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踏层峰望眼开——写在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成立五周年之际
2021年12月27日,开封海关接到一位户籍是开封的留学生申请购买免税国产汽车的咨询电话,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该留学生无法到现场进行身份确认和业务办理。
又踏层峰望眼开——写在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成立五周年之际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王寅龙 发布时间:2022-04-01 07:22:51

全媒体记者 王寅龙

2021年12月27日,开封海关接到一位户籍是开封的留学生申请购买免税国产汽车的咨询电话,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该留学生无法到现场进行身份确认和业务办理。开封海关工作人员随即电话指导其通过微信App登录“汴关通”程序,在线上提交申请购车所需的随附材料,该留学生足不出户就顺利办理了相关手续。 

“汴关通”便民服务程序是开封海关联合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为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制度创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而研究开发的。该程序通过线上进行身份审核确认,真正实现“掌上办、零次跑”,此创新举措已作为河南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案例报备。 

自2017年4月1日成立以来,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只争朝夕、披荆斩棘,以大胆试、大胆闯的精神,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开封特色的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之路。从“二十二证合一”改革领跑全国,成为全国“放管服”改革领域的亮点和品牌;到基于工程建设项目风险防控点的联合监管、一码集成服务、建设项目水电气暖现场一次联办模式、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承诺制、营商环境建设经验、区域整体评勘等6项改革措施在全国推广,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以及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获批全国第六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领域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唯一试点单位……如今,在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这块20平方公里的改革开放“试验田”里,已经是硕果累累。 

从对接规则到深化各领域改革 

虽受疫情影响,但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步伐却没有放缓。 

2020年4月7日,开封国际陆港铁路专用线接轨建设方案正式获得批复,随后以开封国际陆港作为核心功能区域的开封市区域物流枢纽入选河南省区域物流枢纽建设方案,陆港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2020年7月29日,我国中部地区首个艺术品保税仓——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正式开仓,成为全国艺术品保税仓的标杆和中原地区的文化地标;2020年12月15日,开封海关正式开关,开启了开封直连世界的大门,彻底结束了开封开放发展“借道出关”和本地外贸企业“异地报关”的历史;2020年12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开封综合保税区,这是开封第一个、全省第五个综保区,填补了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以及开封市没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空白。 

2021年5月,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创新启用“跨区域通办”模式,与郑州片区实现涉企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跨片区通办;2021年8月,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与豫川云陕鄂5省6地的自贸片区举行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网上签约仪式,签署了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合作协议,实现255项涉企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跨片区通办、292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此改革案例被省委改革办通报表扬;2021年8月,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被中宣部、商务部等国家四部委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全国16个),实现了全省特色出口服务基地零的突破;截至去年年底,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依托艺术品保税仓相继在迪拜、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设立17个海外仓,探索了“企业+跨境电商+海外仓”的新模式,目前已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7亿元。

振奋人心的消息背后,是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敢闯敢干的拼搏奋斗精神。 

“一个平台、一个窗口、一点接入、一次申报”是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制度创新的终极要求,逐渐由单一窗口建立起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互换机制,实现从“人员跑腿”到“信息跑路”。“一个窗口”服务制度的发展历程,正是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不断以创新底色刷亮发展成色的缩影。 

挂牌之初,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致力于与国际规则接轨。除贸易便利化外,投资领域则积极借鉴国际通行规则,逐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随着自贸试验的深入,探索的领域也不断拓展。梳理自贸试验区开封挂牌成立以来的创新举措,内容涉及政府职能转变、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对台交流合作、事中事后监管及制度化环境建设等多个领域。 

5年的建设历程,是一个持续深化、不断递进的过程,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后,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建设与国家战略和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在自贸试验区升级版方案研制过程中,将对标最前沿的规则,力争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更好服务国家自贸区战略。去年4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省委、省政府在新阶段新起点对河南自贸试验区进行顶层设计,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正按照自贸试验区政策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开封的独特优势,全力确保打造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 

从局部试点到发挥溢出效应 

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依托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精简办事环节、压缩审批时间、降低企业投资成本。2018年,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凡符合开封片区规划的备案项目,由企业作出承诺并建设项目,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审批。改革后,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办理全流程时限由原来的超过180个工作日缩减至13个工作日以内,审批办理全流程时限压缩90%以上。“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快则快、能优则优”,营商措施的更新,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2019年4月1日,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成立两周年营商环境白皮书、制度创新典型案例暨“自贸通”升级版上线启动发布会召开。会议发布显示,按照世行评估标准,开封片区2019年营商环境世行指标前沿距离分数为74.3分,全球模拟排名第43名,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以自贸试验区为试验田,我市以市场准入和工程建设项目为“牛鼻子”,探索带动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满盘活”。 

2021年1月,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中,省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高建军接受采访时表示,为高标准、高水平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开封市建立健全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总召集人、市直各部门参与的自贸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推进建设进程中的重大问题、重大政策和改革创新举措等。开封市在全省率先推出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积极探索具有开封特色的营商环境建设路径,全市围绕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特色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力量。 

