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开封网评 > 正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行业报如何做好建设性报道
​自今年年初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疫情高发期,也是考验媒体宣传力的时候。行业报也不例外。行业报作为中国报业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类别,以特定行业读者为受众对象,更贴近行业,更能体现行业在特殊时期的作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行业报如何做好建设性报道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高瑞霞 发布时间:2022-06-24 07:12:22

自今年年初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疫情高发期,也是考验媒体宣传力的时候。行业报也不例外。行业报作为中国报业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类别,以特定行业读者为受众对象,更贴近行业,更能体现行业在特殊时期的作为。

在我国,一直倡导将建设性新闻理念融入媒体报道中。在传统新闻理论中,新闻从业者的角色定位在客观性原则的约束下,充当新闻事件的“旁观者”,只客观报道事实,不干预社会现实。而建设性新闻不仅暴露问题,更注重寻求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让新闻报道参与社会治理。 

在疫情报道中,如何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做好舆论引导与监督工作,落实好“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要求?如何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确定报道基调,内容有态度有温度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何让公众积极乐观地面对疫情、呼吁公众积极参与抗疫行动,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成为各国亟须探讨的关键问题。建设性新闻认为,受众会根据个人的不同需求主动从媒介中寻找信息。因此,在疫情期间,行业报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及时传达信息,更要主动发声,给行业带来更多应对危机的信心。 

1.强化舆论引导,坚持正面宣传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十分必要。虽然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已有两年多,民众对于新冠病毒本身已没有当初那么恐惧,但是对于疫情防控所带来的一系列改变和不确定因素,情绪和心理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刺激、影响。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最早在1989年中宣部举办的新闻工作研讨班上提出。这一新闻理念认为,新闻报道只有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才能正确发挥引导舆论作用,这其中媒体的社会责任是第一位的。行业报是某一特定行业的主流媒体,在疫情宣传报道中,除了及时报道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让受众深度了解政策外,还可以宣传行业在抗击疫情中的优秀事迹,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强化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如,《人民公安报》发表的《我们的方舱日记》,描述了上海疫情形势严峻时,上海市公安局民警穿上防护服化身为“暖心奶爸”“心理辅导员 ”“贴心大白”与医护人员一起做好方舱医院的秩序管理,充分展现了公安机关工作者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怕艰难、全力以赴的生动形象,传递温暖和信心,打动人心,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主动发声建言,提振受众应对疫情的信心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因为对于事件的认识有限,公众急于寻求解决办法却又无力应对,容易滋生负面情绪。建设性新闻的出发点是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积极方案或经验,给困境中的受众以希望。 

以《中华合作时报》为例,作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主办、我国唯一一份服务于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报纸,《中华合作时报》构筑起了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主流舆论阵地。今年3月,上海、辽宁等多地疫情反复,各地物流不畅,《中华合作时报》通过《上海市供销合作社:暖心守“沪” 共克时艰》《城市“暂停键” 供销“加速键”》《闭环流通 展现“供”沪系统力量》等多篇精彩报道,向人们展示了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抗疫期间如何克服流通阻塞,把生活生产物资送到民众手中的积极作为,增强了民众抗击疫情的信心,也让很多读者发出了“供销合作社又回来了”的感叹,提振了行业的发展信心。 

3.发挥行业优势有效辟谣,阻止错误信息泛滥 

在抗击疫情中,网上充斥着各种疫情的消息,不少消息无法查实,再加上现在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传播速度更快,让谣言成为比新冠病毒更可怕、更具破坏性的“信息疫情”。 

今年,社会上出现了“没必要动态清零”的错误言论,一些不实信息、不正确言论的传播不仅加大了抗击疫情的难度,更加剧了社会信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更需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如《健康时报》从“什么是‘动态清零’”“为什么要‘动态清零’”“实现‘动态清零’的底气在哪”“如何做到‘动态清零’”“下一步‘动态清零’如何走”等层面入手,深刻阐明了“动态清零”的必要性,表明了“‘动态清零’的任何争论都已不合时宜”的观点,在帮助受众辨别错误信息,阻止“信息疫情”蔓延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优化报道方式,做对社会负责的新闻 

1.聚焦普通人物,挖掘感人故事 

在抗疫报道中,行业媒体不仅要上接“天线”,还要下接“地气”。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聚焦普通人物,用群众听得懂的话去表述、去报道,用真实的感受找寻思想情感的共鸣点,提振人们面对危机事件的信心。 

对于行业报来说,应该更多关注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健康报》以《广东:疫情不退,我们不走》《安徽:“皖”美守沪》《浙江:援沪归来》等报道,用细腻的笔触和形象的表达,记录了一线医务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中华合作时报》也以《一封家书》为题,报道了供销合作社系统内多名医务人员家人的心声,引发普通民众的共鸣,让人们对医务工作者的付出更加敬佩。这些报道均将触角下移至普通人身上,生动讲述抗疫和抗疫背后的故事,在社会上积极传递抗疫的正能量。 

2.把握主导权,发挥公信力和引导力 

行业报主要是报道专业领域、行业内容最新发生的事情,受众针对性较强。因此,在报道时,要结合行业特点策划选题,立足专业角度,严格内容把关,适时适度发声,引导行业发展。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推动企业健康运行,是很多企业关注的问题。《中华合作时报》以《在疫情之下如何巩固好市场份额》为题,积极为供销合作社系统内盐业企业出谋划策。《中国知识产权报》以《共同守“沪”,贡献知识产权的力量》为题,重点报道了疫情之下,上海市知识产权局酌情协助延长专利、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事务办理相关期限,支持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专利及商标代理援助、维权援助等服务,支持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吸纳就业等,进一步帮助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事情。 

除了消息、通讯等形式,行业报还要采用评论等途径,表明立场和态度。针对疫情防控过程中行业出现的问题、难点、质疑等,及时发布评论员文章、政策解读、专家观点等,既体现“政治家办报”,也有效引导舆论,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氛围,让报纸更有深度、更有影响力。 

3.运用新形式,寻找报道最优途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行业报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如今,很多行业报除了纸媒,还开设了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平台。《中华合作时报》在“报、网、微、端”全媒体领域重新搭建传播体系,通过“文、图、声、像”全方位展现抗疫报道。纸媒把报道重点放在会议动态、抗疫成效和典型案例上,通过深度报道,反映各地在抗疫过程中的举措和成效,并用大幅版面资源刊发图片新闻,让读者更加直观感受到一线防疫人员的辛勤付出。同时,网站制作专题,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热点话题,充分利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手段,全方面、多角度展现供销合作社在抗疫中的担当和作为。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化传播,让融媒体传播影响力和覆盖面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虽然建设性新闻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调动公众积极情绪、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的作用,但也容易将记者个人的情绪和立场掺杂在新闻报道中。因此,在疫情报道中,行业媒体不仅单篇报道要保持真实、客观,既不放大疫情,造成恐慌,也不放大敏感话题和涉及当事人所遇到的不便、遭受的苦难,而且每篇报道拼凑出的社会图景也必须是真实的。如此,才能给公众提供一个客观的视角,也更容易获得读者对于媒体的信任。 

(作者系中华合作时报社编辑)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