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二次捐献 开封首例
2022年8月11日,为了挽救一位白血病人的生命,通许县的大学生范恒玮义无反顾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时隔5个月的2023年1月11日当天,当患者病情复发时,范恒玮毅然决然瞒着家人再次伸出援手,进行二次捐献。
二次捐献 开封首例
来源:开封网 作者:侯利平 发布时间:2023-01-16 14:19:36

开封网讯 全媒体记者侯利平报道 2022年8月11日,为了挽救一位白血病人的生命,通许县的大学生范恒玮义无反顾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时隔5个月的2023年1月11日,当患者病情复发时,范恒玮毅然决然瞒着家人再次伸出援手,进行二次捐献。

而此次范恒玮的二次捐献,为开封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历史上首个为同一名患者捐献两次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微信截图_20230116134221

图为范恒玮。市红十字会供图

范恒玮曾16岁参军、18岁退伍后毅然选择学医3年,顺利毕业后,如今是一名应届毕业生,也是我市第35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他曾在生死瞬间,不顾个人安危,下湖救出轻生的女孩;7•20暴雨之时,他历时12个小时守护和帮助了一位伤者,只为履行一名医学生的医德和职业理想;路遇车祸,他热心为伤者清创、消毒,陪同伤者就医,不留姓名。2022年8月11日,为了挽救一名身患急性骨髓纤维化疾病患者,他又毫不犹豫地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4次救人,他的身份也在不停地变化:退伍军人、医学生……但不变的是,无论何时,勇敢、仁义、善良、坚毅、热心这些可贵的品质都在他身上熠熠闪光。正如他所说:“从军人到医生的转变,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奉献。”

2018年9月份,刚退伍几天的范恒玮就想着去献血,那是他第一次献血,后来就每年都坚持献血。

2020年献血时,当被问到是否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时,当时仅21岁的范恒玮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愿意!”

2022年6月份,范恒玮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电话,得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急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初配成功的消息后,范恒玮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决定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患者生命。“作为一名退役士兵,作为一名医学生,无论从哪个身份出发,我都责无旁贷。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时刻牢记军人的使命,退伍不褪色;作为一名医学生,救死扶伤就是自己崇高的理想。”范恒玮说,正因为他深知急性骨髓纤维化患者每天所承受的痛苦,所以他从最开始的配型成功,到后来的高分辨、体检都非常迫切,希望可以早日帮助患者摆脱病痛的折磨。

本以为捐献后,患者会苦尽甘来,重获新生,然而天不遂人愿。

2022年11月17日,在范恒玮完成第一次捐献后刚满三个月,他就再次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患者病情出现反复,需要进行二次捐献,当时他就二话不说,再次同意了捐献。“虽然说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两次捐献的间隔至少要3个月,我们红会的工作人员也都对他的身体表示了关心,但范恒玮却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后来二次捐献的时间之所以等到了2023年1月11日,是因为中间范恒玮有一个很重要的事业单位考试,加上当时第一次捐献时间刚满三个月,最终综合考虑后决定等他考试结束之后再择期进行二次捐献。

而对于此次的二次捐献,范恒玮说:“既然做好事,那就做到底,这是救人的大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只不过,这一次,他遇到了来自家人的阻力:“间隔时间太短,对身体有影响怎么办?”“你还这么年轻,还没有结婚生孩子,万一二次捐献对以后的生活有影响了呢?”对于这些顾虑,范恒玮尽可能地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去给家人解释,但家人始终没有同意。范恒玮知道,家人的态度是源于对他深深的爱,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范恒玮决定瞒着家人进行二次捐献!

1月11日,当范恒玮躺在郑大一附院的病床上进行二次捐献时,他的父亲闻讯也专门请假从单位匆匆赶到了医院:“还是会担心孩子的身体,毕竟间隔时间还这么短。”而病床上的范恒玮则面带笑意,轻声安慰着父亲不要太过担心。

据了解,需要给同一位患者捐献两次造血干细胞的例子,其原因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当造血干细胞植入后过段时间,病人疾病复发,需要再次移植或者输注供者干细胞增强抗恶性细胞的能力;第二种是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一项或多项植入不良,需要输注供者干细胞,就像种的庄稼长势不好,还需要补种;第三种是当患者移植后出现病毒感染,植入的淋巴细胞功能被药物抑制,则需要依靠供者的淋巴细胞去清除病毒,而采集的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

范恒玮!好样的!为你点赞!

责任编辑:任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