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程·辉煌业绩】大李庄村:传承红色精神建设美丽家园
红色记忆代代相传,红色精神历久弥坚。在距离杞县县城南30公里的板木乡大李庄村有一处芝圃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旧址。
【红色历程·辉煌业绩】大李庄村:传承红色精神建设美丽家园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作者:李晨翀 发布时间:2021-12-07 09:13:28

全媒体记者李晨翀

核心提示

红色记忆代代相传,红色精神历久弥坚。在距离杞县县城南30公里的板木乡大李庄村有一处芝圃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旧址。12月3日,开封日报报业集团体验式全景报道“红色历程·辉煌业绩”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专题报道组来到杞县板木乡大李庄村,在杞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常峰的带领下详细了解芝圃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刻感受这个革命村落发生的精彩蝶变。

芝圃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旧址。全媒体记者 李清然 摄

在板木乡大李庄村村委会一旁的广场上,竖立着一块黑色的石碑,上面刻有“芝圃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旧址”字样。12月3日,在这块石碑前,常峰生动地向报道组讲述了大李庄村在抗日战争时期走过的那段峥嵘岁月。 

革命旧址承载红色记忆

1944年8月15日,水东地委、专署在水东根据地中心区杞南大李庄村召开党政军群众2000多人的大会,庆祝水东根据地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芝圃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会上宣布撤销杞南办事处,建立芝圃县抗日民主政府,原杞南办事处所辖各分会组建为区政府,县长王建一,秘书张茀承,下设四个科局:财粮科科长为崔跃华,民政科科长为张子敬,武装科科长为金石,公安局局长为赵一欣。同时,中共杞南县委员会改名为中共芝圃县委员会,书记王建一,组织部部长任秀铎,宣传部部长赵舒天,抗联主任张柏园。杞南县大队改建为芝圃县大队,王建一兼政委和大队长,副大队长王其法,副政委杨侠生。芝圃县所辖区域为杞县南部、太康县北部和通许县东部地区。 

常峰介绍说,芝圃县抗日民主政府是以早期革命领导人吴芝圃的名字命名的县政府,它的成立彻底废除了国民党政府的保甲制度,建立了行政村委员会,实行群众民主选举村长。它不仅是政权名字的改变,更标志着水东抗日根据地进入了巩固发展的新阶段。芝圃县抗日民主政府是特殊时期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正式建立的抗日民主政府,它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的中流砥柱,坚持和不断加强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是取得抗日胜利的根本保证。因此,该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的发现对研究杞县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李庄村是减租减息群众运动试点 

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常峰告诉报道组,在抗日战争时期,芝圃县大李庄村曾是减租减息群众运动试点,起到了推动水东地区减租减息群众运动的关键作用。 

据了解,1944年8月,芝圃、克威、达生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减租减息群众运动逐渐开展起来。同年10月,赵舒天带领工作组到圉镇区程庄村搞减租减息试点,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团体,开展减租减息群众运动,总结经验,指导全县。1945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科科长李新率工作团来杞县。李新兼任芝圃县县委书记,到芝圃县大李庄村搞减租减息试点,贯彻中央指示,传播华北根据地的工作经验,推动了水东地区的减租减息群众运动。地委副书记李中一、副专员郑华在大李庄村召开各县党政负责人、抗联主任会议,学习政策法令和推广华北减租减息经验,布置全区工作,减租减息工作便在水东地区全面展开。 

中共芝圃、克威县委在减租减息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克服工作组或干部中的“恩赐”观点和包办代替作风,以中共中央政策法令作为发动群众的武器,以群众运动实施政策法令。对少数捣乱破坏、反对减租减息的恶霸地主、富农、高利贷者,依法开展说理斗争。当时,芝圃县有一个人称“赵大先生”的恶霸地主,减租中明减暗不减,并以抽地威胁佃户。芝圃县委报经地委批准,在孙庄村召开3000多人的群众大会,向恶霸地主赵某开展说理斗争。李中一、郑华等领导人和各县区党、政、军、群众团体负责人及农村积极分子参加大会。会上,受苦受难的佃户和受害群众纷纷登台揭露恶霸地主赵某作威作福、为害群众和破坏减租减息的罪行。在事实面前和群众运动声势的威慑下,赵某威风扫地,低头认罪。这次斗争大会是一个现场会,也是一个训练班,使广大干部进一步学习了党的政策及发动群众的实践经验;使广大贫苦群众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提高了觉悟,解除了顾虑,积极投身于减租减息群众运动中去。同时,也震慑了一些恶霸地主。这次大会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运动在杞县乃至水东地区全面展开。 

