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低碳生活向未来
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6月13日至19日是今年的全国节能宣传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长,居民在生活和消费中的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推动生活、消费低碳化。
低碳生活向未来
来源:开封网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2-06-21 08:39:20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实习生  杨悦璐

核心提示

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6月13日至19日是今年的全国节能宣传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长,居民在生活和消费中的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推动生活、消费低碳化。

近年来,我市聚焦重点关键,全面精准发力,加强政策储备,形成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扎实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广大市民将低碳生活理念根植于心、实践于行。

“低碳”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保护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绿色生产深刻变革,绿色消费方兴未艾,低碳节能蔚然成风,生态环保融入日常。 

在开封,低碳生活已成为一种潮流,市民的环保意识在逐渐增强,低碳生活也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态度,共享经济的兴起,更是让这种观念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于是,“低碳”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集结号,形成了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今年“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节能先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发展绿色制造,争创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市在加快推进能源生产、消费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变,促进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打出了“组合拳”。

IMG_5485(3671091)-20220420090842.JPG

绿色低碳 生活蔚然成风

早晚高峰,“以步代车”的人越来越多,既健康又环保;工作时间,无纸化办公成为办公室的绿色时尚;商场购物,不少市民自带购物袋,商家也会提供环保购物袋……低碳生活,对于开封市民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湛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这几年,开封人一出门就经常遇到这样的天气,心情格外愉悦。“开封蓝”,也是市民之间流传的热词。关于开封蓝天、碧水的照片成为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的常客,碧空如洗的蓝天和清新的空气成为广大市民分享的重点。许多市民感慨,当低碳融入人们的生活,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路面更畅通了,整个城市比以前更美了。

以前,市民老程喜欢开车上下班。如今,他经常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步数和上下班的“座驾”——共享单车。老程说:“低碳生活意义重大。如果时间充裕,我就步行上班,时间稍紧,我会选择骑共享单车。这样的出行方式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欣赏一下蓝天白云和路边的风景,一举多得。”

日常消费中,开封市民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在我市各大超市收银台前,许多顾客都用自带的环保布袋或者重复使用的购物袋来装商品。“我隔几天就要来超市买东西,后来专门买了一个布袋,每次来超市前都从家里带上,脏了可以洗,还能重复使用,既省钱又环保。”市民陈佳玉告诉记者。 

这段时间以来,可降解塑料袋出现在我市各大超市的收银处。轻薄、柔软、光洁、半透明,在手里反复搓揉,如丝绸般顺滑……这是可降解塑料袋给记者留下的印象。在我市,也有不少饮品连锁企业开始使用可降解手提袋和可降解吸管。 

垃圾分类处(2482521)-20210311084819.JPG

3月1日,《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各类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机制,鼓励使用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等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产品,减少城市生活垃圾产生,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办法》还规定,依法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 

“今年,我们全部用PLA可降解吸管替代传统的塑料吸管。虽然成本增加了,但为了环保事业我们认为是值得的。”6月19日傍晚,星光天地楼下一家连锁饮品店的工作人员霍女士告诉记者。这几天,记者也走访了我市各大快餐连锁店,以前使用的塑料小勺和吸管换成了木勺和纸质吸管。 

“服务员,请把没有吃完的菜打包一下。”6月16日中午,记者在金明西街的一家餐馆看到,市民翟松和同事用餐完毕后,主动要求将没有吃完的菜打包带走。餐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顾客就算请客吃饭,也都不再过度点菜,尽量不把饭菜剩下。如果有没吃完的饭菜也会要求打包,餐馆每天都要准备很多食品袋。说起自己的打包行为,翟松非常坦然:“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难为情,现在都提倡低碳生活,这些晚上热热还能吃,不浪费才是时尚。” 

在我市,通过持续深入开展一系列行动,匡正了铺张浪费的不正之风,群众正在以“主人翁”姿态,在餐饮消费中争当“光盘侠”,不做“必剩客”,共同营造科学文明、绿色健康的餐饮文化氛围,树立了文明新标杆。

答好实现“双碳”目标的时代答卷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我们生活的家园定将越来越美丽宜人。

生机盎然的六月,漫步在古城开封的大街小巷,花木扶疏、郁郁葱葱。从市区到城郊,大地连成一片绿色。我市坚持用生态绿笔描绘城市最靓颜值,持续放大生态资源优势,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实现了由“绿在城中”向“城在绿中”的转变。

IMG_8576(2926573)-20210730082409.JPG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开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作为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的重要抓手,强调“种树就是种福”,作为底线工程、幸福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部署推动。2019年至2021年,我市累计完成国土绿化71.65万亩,连续三年国土绿化20万亩以上,深入开展市区城市绿化、县城和城市居住区绿化、乡村绿化、生态廊道绿化、河湖渠绿化、林业生态建设、单位庭院绿化、全民义务植树等八大国土绿化工程,推进城、乡、路、河全面增绿。

一台台风力发电机在田野上成为风景、铺满屋顶的太阳能板竞相“追光逐日”……过去的兰考县,由于化石能源匮乏,能源以外来的电力和油、气供应为主,本地只有少量的光伏发电。在兰考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中,丰富的风、光、地热等可再生资源,以及农林废弃物、畜禽粪污等资源成为重点开发对象。

