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夯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耳熟能详的诗句,从小就教育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粮食浪费现象依然严重。
夯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来源:开封网-开封日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1-11-05 08:11:00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核心提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耳熟能详的诗句,从小就教育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粮食浪费现象依然严重。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国际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态势下,我国要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强化了对节粮减损的刚性制度约束。这份《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怎么实现?节粮减损,我们每一个人又可以做什么?

勤俭节约这根弦不能放松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百姓之盼。 

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足见对粮食安全的重视。“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这样强调。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的“六保”任务,其中一条就是“保粮食能源安全”。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力度,在节粮减损上取得积极成效。 

眼下,正值秋收。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0.65万亿公斤以上,我国实现了粮食生产的18连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已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我们为什么还要强调“节粮减损”? 

粮食流通一头连接粮食生产源头,一头连接粮食消费终端,是确保粮食安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的粮食损失和浪费情况还比较严重。有专家估算,我国现在每年粮食全产业链总耗损率约为12%。管理方式粗放、消费心理不科学和节俭意识淡薄,是造成粮食损失浪费的主要原因。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0年的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350亿公斤以上,接近粮食大省吉林全年粮食产量。 

俗话说,勤勤俭俭满粮仓,大手大脚仓底光。除了生产零售环节的损耗,粮食经过千辛万苦上了餐桌之后,依然遭受惊人的浪费。中科院公布的一项从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餐饮食物浪费量每年在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人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数据显示,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餐,浪费率为11.7%。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35%被浪费,其中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 

这是一组令我们惭愧的数据。自古以来,我们的先人牢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遵循“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但在物产丰富的今天,粮食却遭到如此浪费。 

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国反食物浪费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今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表明粮食浪费现象已引起全社会关注。 

一方面,粮食需求在刚性增长,但是资源环境却在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节粮减损,杜绝餐桌浪费,有利于缓解粮食稳产增产压力,有效提高粮食供给能力。因此,节粮减损就相当于再造“无形良田”。 

粮食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加之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使得全球粮食安全及短缺问题更加严峻。由多家联合国机构联合撰写的《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估计,去年全球大约1/10的人口(8.11亿人)面临食物不足的困境。这一报告指出,在世界多个地区,疫情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危及食物获取,世界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这表明粮食安全仍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难题。 

“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意识,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在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大好局面下,越要时刻铭记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是珍视粮食生产来之不易的成果,更是把危机意识转化为现实行动,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风气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举措贯穿全链条多环节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从这个意义上讲,节粮减损相当于粮食增产,是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内容。 

如今,节粮减损已经成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8个方面提出28条细则,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刚性制度约束,旨在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方案》要求,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节粮减损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基本健全,“光盘行动”深入开展,食品浪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方案》提出,在全链条多环节开展节粮减损行动,瞄准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综合施策,从生产源头管控、储运环节减损、加工利用水平提升到遏制餐饮浪费等方面完善配套衔接,构建“产储运加消”全链条减损体系。做好这些工作,有利于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辟了重要途径。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离不开科技创新。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进一步加大,必须用科技赋能粮食安全,以创新决胜粮食挑战。《方案》将“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单独列为一节,从生产技术支撑、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提升等方面,部署了更加具体、更加细化的举措,包括发展安全低温高效节能储粮智能化技术,提升仓储虫霉防控水平,推广粮食安全储藏新仓型,推进横向通风储粮技术应用等。通过强化创新驱动,可望有效促进节粮减损工作从“软要求”向“硬支撑”转变。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方案》强调,要加强餐饮行业经营行为管理,完善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制度,健全行业标准、服务规范。要落实单位食堂反食品浪费管理责任,鼓励采取预约用餐、按量配餐、小份供餐、按需补餐等方式,科学采购和使用食材。要加强公务活动用餐节约。切实加强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要建立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良好饮食习惯。要充分发挥媒体、消费者等社会监督作用,鼓励通过服务热线反映举报餐饮服务经营者浪费行为。 

