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文化新闻 > 正文
武和平:致敬我的故土、乡亲、战友
武和平这个名字,几乎每一个开封人都耳熟能详,许多人都能说出他的很多故事
武和平:致敬我的故土、乡亲、战友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岳蔚敏 发布时间:2022-08-26 08:32:43

全媒体记者岳蔚敏

武和平:致敬我的故土、乡亲、战友(日报文(4027263)-20220826081348

武和平。

武和平这个名字,几乎每一个开封人都耳熟能详,许多人都能说出他的很多故事。

在离开故土28年后的2022年8月19日,武和平带着他的手稿著作资料回到开封,捐赠给开封博物馆。他说这是一名开封游子怀着对家乡无限的眷恋,向家乡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

捐赠仪式结束后,武和平递给记者一个厚厚的大牛皮纸信封,信封上工工整整地写着记者的名字,里面厚厚的一沓A4纸上,是他亲手写的蝇头小楷。记者仔细看去,竟然是他为记者准备的采访提纲,从他的职业到他的事业,每一个环节都被他梳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不愧是当过新闻发言人,非常熟悉记者。正式采访约在第二天。衣着朴素的武和平,开始缓缓地讲述。他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平和婉转、时而动情哽咽……讲述中,认真、执着、干练、果敢、儒雅等字眼也渐渐汇聚在一起,还原出一个真实完整的武和平。

武和平:致敬我的故土、乡亲、战友(日报文(4027261)-20220826081351

武和平的作品。武和平供图

赤诚之心无掩盖壮志不已只为民

“奉调入京,每次返乡,总要到小巷转转,看看曾经生活战斗的地方,总要到夜市上听听叫卖吆喝声。我最喜欢的就是开封缸炉烧饼,一次出差菏泽,中午偶然在一个小摊上吃到开封缸炉烧饼,我为故乡如此之近却无法归家而流下热泪……”

“故乡、家乡,竟有这么大的魔力。无论你是谁,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想起你吃的家乡饭、说的方言母语,生我是父母,培育是故乡,不变是故乡的人……”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故乡温馨事,悠悠在我心。饮水思源,是家乡父老养育了我、哺育了我,开封永远是我成长的根基……”

随着武和平的讲述,思绪回到30年前——

1992年9月18日,雨。包公湖畔,开封博物馆。 

8时30分,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熟练地打开博物馆明清宫廷用品展厅大门,准备迎接参观者。 

但一进门,他们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眼前的展厅一片狼藉,8个展柜内的69件明清文物竟然不翼而飞! 

这起文物盗窃案很快被国际刑警组织列为年度世界十大文物案件之首。 

震惊之余,武和平深感责任如山、压力巨大。面对挑战,他明确表态:“不破此案,就地辞职。”当时,他任市公安局局长仅仅18天。 

早就对这些文物价值十分熟悉的武和平和他的战友,立足开封博物馆,仔细勘查案发现场,抽丝剥茧,誓要找出这起特大文物盗窃案的犯案人员。一队队追寻国宝的铁兵从这里出发,踏遍三山五岳,从全国18个省40多个县区排查物证。他们南征北战、锐意攻坚,在公安部领导下与22个省78个县区公安机关的1.8万名警力合成作战,最终将罪犯一网打尽。 

武和平认为,案件的侦破绝不是哪一个人的作用,而是开封警方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成果。回想当年,全市人民包括开封博物馆的保卫干部、讲解员、门卫师傅及附近的宾馆服务员、环卫工人、巡湖人员都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才使他们迅速确定了侦查方向,使国宝完璧归赵。后来,由中央电视台和公安部联合录制的第一部由真实警察参编并主演的大型纪实片《9·18大案纪实》顺势而生,并在中央一套20时黄金档播出,“武和平”这个名字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片警出身的武和平,工作踏实认真,勤农街和新华街就是他负责的辖区。当年,他为了尽快和群众打成一片,经常往居民家跑。从新华街到勤农街,500多户人家被武和平跑遍了。他走街串巷,熟知每户情况,为居民解决了不少疑难事。后来,武和平当上开封市副市长后路过此地,街道上的老大爷老大妈还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亲切地唤他“小武”。 

