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86岁的王士荣: 退而不休关注菊花产业发展
上河园参赛的菊花有独本菊、九本菊、十六本菊、案头菊等60多个品种,这是今年的第二次评比,是花开得较晚的一批。”王士荣说,评比组的成员都是经过挑选的老园林高工和技师,由5~7人组成,采取排队对比的方法,就是将同一个品种的菊花放在一排,评委优中选优进行评选。  从事园林工作几十载,虽然退休已20多年,但王士荣退而不休,始终关注着开封菊花,关注着菊花产业的发展,真可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86岁的王士荣: 退而不休关注菊花产业发展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作者:王兰兰 发布时间:2021-11-27 10:28:47

全媒体记者 王兰兰

“这盆‘国华香风’开得漂亮,可以给个一等奖,这盆捆扎得不太好,定个三等奖吧!”近日,在清明上河园菊花评比现场,一位身体硬朗的老人正在组织园艺师对菊花进行评比。这位老人叫王士荣,尽管今年已经86岁,但说起话来依旧中气十足,思维清晰有条理。退休后,他继续发挥余热,做自己喜欢的事——每年参加两次菊花评比。 

王士荣是市园林处原副处长,这位老“园林人”先是在西安林业设计院工作、生活了近20年,回到开封后又在市绿化队工作了13年,1985年至1995年任市园林处副处长。而这10年,正是我市菊花产业起步的阶段。“今年已经是第39届了,时间过得好快。我记得,第一届、第二届菊会还是在禹王台公园举办的。”王士荣说。作为一名园林高级工程师,王士荣和菊花打了一辈子交道。 

说起开封的菊花,王士荣如数家珍。王士荣告诉记者,1983年开封举办了第一届菊花花会,前两届菊花花会规模较小,第三届就搬到龙亭公园举办了,并动员社会各单位和个人参加。1985年,王士荣带队到上海参加第二届中国菊花品种展览会。“当时我们已经办了3届菊花花会,还没有走出开封。我们想着,既然错过了第一届,那就在第二届大放异彩。当时,园林系统种菊花的好手大多随队到了现场,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备一争高下。”王士荣说,“谁知道,最后就获得了几个铜奖和优秀奖。”回来后,开封养菊人加强学习与交流,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1989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菊花品种展览会上,开封参加了25项比赛,获奖22项,其中“案头菊”“塔菊”“多头菊”“独本菊”“百菊赛”等7项获金奖,其余获银奖10项、铜奖5项。开封获金奖数第一,奖项总数第一,总分第一。在第四届中国菊花品种展览会上,开封菊花又以7项金奖再度荣获金奖数第一。自此,开封菊花在全国声名鹊起。而1999年参加昆明园博会后,开封菊花真正“甲天下”了。 

退休后,王士荣依然关注着开封菊花的发展,受邀到清明上河园担任顾问,并组织每年在清明上河园举办的菊花评比活动。王士荣告诉记者,开封举办菊会、比赛斗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为了继承发扬斗菊这一传统民俗,每年菊花文化节期间我市都会开展赛菊、斗菊活动。后来,开封菊花花会升格为全国节会,开封菊花名扬天下,这和每年举行的菊花评比分不开。因为菊花评比不仅给予获奖者名誉和物质奖励,而且进行技师评定,这对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王士荣说。菊花评比已有几十年了,原来每年在菊花文化节期间只进行一次评比,后来为了提高养菊人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艺,并使更多的游客在菊花文化节期间观赏到争奇斗艳的菊花,就改一次评比为两次评比。第一次为菊花文化节10月18日开幕之前,第二次为11月上旬。斗菊时,把参赛菊花统一编号,逐棵逐盆进行比斗,评出一、二、三等奖,最后为获奖菊花带上有得奖名次的大红花,并摆放在菊会精品展台和广大游客见面。 

“今年在清明上河园参赛的菊花有独本菊、九本菊、十六本菊、案头菊等60多个品种,这是今年的第二次评比,是花开得较晚的一批。”王士荣说,评比组的成员都是经过挑选的老园林高工和技师,由5~7人组成,采取排队对比的方法,就是将同一个品种的菊花放在一排,评委优中选优进行评选。 

从事园林工作几十载,虽然退休已20多年,但王士荣退而不休,始终关注着开封菊花,关注着菊花产业的发展,真可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他把自己的经历和对菊花的研究都记录下来,帮助后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开封菊花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