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郑开大道通车15周年: 双城同心向未来
2006年11月19日,连接两市,双向10车道的郑开大道正式建成通车,迈出了郑汴一体化发展的实质一步。 
郑开大道通车15周年: 双城同心向未来
来源:开封网-开封日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1-11-26 08:32:55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实习生 常思扬

郑开大道冬日美景(3251249)-20211126084151

核心提示

同饮黄河水,同为名古都,郑州和开封自古地缘相邻、人文相亲。

2006年11月19日,连接两市,双向10车道的郑开大道正式建成通车,迈出了郑汴一体化发展的实质一步。 

15年来,大道两侧的变化日新月异。 

15年来,郑州、开封两地携手同心,深度对接。 

15年来,两地的发展日益紧密、愈加繁荣,开启了一个融城、同城的新时代。

郑开大道冬日美景(3251251)-20211126084155

牵手开拓新天地

11月下旬,尽管早已入冬,但郑开大道两侧的银杏、杨树等却如同染上了金黄的色彩,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迷人。一辆辆挂着“豫A”“豫B”以及“豫V”牌照的汽车沿着郑开大道疾驰而过,东来西往,好不热闹。

15年前,全长39.2公里的郑开大道于2006年11月19日建成通车。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郑汴一体化发展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成为郑开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重要支撑。

缘何要郑汴一体化发展?郑汴一体化构想是怎么诞生的呢?谈到郑汴一体化,人们经常提到两个人,一位是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另一位是原市建委副主任宋喜信。1996年,在开封市委、市政府与河南大学举行的共建座谈会上,耿明斋提出,开封的发展不应独立于郑州之外,应尽量依托郑州的优势来发展。2003年,耿明斋组织中原城市群课题组研究中原城市群的建设,并于2004年4月发表了《关于建设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提出以郑汴一体化为切入点,逐步推进中原城市群的一体化建设。在近两万字的文章里,他比较系统地提出了郑汴一体化的概念,引起社会尤其是媒体对这一问题的持续关注。宋喜信在2000年8月举行的加快河南省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发展研讨会上提交了《从河南省城镇体系格局看开封市城市发展策略》的报告,提出了郑、汴、洛“轴心城市”一体化发展机制的设想。2001年,宋喜信在《开封城市策论》一书中再次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此后,他和徐铁滚等合著的《建议构建郑汴联合体型城市》一文被《河南经济参考》转载。

在这两个人的背后,是他们代表的强大的民间声音。从民间到官方,郑汴一体化的思想脉络在关注中逐渐清晰。2005年,郑汴一体化由民间议题转变为政府行为。2005年4月17日,省发改委受省委、省政府委托,在郑州召开中原城市群规划开封专题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中原城市群规划中先后两次提到一体化概念,这是官方正式认可的郑汴一体化。

2005年9月12日,省长办公会研究郑州至开封快速通道的初步建设方案,标志着郑开大道建设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2005年10月25日,省政府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优先推动郑汴一体化,全面加强郑汴两市在功能、城区、空间、产业、服务、生态6个方面的对接。在随后的中原城市一体化规划中,郑汴一体化被作为“中原城市群建设的突破口、郑汴洛工业走廊的重要支撑”。

郑开大道冬日美景(3251254)-20211126084203

2006年11月19日,连接郑州和开封的郑开大道正式建成通车。

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郑汴一体化首次作为国家战略提到议事日程,国务院的批复中强调推进教育、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电信、金融同城。“郑汴一体化”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郑开大道开通15年来,郑州、开封两座城市以隔空拥抱的姿态,默契地相互靠近。在郑开大道开通后,随着郑汴融城步伐的不断加快,郑州、开封两地之间的物流业发展迅速,往来两市的货运车流量迅猛增长。于是,构建一条专业物流快速通道被提上日程。为方便郑州、开封两地交通往来,助推两市经济快速发展,两市联手开工建设了郑汴物流通道,这标志着我省结束了无专业物流通道的历史,开启了两地经济交流新时代。