“与群众打成一片就有无穷的力量。”武和平回忆当年抓城市建设、治理脏乱差和抢修龙亭大殿的工作感慨良多,深觉自己为家乡父老乡亲付出太少,并为今天古城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武和平有一个看起来和警察职业似乎不太相关的爱好——阅读和创作文学作品。多年的基层工作,让武和平熟悉人;长年阅读文学作品,让他洞悉人性。这两点,正是他办案时的法宝,帮助他穿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直达案件的关键部分。

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

仔细追溯起来,武和平的“文学启蒙”应该是从爷爷抱着他到书店街认匾额上的字,去大相国寺听说书起步的。

在东大街小学念书时,武和平放了学就往大相国寺跑。台上老艺人口若悬河地讲着《七侠五义》《包公传》《水浒传》《杨家将》,台下武和平听得如痴如醉……说书艺人炉火纯青的表达技巧深深影响了武和平,他念小学时就成了同龄人喜爱的“故事大王”。每遇下雨天,当体育课换成室内自习时,体育老师就会点将:“下面,欢迎武和平给大家讲故事!” 

“新闻官”王旭明曾这样点评过这位同行:“武和平的特点是语言丰富、逻辑缜密、表里一致。”武和平这种发言人风格,显然是受了儿时古城文化的熏陶。 

一场文化大革命风暴,让17岁的武和平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机会。1968年,武和平到太康县芝麻洼乡当了一名知青。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找一切能读到的书,同时尝试创作诗歌,就连农村盖房打夯的情景也被他编成了琅琅上口的打夯歌。 

1977年恢复高考后,武和平坚持自学于1979年参加高考,他的语文成绩全省名列前茅,作文《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被作为范文印了出来,但却因数学成绩只得20多分而落榜。 

后来,武和平选择了一条艰苦的自学之路,把学习当成毕生追求。这也让他和河南大学结下了8年自修的不解之缘。他自嘲自己的3段学业为:风雪弥漫的高中、不见天日的大学、朝花夕拾的研究生。 

河南大学夜大中文系宋景昌教授让武和平印象深刻。宋教授讲课很有特点,4个口袋装满香烟,讲到激动处随手拿出烟点上,吞云吐雾后便开始板书,四字一组,龙飞凤舞。他讲起古文来更是声情并茂:“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宋教授解释起来是眉飞色舞、声震屋瓦。他教的古文,武和平能背下来,但听他一番讲解后,理解得愈发透彻。 

“河大教授治学严谨,真是名不虚传!”说到动情处,武和平也声情并茂地背诵起当年宋教授背诵过的篇目,感慨万千,“读夜大,每次都是披星戴月来上课,学生长什么样都模糊了,对老师却记忆犹新。” 

河大的槐花八开八谢,河大的求学生活让武和平对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感情。去年10月,作为河大的兼职客座教授,他专程到母校为文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学,以反哺母校。 

“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武和平以屈原《离骚》中的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1994年年底,武和平到北京工作。第二年,他就报考了中央党校的法学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又接着攻读了吉林大学刑法学博士,25万字的论文被评为当年优秀论文,刊登在吉林大学学刊上。后来,视学习如生命的他想去攻读博士后,可因当时已经超过50岁,只能作罢。 

1995年,武和平登上北京大学讲台,给几百名博士、硕士、本科生上大课。他激情澎湃、旁征博引,语言表达极富感染力,名人警句信手拈来,从曹孟德的诗再背到文天祥的《正气歌》,夹叙夹议,赢得学子们阵阵掌声。课后被感动的百余名研究生热烈表达了他们从警的心声。 

在当新闻发言人期间,一位外国记者说他熟知中国所有的民俗节日,武和平立即就寒食节和他一番切磋,然后现场背诗解析,让外国记者彻底拜服。由于他在新闻发布岗位上工作出色,被评为这条战线“制度化贡献人物”。 

再次回忆起曾经的这些过往,武和平感慨万分:“我是在开封父老乡亲们的支持下,在黄河乳汁的哺育下获取知识,才有了在讲坛上立足的自信和勇气。所以,我从内心深处感谢乡亲和师长们,感谢故土开封,也是开封古城厚重的文化底蕴滋养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转身归学后,促使我一步步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三更灯火五更鸡万里黄河一壶收

1983年春天,开封博物馆来了一名谦虚好问的年轻人。 

与其他往来的游客不同,这名年轻人一来就是连着好几天,每天看文物时都非常仔细,而且还不时地用笔在本子上又画又写。 

他的这个异常行为,很快便引起了开封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注意。这名年轻人解释道:“我正在写一部侦破小说,里面有一段失窃文物的描述。我来咱这里,就是想看看真实的文物样子,同时能身临其境地构思一下犯罪分子们盗窃文物的手段。” 

