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投喂”让邻里情不断升温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变化。这段时间,很多开封人感觉自己的人际关系被明显重塑了。
“投喂”让邻里情不断升温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2-09-03 09:25:38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A28I0128(4050088)-20220903090158

全媒体记者 李克君 摄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变化。这段时间,很多开封人感觉自己的人际关系被明显重塑了。

疫情让很多家庭增添了不少烟火气息,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段时间,“投喂”这个新名词在小区微信群、微信朋友圈频频出现……居家的人们只要在群里发出自己所缺的菜品,立马有邻居给你“投喂”。几根青菜、几根葱、几个馒头……“投喂”,让邻里情不断升温,同时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1
互帮互助拉近邻里关系

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们,邻里关系越来越淡漠。居住在高楼里,由于彼此接触较少,大家平日里在楼道或电梯里见了面,点点头、笑一下,便算是打了招呼。

本轮疫情发生后,一些市民开始“宅家”。但是,疫情阻不断邻里互助守望的温情。在这个特殊时期,邻里间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帮助,总能给我们的内心带来无比的温暖。 

家里缺盐、没油了,群里“吼”一声,热心的邻居会把东西放到电梯口;身边有独居老人,热心的邻居会捎上一份刚团购的蔬菜……这几天,许多人真正体会到为什么说“远亲不如近邻”。 

“在如今的城市中,邻里交往成为社会关系中缺失的一环,‘远亲不如近邻’早已成为一句空话。”41岁的张玉强出生在通许县邸阁乡一户农家,大学毕业后留在市区工作。多年的城市生活,让他不得不接受邻里之间“空间距离近,心理距离远”这一观念。 

张玉强告诉记者,自己在农村生活时,几乎每天都要到街坊邻居家串门。如今在小区住了5年,唯一一次去邻居家,还是希望他们晚上看电视时小声一点。 

一场疫情,让“邻里关系”这个被漠视已久的话题再度浮上水面。不少人开始审视这种生活状况:了解对门的家庭情况吗?如果有需求,能够敲开他家的门吗?如果有紧急情况,能够得到他的帮助吗? 

这段时间,很多市民过上了“团购生活”。异常火爆的社区团购,不仅解决了市民居家期间的生活所需,还拉近了现代都市原本疏远的邻里关系。 

“亲们,商家把速冻水饺送来了,下过单的邻居赶快来拿货。”这几天,张玉强所在小区的微信群里非常热闹,小区业主经常在群里团购防疫物资以及日常生活所需。 

除了团购生活用品,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事也不少。“由于孩子们在放假,有的邻居主动提出可以帮忙打印作业。”家住鼎立·国际城小区的张军歌说,家有打印机的邻居会将打印好的作业写上门牌号,方便大家各自到楼下取。 

“我在这个小区住了很多年,除了和同单元的人熟悉外,基本不认识其他人。”家住幸福里小区的刘俊霞说。本轮疫情发生后,邻居把她拉进了小区的团购群,每天除了下单,她还会和邻居们在群里聊天,慢慢熟络起来。


2
小区微信群成了“投喂”群

除了可以团购生活用品外,各小区的微信群还是“投喂”群。

“昨天中午,我突然发现家里的食用油用完了。当时点外卖来不及配送,只好在小区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求助信息。没想到,很快就有几位邻居要给我倒一些食用油。邻居的爱心让我感到很温暖!”8月30日,家住西环城路北段一小区的张成英说。后来,为了回馈邻居们的帮助,她蒸了一些馒头和大家分享。 

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互送有无的对话在我市各小区微信群里经常能看到。 

“你看我们小区的微信群,每天都有邻居互送物资。”8月31日上午,家住郑开·森林半岛小区的崔向娅回忆说,小时候,家里做菜时缺酱油、缺盐了,妈妈总会让她去邻居家借一点,家里做了好吃的,也会分一盘给邻居尝尝。“没想到,小时候的温馨场面今日重现了。”崔向娅说。 

“以前,我从不在小区微信群发言。可是现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感觉小区微信群非常重要。”家住金耀路附近一小区的李女士说,近期,小区微信群里的频频“投喂”令人感动:谁家有比较多的生活物资,会在群里“吆喝”一声,很快就会有人“认领”;谁家缺东少西也会在群里求助,往往都能得到热心回应。 

“除了互相‘投喂’外,我们小区每天都有热心人转发我市和社区的重要通知,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政策、信息。”市民刘珊说,“团结就是力量,邻里间互帮互助,才能共克时艰。” 

不少市民表示,疫情防控期间,邻里之间相互帮忙、共克时艰是一段温馨、美好的回忆,希望宝贵的邻里情在疫情阴霾消散后能继续保持下去。


3
生活的味道让邻里更亲密

世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烟火气是寻常生活的味道,是人们对生活的热情,让人有力量在面对疫情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很多平时忙于工作或学习的市民尝试在家做饭,并慢慢爱上了在家做饭。

“我以前真的不会做饭,但是这几天在邻居的指导下学会做几道菜。”家住郑开橄榄城小区的朱梦怡和丈夫虽然早就购置了微波炉、电烤箱、多功能电饭煲等全套厨房电器,但是因为忙于工作很少在家做饭,这些电器便成了摆设。“以前觉得上一天班很辛苦,下班后做饭太麻烦,我们俩要么去外面吃,要么点外卖。”朱梦怡说。 

居家的前两天,朱梦怡和丈夫要么吃方便面,要么吃自热式食品,饮食单调无比。“有次我在小区微信群里吐槽‘饭难吃’,一位大姐自告奋勇教我做菜。”朱梦怡说,“大姐的认真和热情,令我和丈夫非常感动。” 

一场疫情,让很多忙于学习或工作的家庭增添了不少烟火气息,邻里和家庭关系更加和睦。很多市民重拾早已生疏的厨艺,花一些时间制作美食,并与邻居分享。这些生活的点滴,构成了抗击疫情中的动人片段。 

崔景超一家住在圣桦城小区,平时都是妻子做饭。崔景超的妻子是护士,疫情防控期间,她投身抗疫一线,无法顾及家庭,崔景超只好硬着头皮扛起了做饭的重任。他在楼组微信群发出求助信息后,邻居们纷纷为他出谋划策。红烧排骨、青椒肉丝……这几天,他学会了一道道家常菜。 

“在心理学上,美食不仅是能量,而且是正能量。它既可以治愈悲伤,也可以让人们的快乐加倍,这是疫情防控时期一种有效的心理自助与互助方式。”开封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刘建平告诉记者。疫情虽然破坏了市民原有的生活秩序和安全感,但是寻常生活中的烟火气成为这个时期有效的心理安慰剂,它不仅给情绪留下一个暂存的空间,也让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