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充电不便、费用偏高……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叫好不叫座”
为什么新建成小区依然存在电动自行车充电乱象?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如何实现建好、管好、用好?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充电不便、费用偏高……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叫好不叫座”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2-09-19 08:02:19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本报9月14日刊登题为《高空“飞线”、楼道里充电……电动自行车充电为何如此“任性”》的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我市一些新建成小区虽然建有车棚,且配有充电桩,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很多居民依然选择上楼充电、“飞线”充电。

为什么新建成小区依然存在电动自行车充电乱象?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如何实现建好、管好、用好?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01
小区充电设施使用率不高

“俺小区可以在车棚里充电,但很多业主还是选择入户充电。”“我们楼下的充电桩都没几个人用,大家还是习惯回家充电。”“小区的充电设施虽然建好了,但是并没有利用好。”近日,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即便小区配备了充电设施,但因为种种原因,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并不高,不少居民依然选择回家充电或“飞线”充电。 

9月14日上午,记者在黄河大街北段一个小区里看到,这里几乎每栋居民楼附近都有车棚,车棚里安装有充电桩,醒目位置还贴有“电动自行车充电处”字样。车棚内有一个可投币可刷卡的控制箱,控制箱上有“电动车充电智能管理站”标识和售后人员的手机号码,每个控制箱可控制9个充电插座。记者观察后发现,有的车棚里有两三辆电动自行车在充电,有的车棚里没有,停放的电动自行车上甚至积了一层灰。“白天充电的车比较少,晚上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儿去。”该小区居民张芳说,即使是晚上,充电设施使用率也不到一半。 

9月14日傍晚,记者在金耀路附近一个小区里看到,这里也建有配有充电桩的车棚,虽然车棚里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很多,但充电最多的车棚里也只有三四辆车在充电。“我家有两辆电动自行车,但都不在这里充电。”该小区居民蒋先生说,在车棚里充电虽然方便,但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只有顶的车棚无法完全遮风挡雨,担心有安全隐患。因此,他和妻子每天都会将车推回家里充电。 

随后,记者来到集英街北段的一个小区,发现这里虽然有多个车棚,但电动自行车充电乱象依然普遍。部分居民为了方便,直接将电动自行车停在单元楼里,还有的通过电梯推入家中。“我不在外面充电,放在外面风吹日晒的,推到家里充电方便多了。”居民刘先生表示,在家里充电比较安心。

02
费用偏高成主要原因

对于不愿在车棚里充电,车主们各有各的理由。 

“投币充电太贵,而且总觉得充不满。”在复兴大道与黄河大街交叉口附近一小区,电动自行车车主王女士说,她在小区车棚里充了几次电,觉得自己的爱车“没吃饱”,跑起来很“肉”,于是,她又把车推回家充电。 

跟王女士持相同看法的市民还有很多,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提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车棚里充电“太贵”。“我买车时,店员告诉我充满电大概需要1.5度电。”跟王女士住同一个小区的张镇川告诉记者,如果在家里充,充满一次不到1元,而用充电桩充电4小时的费用是1元,按8个小时充满来算,充满一次需要2元,一年下来也有二三百元的差价。 

记者走访我市多个配备有充电设施的小区发现,各小区的充电费用基本一致,每4小时收费1元。“1块钱充4个小时,指的是那种小型电动自行车,像我这种踏板式电动车,1块钱只能充俩小时。”9月14日下午,居民赵军伟告诉记者,他每天晚上回小区充电都要刷5元,否则根本充不满。 

“之前在家充满电后,能在单位和家之间跑两个来回,而在小区楼下的充电桩充电后,虽然看起来电是满的,但还没到单位四格电就变成三格了。”西环城路北段一小区居民曹女士告诉记者,她询问过同小区的其他住户,大家都说车棚充电桩的电“不耐用”,且收费较高。 

除了收费较高外,还有不少居民表示,充电桩充电计价方式单一,使用者要么选择充4个小时,要么选择8个小时或12个小时等。“有时候充1元不够,充2元又多了,感觉很浪费,索性就推回家充了。”曹女士说。 

此外,许多没有充电需求的住户为了方便,将不需要充电的电动自行车长期停放在车棚内,占据了充电位置,让本想充电的住户“无从下脚”。“每天下班回来,车棚里的车都挤得满满当当的,许多不充电的车也在此停放,导致想充电的车推不进去。”集英街北段一小区居民周潇说,没有办法,她只能推回家充电。“俺小区车棚里的‘僵尸车’比较多,有的一放就是几个月,物业隔段时间就来清理一次,但效果不大。”张芳说。

03
疏堵结合方能杜绝乱象

众所周知,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的危害较大。据消防部门统计分析,电动自行车火灾绝大部分发生在充电过程中,起火原因多为电路故障。电动自行车电池起火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人一旦吸入高温烟气,气管会被灼伤,进而导致窒息。同时,电动自行车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易导致室内、楼道内光线不足,给人员疏散带来很大困难。 

2017年12月,公安部发布的《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显示:“对检查发现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的,应当制止并组织清理;对拒不清理的,要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构成违反消防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处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上海、太原等城市已经出台相关条例,禁止电动车在楼道内、安全出口处等停放,禁止私拉电线为电动车充电。 

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比想象中的多。“我们都是安排各楼楼管加强巡查,发现一起劝阻一起。”二大街一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杨女士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一些小区都是靠物业劝阻,效率不高,个别业主也不理解,业主与物业之间难免产生矛盾。 

“我们只一味地上门劝、发现后清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容易引发矛盾。”杨女士说,她曾在整治小区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过程中遇到极端情况。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在车棚里充电,是目前最安全的充电方式。但是,要解决其“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现状,改变计价方式和充电价格是一个重要方面。此外,相关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乱象的治理。同时,推动在已投入使用的住宅小区、居民楼院,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快修建符合要求的电动自行车车库(棚),并鼓励新建住宅小区同步设置集中停放场所和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故障报警等功能的智能充电设施。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