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老漂族”现状——孩子在哪里 家就在哪里
以前我们总说,“娘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可现在却成了“孩子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由于子女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老人来到子女生活的城市,人们管这部分老人叫“老漂族”。可这些老人真的适应城市的生活吗?近日,记者走进住宅小区、广场、菜市场,采访了这样一些生活在城市里的老人。
“老漂族”现状——孩子在哪里 家就在哪里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校爱玲 发布时间:2022-09-24 11:19:40

全媒体记者 校爱玲

以前我们总说,“娘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可现在却成了“孩子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由于子女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老人来到子女生活的城市,人们管这部分老人叫“老漂族”。可这些老人真的适应城市的生活吗?近日,记者走进住宅小区、广场、菜市场,采访了这样一些生活在城市里的老人。 

从农村来城里享福 心里却空落落的 

9月20日上午,在围着黑岗口调蓄水库走了一大圈后,65岁的周明终于停下了脚步,他看了看表已经11时了,准备回家。女儿、女婿去上班了,外孙和外孙女去上学了,都是到晚上才能回来,他还有一个下午的时间要消磨。 

“中午不想做饭,随便凑合一口就行,下午4时30分开始准备晚饭的食材。先把汤烧好,等5时40分再开始炒菜,等俩孩子回来就可以开饭了。”周明告诉记者,“女儿、女婿一人接一个孩子,所以我就负责做晚饭。一整天,也只有做晚饭的时候能提起劲儿。” 

周明告诉记者,他老家在安阳农村,两个女儿都在外地工作、安家。自去年老伴去世后,他就被大女儿接到开封来享福。女儿心疼他,不让他接送孩子、不让他做早饭,但周明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每天,女儿、女婿和两个孩子上班、上学后,屋子里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所以周明都会去黑岗口调蓄水库转一大圈,然后不是睡觉就是看电视。“一来到这里,我不知道能干点啥。原来我说找个活儿干,不管一个月挣多少钱,有个事干就行,可女儿不同意,说来了就是让享福的。”周明无奈地说。 

周明多次跟大女儿说想回老家,在自家的两亩地种上小麦,不仅自己有事做,而且让孩子吃上绿色食品。“可两个女儿都不同意,怕我在老家万一有啥事,她们不能及时赶回去。”周明说,“我知道孩子们是为我好。人老了,以后孩子在哪里,我们的家就在哪里。” 

城里虽有家 但仍惦记“老窝” 

很多从农村来的老人到城市生活后通常“宅”在家里,不愿意与周围的邻居交往。在这些老人看来,儿女在城市的家虽然也是自己的家,但他们仍希望回到自己的 “老窝”去。 

在位于集英街的一个小区,6年前住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后来就多了很多帮儿女看孩子的老人。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很多老人觉得自己不被需要了,再在城里住着会给儿女添负担,就陆续返乡了。 

今年69岁的潘女士老家在祥符区。每周一到周五她在市区帮儿子、儿媳带孩子,周末她都回祥符区老家住上两天。 

2019年春天,潘女士在把大孙女带到上幼儿园后,就一个人回到祥符区老家居住。2020年夏天,儿媳生了二孩后,她又从祥符区来到市区帮忙带孩子。可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每周五的晚上她都要回祥符区的老家。每次儿子都说她:“家里没啥亲人了,回老家干啥。”可潘女士总觉得在老家生活60多年了,她的根儿就在那里。“白天带一天孩子,晚上儿子、儿媳下班回来也顾不上跟我说两句话,他们要给孩子洗澡、陪孩子玩儿,我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潘女士说,“虽然儿子很孝顺,儿媳也懂事,可就是觉得在这里少点啥。有的老人跳舞,有的老人打牌,可我啥也不会,所以周末还是回老家看看觉得踏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跟随子女在城市里生活的老人都缺少归属感。虽然他们在生活上衣食无忧,但在城市里没有朋友、没有文娱活动,生活很不习惯,很多老人内心都有一种“回老家”的期盼与冲动,总惦记着自己的“老窝”。 

“老漂族”需要精神慰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城市就业、安家,许多老人来到城市给儿女帮忙带孩子,或者随儿女定居在城市。可老人离开原来的老街坊和生活环境到新的地方生活,需要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 

老家在河北山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随儿子在开封居住7年了,但始终觉得融入不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当小区里的老人跳舞、打太极拳时,她就站在远处看着,不敢靠近。“我也不识字,平时哪里都不敢去,就连接送孙子上下学都有点吃力。在这里,我只能给孩子们做个饭、做个家务,其他忙也帮不上。”张女士说。 

相对于生活上的不习惯,多数“老漂族”还有着精神上的孤寂。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容易让他们产生不再被子女需要的心理,心理会变得异常脆弱、敏感,可子女们往往意识不到老人的不安。所以,作为子女,我们哪怕听父母说说牢骚话,对他们也是有益的。子女还可以每年尽可能地多陪老人回几次老家,让老人逐渐完成心理上的过度。另外,年轻人应多鼓励老人走出家庭多参加社会活动,或者引导老人跟同小区的老年人找到共同的话题和娱乐节目,让远离老家的父母通过下棋、钓鱼、跳舞、打太极拳等文体活动逐渐融入新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慢慢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精神上也得到慰藉。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