年俗文化正是通过这些仪式来传承的。

回家的路是温暖的归途

每年春节,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最思乡恋家、盼望团圆的时刻。回家,成为许多人心中最为热切的期盼。 

1月14日下午,火车站和汽车站匆匆而过的人们,昭示着春节的到来。记者在开封火车站和开封北站看到,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停靠在站台,出站口刚送走一拨人,又迎来另一拨人。从这里走出的人们有相同的目的、相似的表情,他们的行囊装满对家人的爱意,他们的脚步恨不能再快一些,好与家人尽快相见,尽享团圆的喜悦。 

“春节回乡,是中国人的信仰,更是绵延千年的情结。”经过两次转车,在云南省昆明市工作的开封青年刘俊鑫拖着一个沉重的拉杆箱,背着一个蓝色的旅行包,走出了开封北站的出站口。深吸了一口家乡的空气,刘俊鑫那略显疲惫的面庞露出了浅浅笑意。刘俊鑫的拉杆箱和旅行包加起来有20多公斤重。“我已经两年没回家了,这里面都是给爸妈带的礼物。有了高铁,家也不那么遥远,我比以前多带了一倍的东西。”刘俊鑫的拉杆箱和旅行包装得满满当当的,里面是他出发前到昆明当地市场购买的火腿、糕点等特产。“我买的这些云南特产,开封这边比较少见,我给父母和亲戚都带些尝鲜。”刘俊鑫说,他知道父母最期盼的还是见到他,即使没有这些礼物,父母依然很高兴。他们就是希望孩子陪在自己身边,过个热闹喜庆的年。 

春运是中国独有的景观,人潮涌动的背后,是归心似箭、是亲情牵挂、是乡愁纾解、是中华民族的集体约定。春运开启,在外的游子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回故乡与家人团聚。 

1月15日清晨,记者在开封火车站见到刚走出出站口的崔园园。她和丈夫拖着行李,带着孩子,匆匆地向马路对面的汽车中心站走去。崔园园是杞县沙沃乡人,和丈夫在浙江省金华市工作。“这几年,我们在外面挣了不少钱,但也两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实在是想家。”崔园园激动地说,“虽然现在网络发达了,随时可以和老家的亲戚打电话、视频聊天,但是这些都替代不了见面。今年能回来过一个团圆年,真的太开心了。这次回家我们准备住久一些,好好和家里人聚一聚,等元宵节后再回浙江。” 

中国年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团圆。为了团圆,中国人可以不远万里,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回家,简简单单两个字,承载了太多的牵挂。 

原本慢慢悠悠、冬冷夏热的老式火车,换成了时速350公里、温度亮度可控的高铁;原本拥挤嘈杂的车厢,变得宽敞舒适、窗明几净;原本脏乱狭窄的火车厕所,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过去这些年,我国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自高铁、动车在中原大地上开通营运,一列列高铁就把开封乃至河南人民的生活带入了快车道。 

如今,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随着全国高铁网络的不断扩容,其安全、便捷、舒适、快速的“公交化”运行方式大大“压缩”了城市之间的距离,“浓缩”了出行时间,正成为大众化、经常化、生活化的出行交通工具。 

“科技的发展让回家更方便。”崔园园告诉记者,从浙江到家乡,通过网络购票、刷身份证进站乘车,她和家人免去了取票等环节,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做好春运工作,能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此,民航、铁路等部门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温暖了万千游子的归途。比如,加开一些列车和航班,把车厢、机舱等打扫得干干净净,张灯结彩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和乘客开展良性互动,演出文艺节目,讲解安全防范知识,为孩子们准备一些小礼品;延长公交运营时间,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提着大包小包的返乡游子顺利到达家门口……这些,能够让群众感到社会关爱和人间温情,纾解乡愁,激发他们回馈社会的热情。

年货经济让消费市场更红火

对开封人来说,年货是心头不变的温暖。尽管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但办年货在带给我们物质方面享受的同时,也能带给我们情感上的满足,是我们一年辛勤劳作对自己的犒赏,是一年努力工作对亲人的孝心,是一年相处下来友情、爱情的见证…… 

对老百姓而言,年货可以是一桌平日里难得吃上的好饭菜,可以是试穿很久终于买下来的新衣服,可以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是精心挑选的家用电器,可以是孩子口袋里花花绿绿的水果糖……在琳琅满目的柜台前,在温馨幸福的家里……处处是幸福满溢的笑脸。 

进入超市和商场,里面灯笼高挂、彩带飘舞,充满喜庆,处处可见高高悬挂的红灯笼和造型可爱的卡通兔,商家精心布置的卖场,无一不突出“兔”这个主题。在我市各大超市,年货都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各种促销活动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刺激了市民的消费欲望。小到口味不一的糖果、大到各种家电,前来选购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大家纷纷挑选自己中意的商品,手推购物车里不一会儿就堆得满满当当,每个收款口都排起了“长龙”。 

金明西街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年货中,食品类销售量最大,乳饮、干果等都是市民采购的主要对象,营养品、海鲜等商品也吸引了众多市民选购。“这几天是我们的销售高峰期,我们策划了很多优惠活动,让大家高高兴兴过大年。”这家超市的工作人员笑着说。 

为应对市场变化,今年很多商家在加大采购平价年货商品力度、降低高价年货比重的同时,推出大幅度的促销优惠活动,这使得今年的年货性价比更高、价格更亲民。 

新春佳节来临,群众的“菜篮子”也装得满满当当。记者在包公湖大市场等看到,从普通的白菜、青菜、萝卜再到一些反季节的“稀罕菜”,应有尽有。尽管价格有不同程度上涨,但市场里人气依然很旺。“过节了,肯定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春节,买东西买的是温馨和满足。”家住里仁居小区的张玉荣说出了很多市民的心声。春节期间,虽然大家的消费支出比平日高出不少,但都收获了开心和幸福。 

近年来,为了营造节日期间的喜庆氛围,不少群众选购鲜花来装点自己的家。我市街头的花店,也迎来一波销售热潮。个别店主除了要接待来花店的客户外,还忙着回应网上的订购需求。“今年,我们的生意特别好。”一家店主表示,如今过春节,不仅传统年货受欢迎,寓意吉祥、看着喜庆的花卉也深受市民喜爱。 

看那人潮如织的车站,看那欢乐祥和的万家灯火,看那采购年货的喜悦之情,我们就能明白,中国人对年文化的崇尚从未改变、中国人对家的信仰从未改变。在这个最能寄托和承载中国人情感的节日里,让我们共同祈愿新的一年国泰民安、家和业兴。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