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品读开封 > 正文
清代开封冯氏兄弟翰林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一系列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所谓“科举”即“分科举士”,考试分科进行,从隋唐至清代持续1000多年。清沿明制,大致每3年在各地省城举办乡试,考中举人次年赴京,在京师贡院及皇宫太和殿、保和殿等处参加会试、复试、殿试,选拔出一甲、二甲、三甲若干名进士,此后皇帝钦命考题,举进士参加朝考。
清代开封冯氏兄弟翰林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作者:冯运海  冯柏燕 发布时间:2022-03-14 07:48:58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一系列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所谓“科举”即“分科举士”,考试分科进行,从隋唐至清代持续1000多年。清沿明制,大致每3年在各地省城举办乡试,考中举人次年赴京,在京师贡院及皇宫太和殿、保和殿等处参加会试、复试、殿试,选拔出一甲、二甲、三甲若干名进士,此后皇帝钦命考题,举进士参加朝考。根据每人的综合成绩,由皇帝钦定选拔更优秀的进士入翰林院深造,成为翰林院庶吉士。所谓翰林,意为“文翰之林”,即曾在翰林院学习和任职的官员。清代不少高官和名人都出自翰林。开封有35位进士入选翰林,其中有一对冯氏兄弟翰林:冯汝骐及其胞弟冯汝骙。他们出自开封冯氏科举家族。清代朱汝珍所辑《词林辑略》一书是这样记述开封冯氏兄弟翰林的:“冯汝骐,字伯骧,河南祥符人,散馆授编修。”“冯汝骙,字星岩,河南祥符人,散馆改户部主事,官至江西巡抚,殉难,赠世职,谥忠愍。”

冯氏兄弟翰林的家庭及出身

开封冯氏兄弟翰林祖籍安徽绩溪,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冯氏二十七世先祖冯守贵于清乾隆初期由绩溪冯村迁居开封,世居开封南书店街,从事商家活动。改换冯氏商家门庭的关键人物是冯氏兄弟翰林的祖父冯朝相。冯朝相热爱公益事业,道光年间作为祥符附生代表,参与重修河南贡院的义举,现今矗立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的石碑《重修河南贡院记》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立石。该碑文记述了河南贡院修缮的历史。冯朝相十分重视培养后代走仕途之路,他的10个儿子中,有7人经过正途和他途取得官职,获得功名者4人。

据《清代朱卷集成》卷53冯汝骙朱卷记载,其父冯端礼行三,历署湖北恩施、咸丰、建始、来凤等县知县;其母常氏,出身书香门第,是试用教谕常毓英的孙女、邑庠生常启嗣之女,文化底蕴厚重。冯汝骙的五叔冯端人,咸丰乙卯(1855年)优贡,历任直隶玉田、鸡泽、涞水、安肃等县知县、知府衔,升用同知。冯汝骙的六叔冯端本,咸丰丙辰(1856年)进士,由刑部主事升任员外郎、郎中、京察(皇帝考察京官)一等。同治乙丑(1865年)任会试同考官、广东琼州知府、广州府知府、两广盐运使司盐运使,恩尝一品封典。在这样诗书传世的家庭中,四书五经的儒学教育耳濡目染,加上个人天资聪慧,能培养教育出兄弟翰林也就不足为奇了。 

冯汝骐 

长期从事修史工作 

冯汝骐(1842— ?),一字绍庭,号韵秋,行一,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光绪二年(1876年)恩科会试得贡士第166名、殿试登进士二甲第23名。根据《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31记载:光绪二年五月壬寅引进新科进士……吴树梅、章志坚、顾璜……冯汝骐……俱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这说明冯汝骐成为钦点翰林的时间在光绪二年五月。根据《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50记载:光绪三年四月癸丑引进丙子恩科散馆人员。得旨:……二甲庶吉士陈翥、敖名震……冯汝骐……俱著授为编修。三甲庶吉士凃廉锷……俱著授为检讨。这就是说在光绪三年四月散馆时,冯汝骐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留在翰林院任职。后来,他升任国史馆协修。冯汝骐在翰林院国史馆长期从事清代国史的修史工作,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发展成为一个学者型人物。 

