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百姓茶坊 > 正文
说葫芦
​中秋假日回老家省亲,岳父家刚建了新房,从旧房上拆下来的旧砖破瓦堆了半个院子,也没空清理,几乎被葫芦秧全覆盖着。虽然过了繁盛期,叶子黄绿,居然还擎着几朵已经有些萎缩的白花。大大小小结着好几个毛茸茸、绿莹莹的葫芦,还有一个大的、颜色刚刚泛白,即将变老的葫芦。
说葫芦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作者:赵凡聚 发布时间:2021-11-08 11:42:35

中秋假日回老家省亲,岳父家刚建了新房,从旧房上拆下来的旧砖破瓦堆了半个院子,也没空清理,几乎被葫芦秧全覆盖着。虽然过了繁盛期,叶子黄绿,居然还擎着几朵已经有些萎缩的白花。大大小小结着好几个毛茸茸、绿莹莹的葫芦,还有一个大的、颜色刚刚泛白,即将变老的葫芦。

妻子的姐妹们都来了,还有内弟一家,叫我姨夫、姑夫的外甥、外甥女、侄子、侄女一大帮,见我认真地盯着葫芦看,有几个好奇地走过来问“看啥哩”,我指着眼前的葫芦,答道:“看葫芦。”他们的目光顺着我的手指看向葫芦,有的问:“西葫芦吗?”有的作答:“不像西葫芦啊。”

固然,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不认识葫芦对他们的生活不会造成任何不便,他们用不着葫芦。但是,由于葫芦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尽管它早已不那么重要了,除了作为乐器葫芦丝的主体组成部分以外,也很难想到它在今天还有什么用,但它的大名在我们的典籍和语言中多有存在。如果不认识葫芦,就很难理解涉及葫芦的语言文字及其表达的思想文化信息。

熟透晒干的葫芦浮力很大,在远古的涉水工具里,古书会提到腰舟。腰舟就是把几个葫芦串起来做的。亚腰葫芦两头粗中间细,可直接绑成一串;普通葫芦则需要先用网兜住再串起来,系在腰间与筐篓周围,即可平安渡水,效果不输今天的游泳圈和救生衣,还可拖带货物。《晋书》记载一个叫蔡谟的人不管什么事都过度防范,现在话说好像有点神经质、强迫症,以至于坐在船上腰间还系着腰舟,引人讪笑。今天看来则是乘船的基本要求,必须的。 

葫芦之作为涉水交通工具,直到现代还被人用着。在河南济源的历史图片展里,我看到转战于黄河岸边、太行山中英武的游击队员,腰里也系着一串葫芦,即古人传下来的腰舟。而腰挂葫芦推网捕鱼的渔民,是我小时候亲眼所见的。他们身后拖着一个大竹筐,筐的外侧也绑着四五个大葫芦,让竹筐浮在水面,承接着网获的鱼虾。 

葫芦在生活中主要用作容器,存放液体或颗粒物。盛水当然可以,但最抢眼的用途还是盛酒装醋。林冲雪夜上梁山时枪杆上就挑着一个酒葫芦。山西人常用葫芦装醋,据说“山西王”阎锡山的士兵被俘宁愿缴枪也不肯缴出醋葫芦。装颗粒物的著名葫芦属于八仙之一铁拐李,他的铁拐上挂着一个大葫芦,里面装着万应灵丹,包治百病。太上老君的仙丹也装在葫芦里,结果让孙悟空偷吃个净尽。俗语用“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来表达不能理解一个人的目的与动机。“悬壶济世”是古代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这个“壶”,不是一般的茶壶、酒壶,却是葫芦,药葫芦。 

等葫芦成熟干透,将葫芦从中间纵向锯开,倒掉干瓤、种子,便得到模样大致相同的两个瓢。俗语云“一个葫芦两个瓢”,即此谓也。瓢既来自葫芦,“比葫芦画瓢”自然不失其形。一个人坚持不吐露内心的想法,人们便说他(她)是个“闷葫芦”。而对那些一条路走到黑、油盐不进的死脑筋,又会说他(她)“抱着葫芦不开瓢”。面对一个接一个、解决不完的问题,我们会抱怨“按下葫芦浮起瓢”。 

或许因为葫芦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较大,在文化上的地位也高,日常生活曾经普遍便用,它的知名度远在主要做菜吃的瓠子之上,竟取代了瓠子在瓜类植物中的总冠名权,这一类植物的类名由瓠科更名为葫芦科了。如今,葫芦也基本退出人类生活的舞台,它从文化领域的退出也是早晚的事,植物科代表的再次更名迟早会列上植物学家的日程。 

眼见得那个大葫芦刚刚变白,兀自绿多白少,茸毛还未完全消退,再一掐,还掐得动,不算很老。立即摘下,交给孩子放到汽车后备厢里,带回家,削皮,掏瓤,切片,炒了两顿酸辣葫芦片。酸爽滑溜,和瓠瓜一个味儿,挺好吃的。 

看过葫芦又吃了葫芦,孩子们对葫芦的认识更加全面了,但他们要对葫芦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恐怕还需要更多的文化积累才行。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