常峰介绍说,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在政治上动摇了封建统治,改变了贫雇农的地位,逐步形成了贫雇农在农村中的优势,有力促进了抗日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在经济上削弱了封建剥削,贫苦农民从中得到了实际经济利益、改善了生活。广大农民迸发出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和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各村民兵、农会、青抗先、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群众组织纷纷成立。杞县地方武装发展到芝圃、克威、达生三个县大队和14个区队1000多人,水东地区的地方武装也由千余人发展到8000多人,建立了7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使这一孤悬于敌后的游击区发展成为以睢县、杞县、太康为中心,包括兰封(兰考)、民权、宁陵、陈留(开封)、通许、尉氏、西华、扶沟、淮阳等14个县的水东抗日根据地。 

大李庄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乡村振兴。 全媒体记者  李清然  摄 

群策群力 建设美丽家园 

作为革命老区村,大李庄村这个受过红色洗礼的小村庄,如今正焕发着新生机。 

庭院里,五颜六色的花朵散发着芬芳,一棵棵苹果树上挂满了红红的果实;室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这是大李庄村村民孙连峰家的小院。这个并不奢华的农家小院,处处焕发着“美丽庭院”的光彩。 

“家里干净了,看着也舒服,只有‘小家’干净了,整个村庄的环境才会更好。”在大李庄村村干部的带领下,报道组来到了孙连峰的农家小院,面对众人,孙连峰颇有体会地说。 

事实上,通过当天的实地走访,报道组了解到,在大李庄村,像孙连峰家这样的“美丽庭院”还有很多。大李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朝阳告诉报道组,近年来,大李庄村积极发展大棚经济和特色农业,助推产业振兴;扎实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培育文明乡风,稳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美丽宜居、村富民强的新乡村。该村还十分重视对村庄传统建筑、古树、古桥、古井等的保护与修缮,使村庄成为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历史底蕴的有效载体,让历史文化村落活起来,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窗口。 

在村容村貌提升方面,大李庄村着重开展清理河塘沟渠、垃圾、畜禽粪污、残垣断壁和废旧广告牌和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的村庄清洁行动。该村还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此外,大李庄村还开展了“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号召村里的广大妇女积极行动起来,把家布置得温馨、有诗意。同时,也通过小家美带动了村庄美,让村庄从“里子”到“面子”都更具神韵。 

如今的大李庄村,一张张庭院美图正持续秀起,一户户“美丽庭院”被竞相效仿,一场“庭院革命”走进千家万户,一幅多姿多彩的美丽宜居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专题报道组在大李庄村采访。 全媒体记者  李清然 摄

人物特写

板木乡科技副乡长、乡贤杨勇: 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全媒体记者李晨翀

在大李庄村的一排排温室大棚内,一簇簇绿油油的荠荠菜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娇翠欲滴,村民正在用铲子收割荠荠菜。

杞县板木乡科技副乡长、河南省侬宜乐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乡贤杨勇向报道组记者介绍说,这种荠荠菜绿色无公害,而且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通过合作社的脱水深加工,产品供不应求,大都销售到了思念、三全等知名食品公司。报道组记者了解到,该合作社是以周边群众为主、贫困户优先,以订单模式进行收购,整合了大李庄村、北张庄村等周边村庄的土地资源,目前,在板木乡,荠荠菜的种植面积有20多公顷,收获季节临时用工200余人。近年来,侬宜乐专业种植合作社利用种植蔬菜的特色优势,不但有效调整了板木乡的种植业结构,而且增加了就业岗位。在杨勇的带动下,大李庄村、张庄村的不少农民、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加入到科技种植高效农业的队伍中来。

谈起今后的打算,杨勇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今后,我们合作社将因地制宜,在打造名优特新上有所作为,以特色占领市场,让更多群众得到实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记者手记

红色基因薪火传 干群齐心筑家园

全媒体记者李晨翀

革命旧址承载着革命岁月的红色记忆,而历经沧桑的大李庄村洗尽铅华,不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在大李庄村采访时,记者深深感受到,从坑坑洼洼到平整宽敞,从脏乱到干净有序,从破旧毛胚房到宽敞整洁的美丽庭院,从解决温饱问题到促进产业发展,大李庄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红色基因薪火传,干群齐心筑家园。从1944年这里建立水东根据地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芝圃县抗日民主政府至今,几十年过去了,大李庄村的村党员干部群众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创新发展思路,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红”土地上奋力书写着美丽乡村的答卷。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