他整理和编纂出不少清代历史人物的生平传记,整理了大批史料,为清代历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和材料。经查,冯汝骐在史馆编辑了长顺、富尔荪、毛昶熙等多位清代重臣的传记。长顺(1839~1904),字鹤亭,咸丰年间任侍卫,同治末年署乌里雅苏台将军,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乾清门侍卫,光绪三十年(1903年)加太子少保,谥“忠靖”。富尔荪,咸丰九年(1859年)任正蓝旗满洲佐将,同治年间任圆明园专操大臣,光绪年间署杭州将军副都统。毛昶熙(1817~1882),字熙初,河南武陟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咸丰年间擢内阁学士,同治年间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光绪八年(1882年)卒,谥“文达”。 

冯汝骐是晚清重臣翁同龢的门生,《翁同龢日记》第四册光绪十三年农历三月十五的日记,记载了翁公与其丙子复试门人冯汝骐相处的往事。冯汝骐工书法,其传世书法作品曾参加书画竞拍。 

冯汝骙 

为官辗转各地、拼搏一生 

冯汝骙(1863~1911),自幼聪慧,饱受家庭儒学教育,熟读诗书经传,经层层科举考试,终成钦点翰林。据《清代朱卷集成》卷53冯汝骙朱卷记载:他是壬午(1882年)科河南乡试第8名举人,癸未(1883年)本科会试第103名,会试复试一等第47名,殿试三甲第23名,获联捷进士,朝考一等第25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据《清实录光绪朝实录》记载:引见癸未科散馆人员,得旨……三甲庶吉士蒯光典……俱著授为检讨。李荫銮……冯汝骙……俱著以部属用。在翰林院深造3年后,丙戌(1886年)散馆,冯汝骙奉旨以部属用,签分户部主事。查阅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清宫保存有冯汝骙的5份档案,记录了其升迁轨迹。光绪十二年(1886年),经推荐,他参加军机章京选拔考试,录取32人,冯汝骙位于其中第16名;光绪十五年(1889年),“因恭办大婚典礼”得“赏加”四品衔。光绪十八年(1892年),他成为军机章京和方略馆纂修官。光绪二十年(1894年),因“恭逢万寿庆典”,奉慈禧太后“懿旨”,又“赏加”三品衔。 

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起,冯汝骙离开京师地区,辗转全国各地,纵横驰骋、叱咤风云,连连得到上级的赞扬与推荐。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山东巡抚张人骏“以才长心细,勤政爱民等语保荐”。半年之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另一山东巡抚周馥“以识力闳毅,能见远大等语保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五月,权倾一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以器识开朗,才具优长,于时务极为留心,于政体尤为通达等语保荐”。冯汝骙得到这么多要人的保荐,迅速地升为封疆大吏,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浙江巡抚,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任江西巡抚。 

《清史》卷470记载:“(光绪)三十四年,移抚江西,整税务,省不急,官称治办。朝议方厉行新政,乃复察民情,量财力,从容施设,士民安之。”冯汝骙任江西巡抚时,整顿税务,推行新政,深入调查,体察民情,了解百姓需求,量力而行,反省过去,不急不躁,从容施政,军民皆安居乐业。《清史》卷470还记载:“(宣统)三年,武昌变起,下游皆震。南昌军相应和,胁汝骙为都督,号独立,峻拒之。赣人故感其贤,导之出,至九江,乃仰药以殉。诏旨轸惜,谥忠愍。”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革命风暴席卷长江下游、江浙大地,南昌新军纷纷响应,革命党人规劝冯汝骙任江西都督,宣布独立,遭到冯汝骙的严厉拒绝,江西乡绅没有强人所难,送他出南昌,行至九江,服药自尽。清廷诏谥“忠愍”。 

冯汝骙早年在升任三品会典和方略馆纂修官兼总校官时,著有《汉字档册纂辑》,在江西时编写《江西办理交涉民教词讼档案》四卷,为国家图书馆收藏。冯汝骙在公余之暇,以诗言志,《开封市志》记:“冯汝骙工诗,《中州诗征》曾选录其诗作。”他还研究训诂,著作颇多。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