2021年3月,兰考县首次实现连续72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创造了河南县域全清洁能源供电的新纪录。农村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开发,推动兰考从“能源消费前端”变为“能源生产前端”。兰考县农村能源革命紧密围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展开,探索出了一条可实现、可复制、可推广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道路,助力兰考县在全国首批脱贫“摘帽”。

近年来,我市抓住光伏扶贫政策机遇,结合果树种植、阳光大棚等特色扶贫项目,建成1000多个光伏扶贫电站,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我市扎实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农村人居生活电气化水平显著提升,县乡户均供电能力由0.9千伏安提高至3.05千伏安。我市还大力实施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受益农田面积约120万亩。

在我市广大城乡,“燃煤”渐渐被老百姓淡忘,取而代之的清洁能源正成为家家户户冬季取暖的主角。“俺家的‘大空调’可好啦,冬天用它取暖,既暖和又省电。我发自内心感谢党的好政策。”一说起自家冬季取暖情况,祥符区西姜寨乡农民高喜兰便会高兴地说起家里墙上挂的一台吹热风的机器。这台机器名叫空气源热泵热风机。随着我市“双替代”(用电能、天然气来代替传统的燃煤、烧炭、烧柴取暖)工作深入推进,很多农村居民冬季取暖用上了清洁能源,尤其是2018年以来,不少家庭安装了空气源热泵热风机。这台看似昂贵的机器,经过政府补贴后,其实买到手一点都不贵。

冬季清洁取暖工作不仅要实现天蓝、水清,更要让群众房暖、心暖。市委、市政府以民为本、扎实开展清洁取暖“双替代”工作。“十三五”期间,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全域散煤取暖“清零”,全市清洁取暖率达到100%,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国家考核优秀;形成了主城区以热电联产供暖为主,农村地区以“双替代”为主,城乡接合部及所辖县以多元化的分布式能源供暖为主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清洁供暖体系,探索出了“全域禁煤+清洁取暖”的“河南模式”,并在全省通道城市推广。

“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实施煤炭减量替代,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20年,我市煤炭消费总量较2015年降低17%,天然气消费总量较2015年增加75.9%,非化石能源较2015年增加4个百分点。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20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2015年累计下降18%,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全市35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改,全域燃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全市煤电机组、燃煤锅炉、生物质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天蓝水青 万物复苏(3613007)-20220331104855

当前,我市聚焦重点关键,全面精准发力,加强政策储备,形成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扎实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我市把推动产业绿色发展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坚持前瞻30年看问题、谋对策,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三改造”,切实降低能耗强度;重点培育新兴产业,突出抓好数字经济、新材料、高端装备等绿色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推进以氢燃料动力电池、液流储能电池为代表的风能、光能、氢能、储能产业项目,更好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未来绿色发展制高点。

我市强化能耗“双控”约束,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实施产业体系“降碳”行动,全面开展“两高”项目清理整治,深化节能降耗改造,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我市还注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推进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我市充分发挥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固碳作用,提升碳汇能力,夯实生态系统绿色本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我市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结合实际,加强低碳技术研发攻关,强化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我市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倡导绿色低碳出行,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社会新时尚。

让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成为行动自觉


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让节约成为日常习惯,让节能成为生活态度,每个人都应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倡导者和传播者。从绿色低碳出行到落实生活垃圾分类,从厉行“光盘行动”到节水节纸节电节能,从义务植树到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低碳生活就在身边,点滴行动就能为美丽中国、低碳中国出一把力。

“低碳生活要坚持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就是提高节能环保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可以做到节能减排:淘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花并且对花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肥料;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涮拖把冲厕所;生活中节约一度电,办公中节约一张纸,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让节约勤俭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退休干部李树友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由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单打独斗”。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的磅礴力量,在积沙成塔中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就如何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出行,市政协委员郭森建议,我市应加大绿色出行的宣传力度,鼓励市民朋友采用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的交通方式,将绿色出行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相关部门可联合发放公共出行优惠券,鼓励市民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绿色出行,首先需要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这就要求优化城市公交资源配置,提升公共交通舒适性便利性,提供差别化公交服务,适当增加公交车数量、班次和路线,优化公交站点设置,尽力弥补城市公交网络空白。同时增设周边游公交路线,缩小“有车”和“无车”出行的差异化,使周边游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IMG_8564(2926615)-20210730082445.JPG

“出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低碳生活要倡导绿色出行。”市民张梦怡认为,绿色出行就是采取相对环保的出行方式,通过碳减排和碳中和,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她告诉记者,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也引起了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所以,大家出门尽量使用环保便捷的自行车等代步工具,多利用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还可以缓解交通堵塞。 

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全社会共建美丽家园的自觉行动,需要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内容,积极营造节能降碳浓厚氛围,形成崇尚节约、合理用能的社会风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既需要市民自觉参与,也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国内一些城市开发了相关手机软件,对市民绿色出行、家庭水电使用等进行具体量化计算,并进行奖励,深受居民欢迎。

以上均为开封网资料图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