一年后,一部名为《血案疑踪》的小说问世,之后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 

小说里面,龙凤双喜首饰盒失而复得的过程被作者描写得跌宕起伏,而书中描述老警员的侦破手段以及推理分析,更是令人看得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当时的那个年轻人,怎么也没有想到,10年后就是在这所博物馆内,真的发生了一起特大文物盗窃案,而这起案子最终是在自己的手中被破获的。 

“在侦破这起大案时,侦查推理的严密逻辑,现场分析的奇思妙想,指挥中的排兵布阵,包括对罪犯的精准画像,不少方面都得益于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武和平说。 

抑或是早年大相国寺评书听得多了,抑或书店街牌匾上文墨书香的熏陶,武和平自幼就有一个小小的文学梦,而且这个梦一直在延续。他认为,职业生涯有限,而文学事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已成为他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奉调北京,拿枪的武和平变成了拿笔的“文和平”。这也难怪白岩松会评价他说:“一个姓武的人偏偏喜文,一个和罪犯打交道的人偏偏叫‘和平’,从古老的开封走出却被人认为是极具现代感的警察,这一系列的反差很协调地出现在武和平身上。” 

著名评论家雷达说,武和平既是行动者,又是书写者,还是思想者,他的独特在于:他一手用枪、一手用笔,集战士与诗人于一身,他把经验和亲历与人性的剖析结合在一起,他的长篇小说充满正义的激情、直面社会的勇气和法的尊严,由于他的参与,公安文学的品位得以提升。他告诉记者:“我有幸和各个层面且性格迥异的警察都有接触,了解警察们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警察是一个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的职业群体。精彩动人的故事不胜枚举,火热的警营生活使我积累了大量的创作原材料。” 

武和平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几十年来,他的笔记本都是两用的,三分之二用来记工作,另三分之一用来记素材。过上一段时间,他再将素材抄录在小卡片上,并分类保管,写作时便零存整取、顺手拈来。也正是写作知识的积累,扩大了他的侦查视野,提升了公安业务技能。可以说,文学写作和公安工作两者在武和平身上相得益彰、互为促进。 

2022年,武和平新作《铸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以38万字的篇幅描写了古城开封一对父子警察的两代传奇热血经历。年轻警察在父辈的点拨下,从与形形色色罪犯的较量中淬火磨砺,由青涩渐入成熟,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职业警官。武和平希望让更多的读者走入警察的内心深处,近距离地了解这个神秘职业群体的真实生活状态。 

作家莫言评价说,武和平在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侦破经验,具备了洞察世情人心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些推理和能力,使《铸剑》这部不是自传却有着个人丰富体验的小说具有了内在感人的力量与惩恶扬善的道德教化作用。 

从警40年,武和平先后写了6部文学作品和4部理论专著。上世纪80年代,他有幸看到“神踪”马玉林破案,写出了《血案疑踪》;在陕西挂职扫黑除恶,写出了《掩盖》;根据“三京”(汴京、西京、北京)的文物案侦办的积淀,写出了推理小说《污点》;到人民公安大学任教和学子们朝夕相处,写出了《预备警官》……他深情表白道:“写作已成为我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它不仅带给人诗意的滋养,还能使灵魂得到净化;它不仅能使人抗拒诱惑,还能使人的内心变得强大,从而保持理智的清醒,追求高尚的生活。” 

当记者惊讶于他的精力和意志,他笑了:“没办法,这是爱好,所以能‘三更灯火五更鸡’;这是激情,所谓‘万里黄河一壶收’,从东京到西京再到北京,有了生活的积累,才一发而不可收!” 

最后,武和平深情地说:“我是喝着黄河水吃着开封饭长大的孩子,不管到哪里,都始终不能忘怀生我养我的故土,不能忘怀故乡人民赐予我的精神和力量。可以告慰父老乡亲的是,28年中,无论是在职工作还是转身归学,始终笔耕不辍,未敢松懈;身后脚印,也未敢走偏。而今饮水思源,寸草春晖无以为报,我愿尽绵薄之力,为故乡的文学事业和文化建设发挥余热,添砖加瓦,再作奉献!”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