从2013年的郑州、开封共用0371区号,到2014年的郑开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从2016年连接郑开两市的郑徐高铁开通运营,到河南省沿黄快速通道建设的快速推进……两市携手共进,深度对接,为两市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形成了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也给整个区域发展带来示范效应。

两座城市一个家

郑汴一体化,是河南区域协调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导、标志和龙头。郑汴一体化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为两城百姓带来了各种便利,也带动了两市的发展,实现了“1+1>2”的效应。 

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再次为郑汴一体化的推进加入了“催化剂”。《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提出“一核”,即郑汴港核心引擎区,打造郑州大都市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将开封纳入“郑汴港核心引擎区”,对开封以及两市一体化发展而言,又是一次发展机遇。 

站在郑州大都市区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新起点上,在实现电信、金融同城等“五同城一共享”基础上,在全省推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郑汴一体化将在“中部崛起”“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等战略中,发挥品牌优势、消费中心优势、国际化功能优势等“三大优势”打造郑州大都市区“文化核”,推进空间规划、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和产业“五个一体化”,继续走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前列。 

2018年,从我市直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快速通道——开港大道开封段建成通车。这条总投资19.4亿元、全长57.3公里的一级公路,为郑(郑州)汴(开封)港(郑州航空港区)“黄金三角”画上坚实底边。 

郑开大道冬日美景(3251253)-20211126084201

郑汴一体化开启了一个融城、同城的新时代。郑州、开封的同城融合之路,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为两市的发展增添了活力。郑汴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一体化进程持续加速,两市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其中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在郑开大道开通的前一年2005年,开封全市生产总值为400亿元。2020年,开封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300亿元,增幅连续5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改变了经济总量连续16年全省排名第13位的历史,提升2个位次,进入全省第二方阵,提前两年实现了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与之相伴的是开封民生得到改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美丽、幸福和谐的开封,正以勇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崭新姿态崛起于中原大地。 

“双城族”像钟摆一样,在两个城市间摆动:平时在一座城市工作,节假日或下班后在另一座城市与家人相聚。随着郑汴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交通的便利,郑汴两市的“双城族”越来越多。10年来,越来越多的两市市民突破城市界限,实现工作、生活、休闲、置业、消费的“同城化”,在两座城市间演奏出悦耳的“音符”。 

近年来,高房价和城市扩容带来生活成本的快速加大时,“双城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在北京,大兴、房山等远郊地区随着地铁线路的开通成为年轻一代购房的首选之地。很多人考虑在一线城市工作,在二线城市买房,“双城生活”模式开始显现。在郑州,“刚需”一族到中牟甚至开封买房早已不是新鲜事。 

郑州和开封,相距仅70公里,早在2006年郑开大道开通之前,两地市民的往来就已经十分频繁。随着近年来两地在电信、交通、金融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两座城市一个家”已经成为不少人的体验。 

随着城铁、高铁的相继开通,“半小时经济圈”呼之欲出,城市间的交通逐渐变为城市内的通勤交通。对两座城市而言,“半小时经济圈”真正让人们交流变得低成本,尤其是心理上的低成本,郑开两座城市在一起碰撞交流所带来的经济和商业效益,带来大城市那种思想经济方方面面的扩展和蜕变,这种蜕变是本质上的变化。 

郑州向东,开封向西,一条大道谱写了15年的“双城记”。

1A9A6246(3250879)-20211126082140

宏伟蓝图渐舒展

15年,两座城市携手走过。15年来,郑州和开封两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郑汴一体化优先发展战略,“五同城一共享”基本实现,“533”工程深入推进,郑开大道、物流通道、开港大道、科学大道、沿黄大道、郑开城际铁路、郑徐高铁,K2城际轨道快线等基础设施依次落地,郑开科创走廊、开港产业带、沿黄生态带、郑开汽车产业带、文旅带、自贸区等功能载体不断完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框架和产业互补共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整体呈现出要素聚集、内外联动、合作共赢、加速崛起的良好态势,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伴随“郑州都市圈”建设成为河南发展的热点,“郑开同城化”的频频出现,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郑汴一体化以及开封发展的密切关注。 