节粮减损,重在行动。《方案》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评估机制、执行监管上协同发力,确保节粮减损落到实处、见到成效。要加强组织领导。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坚持党政同责。要完善制度标准。强化依法管粮节粮,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构建符合节粮减损要求、促进粮食节约的粮食全产业链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要建立调查评估机制。探索粮食损失浪费调查评估方法,建立粮食损失浪费评价标准。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相结合的监管体系,综合运用自查、抽查、核查等方式,持续开展常态化监管。 

《方案》还把节粮减损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推进粮食节约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把“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内容。 

总之,保障粮食安全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推动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参与节粮减损,使克勤克俭、戒奢以俭价值理念深入人心,不断夯实夯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开封向餐饮浪费亮出利剑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河南粮食播种面积在全国是第二,小麦是第一,占全国小麦面积1/4,把河南粮食、小麦抓在手里,全国粮食丰收就有了基础。这是河南的贡献、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也是奉献。 

开封地处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已突破300万吨,是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瓜菜重要产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河南省重要的农产品基地。 

确保农产品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政治责任,也是粮食主产区党委、政府应有的担当。市委书记高建军强调,开封各级党委要把粮食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协调各方重视和支持粮食安全工作,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各级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保障粮食安全各项工作。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厘清职责使命,把粮食安全作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一把手”工程,克服粮食安全工作口头重视、措施乏力等问题,推动形成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工作体系;要聚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发展,积极践行“人才兴粮”“科技兴粮”战略,做强做优粮食品牌,做实擦亮粮食生产这张“名片”,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作为粮食生产大市,我市在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同时,把推进粮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持续推进粮安工程,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建立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推广粮食产后减损技术,有效提升了科学储粮减损能力。大力倡导“光盘行动”,加大力度遏制“餐桌上的浪费”,在全社会营造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2021年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所在周是“国家粮食安全宣传周”,开封开展了多项活动,凝聚社会共识,推进节粮减损。市长李湘豫发表了一封致全市人民的公开信。李湘豫在信中指出,全市人民要一起行动,从机关、企事业单位、校园食堂到各类餐饮场所,都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餐饮浪费,让“量力而食”“光盘行动”成为社会风尚。 

近年来,各地都在探索用科技手段减少粮食生产全链条的损耗。今年9月,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现场,耕、播、管、收几大环节的数十种先进设备,都展示了我国在科技节粮减损上的积极行动。 

“过去麦田里常见到有人捡麦穗。现在见不到了,因为麦穗很少遗漏了,节约粮食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做起。”10月27日,正在田里劳作的通许县竖岗镇农民刘大刚对记者说。在我市,农机手加收割机可以看作是粮食颗粒归仓的坚实保障。 

在我市,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环节广泛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幅度降低收割环节损失。而且,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也拥有了较为先进的现代粮食仓储设施,成为推动节粮减损的排头兵。 

在消费领域,我市更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食品浪费行为,让勤俭节约的理念在生活中得以践行。 

市纪委监委出台了《关于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八条举措》,从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管责任、严明纪律规矩、强化监督检查、畅通举报渠道、从严查处问责、推动制度规范、坚持示范引领八个方面,督促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我市还出台了《开封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单位制止餐饮浪费的指导意见》,对开封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单位制止餐饮浪费作出具体部署。市商务部门在全市广泛开展文明餐桌活动,营造和谐文明的用餐文化,倡导文明就餐、节约粮食,不断增强大家的节约意识,并创建文明餐桌示范店、文明餐桌示范街,取得良好效果。 

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则对全市餐饮店、餐厅进行检查,对不文明餐桌行为及时曝光,并建立健全餐饮服务单位诚信档案体系。市场监管部门还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将制止餐饮服务环节浪费行为贯穿于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全过程。我市还充分发挥市餐饮协会作用,加强指导服务,促进行业自律,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为餐饮业常态化工作任务。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农业稳住了,饭碗端牢了,我们就不惧任何风雨,就有了攻坚克难、开拓奋进的底气和信心。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