2021年11月15日,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工作推进会召开,市长李湘豫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开放兴市、改革创新活市战略,奋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牢牢抓住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深化改革,深入实践,一系列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推出“22证合一”,成为河南自贸区在全国复制推广的首个案例;在全省率先开展投资建设项目承诺制,“先建后验”,17项审批压缩为2项,实行多规合一,环评、地勘、文勘等由政府统一实施完成,评勘结果企业免费共享;全面实行证照分离、“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商事改革,优化注册、开办等流程,企业开办压缩时间到3天以内,最大程度惠企利民;在市场监管领域,率先建成投用综合监管平台,实行双随机抽查、双告知推送、联合监管、联合惩戒等“三双三联”监管举措;项目建设领域在项目开工、基础建设、主体施工和项目完工4个阶段梳理67个风险点,组织开展精准监管;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市37个部门入驻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实行“一门集中、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一窗发证、一链监管、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了政府管理成本和企业办事成本的双降双赢。 

自贸试验区,从来就不是“栽盆景”,而是要“种苗圃”。自贸试验开封片区这块“试验田”的创新作用不断彰显。2017年以来,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统筹推进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把补齐短板与优化环境一体落实,打开了产业培育和特色发展相互支撑的新局面。 

作为全市对外开放先行区、改革创新试验田,2022年,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将加快开放发展,推进制度型开放,深入对接RCEP国际经贸新规则,加快推进海关、综保区数字化建设,促进贸易便利化;加快制度建设,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持续开展行政审批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工作,打造省级信用体系全链条建设试点,2022年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1~2个、省级层面复制推广5个制度创新成果,做实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加快“一仓一园一厦一谷”和海外艺术品交流交易中心建设,创建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力争2022年艺术品进出口额达到8000万美元;加快开封综合保税区建设,2022年建成综保区(一期),推进综保区(二期)、进口应急物资保税仓等项目建设,实现综保区封关运营;依托开封国际陆港,深度融入空陆网海“四位一体”对外开放大通道,推动郑州国际陆港新节点布局开封,打造国家“一带一路”重要保税节点、中部地区大宗外贸商品集疏新平台;加强外资外贸,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谋划建设中日合作产业园,计划新增外资企业15家。 

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就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深入研究文化产业开放先行区”的部署,按照开封市规划指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敢于担当、敢于创新,全力打造2022年自贸试验区2.0版,深入对接RCEP国际经贸新规则,在全市争当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中的示范,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开封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探索改革经验到推动高质量发展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把“为国家试制度”和“为地方谋发展”有机结合,以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一批新业态、新平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为进一步推动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集中许可权改革,我市参照市、区权责清单及河南省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逐项筛选建议下放市区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多次召开研讨会,深入研究下放事项清单及下放承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目前,第一批2358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已下放到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尤其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围绕营商环境评价施工许可指标,将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影响项目建设的审批权限全部纳入,实现端对端全链条实施,彻底解决束缚项目落地的“审批制约”,并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进省、市、区三级经济管理权限集中审批、集中监管。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制度环境,制度改革与措施创新为区域发展提供了磅礴力量。截至2021年年底,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已入驻企业近7000家,是挂牌前的38.7倍;累计注册资本1086.06亿元,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企业172家,超10亿元企业16家;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各类事项16158件,其中通过网上申办的事项2661件;累计入驻益海嘉里、丰树物流、桃李面包等70余家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及行业领军企业;入驻外资企业34家,注册资金10.15亿元。 

凭借自贸试验区的功能禀赋和自我创新的发展态势,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加速集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特色愈发明显,产业发展量质齐升。 

自贸大厦等现已成为全市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聚集地。其中,自贸大厦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388家,现已累计注册企业2431家;绿地中部创客中心的创领众创空间板块新增河南壹零捌零文化、景深文化、清蟾科技等20家企业,现已累计注册46家文化科技企业;中关村智酷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新增入驻道科数字科技、天恩供应链、宝石花同方能源科技、沐沁传媒科技等一批科技型企业,现已累计入驻企业近50家,合作平台8个。 

目前,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已入驻文化旅游类企业1000余家,围绕文化产业国际化,重点发展文物信息、数字出版、动漫设计等文化贸易,推动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高端服务为先导的“文化+”整体出口。2021年8月26日,开封片区成为全国第二批16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实现了全省特色服务出口基地零的突破。这是继2020年开封片区成功申建综合保税区后,全市再次获得“国字号”名片。 

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加快引进各类基金、融资租赁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力争尽快形成集聚效应。截至目前,已吸引入驻金融类企业120家,总注册资本1041.7亿元。河南联创华凯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申请迁入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经省政府同意,省财政出资10亿元设立河南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基金规模30亿元,注册地设在开封片区河南自贸区艺术品保税仓。 

202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的通知》(商财发〔2021〕39号,以下简称《通知》)。按照《通知》,我市凭借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已被纳入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成为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发展方向侧重于进口),这将为我市企业在退货、各种贸易属性货物的混装、拼柜、“买全球”“卖全球”等方面带来实质性便利。同时,与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方向侧重于出口)形成功能互补、政策配套,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共同构建网上丝绸之路,合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风起云涌浪头劲,百舸争流立潮头。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只争朝夕,与时间赛跑,不断刷新“自贸速度”,引领高水平开放青云直上。一张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发展蓝图愈发清晰。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所有将来,皆是可盼。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更深层次的改革,拥抱更美好的明天,必将不负众望。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