2021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郑开同城化发展率先突破,建设现代化郑州都市圈”“探索设立郑开同城化示范区”。今年3月发布的《中共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中,明确了176项重点改革任务,其中提到要健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探索设立郑开同城化示范区。 

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明确要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这为郑开同城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6月初,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兰考调研时,就兰考县的改革发展等问题,明确提出把兰考县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等方面深入研究、统筹推进。 

10月2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省人民会堂隆重开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郑开同城化,并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被写入了党代会报告。 

郑开大道冬日美景(3251252)-20211126084158

从郑汴一体化到郑开同城化,称呼上的变化意味着什么?未来,郑开同城化该往什么方向继续发力?郑州、开封在同城化的路上会为中原城市群格局带来什么惊喜? 

面对重大历史机遇,开封积极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不等不靠,积极对接、主动谋划,已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强调郑开同城化示范区建设是开封2021年、“十四五”乃至长远发展的重大机遇,要建立健全强有力高位推进领导机制,制定完善工作要点,强化各个层面的常态化紧密对接,细化量化成每月、每季度工作任务,成熟一件落实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不断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成果。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带队多次到郑州沟通对接,围绕推进郑开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目标定位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市人大、市政协也积极同郑州市沟通交流,并就携手合作、协同发力,助推郑开同城化发展达成了系列共识。我市各相关单位多批次到省有关部门、郑州市具体沟通工作,全面形成高质量推进郑开同城化的强大合力。两市将深入推进规划同城、交通同城、产业同城、生态同城、公共服务同城,完善两市工作对接机制,共同探索出一条区域优势互补、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同城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对郑开同城化,开封有着自己的深入思考与谋划:推进国土空间共谋共绘,实现规划一张图、要素供给同城化;推进交通互联互通,适度超前谋划郑开同城交通基础设施,扩容轨道交通、加密路网、建设快速通道、推进公交同城化,实现郑开交通一体、深度联通;推进产业共引共链,重点发展郑开之间已经成形的开港经济带、郑开科创走廊、沿黄生态带、大运河文化带等4个较为清晰的产业承载带;推进生态共保共治,围绕黄河生态屏障、郑汴港生态绿心、河湖水系连通和生态廊道建设,构建郑开多层次、密网络、功能复合的生态空间格局;推进公共服务共认共享,以均衡普惠为导向,加快推进优质教育共享、医疗机构协作、文化体育联动、智慧大脑共建、区域社保统筹、要素自由流动,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今年5月,“郑开同城   自贸通办”正式启动。自此,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开封两片区实现涉企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跨片区通办。首批通办事项共255项,涵盖企业设立、项目建设、企业经营、注销等企业全生命周期,包括外商投资公司设立登记、税务登记、企业投资备案、原产地证书签发、出口退(免)税等。今后,郑州、开封两片区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实施更多涉企通办事项,不断提升两片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此外,开封市社保卡也实现郑开公共交通“同城应用”,这是开封市支持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高质量推进郑开同城化的有效举措。 

兰考位于开封东部,具备深度融入郑开同城化发展的客观条件,当地群众对融入郑开同城化发展的愿望强烈。近年来,兰考持续弘扬焦裕禄精神,深入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2020年,兰考全县生产总值突破380亿元,增速位居河南省县域前列,位列全省县域制造业30强,连续两年入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具备联动周边县区更好支撑郑开同城化发展的现实基础。 

郑开大道冬日美景(3251250)-20211126084153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与郑州市、省直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在较短时间内就初步完成了方案和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兰考加快融入郑开同城化进程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兰考已初步编制了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的总体方案,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生态、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等多个方面,制定了5年至15年的详细指标体系,打造“一区”——郑开同城化东部示范区,“一带”——黄河生态文旅带,“两廊”——北部科创走廊和南部产业走廊,“多点”——发挥兰考现代家居、绿色食品、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产业特色优势的总体格局,在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等方面建立规划对接,优化要素配置,“连汴融郑、提级扩能”,推动兰考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融入郑开同城化发展。 

郑开大道,一臂挽双城。从郑开一体化到郑开同城化,郑开大道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而随着郑开同城化的快速推进,郑州、开封两市未来必将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上图片均由全媒体记者姜菡摄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