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在国庆新民俗中读懂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庆节既是国家的生日,也是人民的节日。传唱爱国歌曲、体验红色旅游、开发国庆美食、观看爱国主题电影、与国旗同框……连日来,国庆假期正逐渐成为亿万百姓广泛参与的爱国活动周,广大群众在一系列活动中,厚植家国情怀、共庆新中国华诞。
在国庆新民俗中读懂家国情怀
来源:开封网-开封日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1-10-09 07:31:45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庆节既是国家的生日,也是人民的节日。传唱爱国歌曲、体验红色旅游、开发国庆美食、观看爱国主题电影、与国旗同框……连日来,国庆假期正逐渐成为亿万百姓广泛参与的爱国活动周,广大群众在一系列活动中,厚植家国情怀、共庆新中国华诞。

这些精彩活动都是人民群众自发表达、主动参与的新民俗。国庆新民俗的精神内核是爱国主义,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方面面与爱国主义情怀的有机统一。

1A9A5275(3107475)-20211001074753.JPG

新民俗中饱含爱国情

有一种感动,叫“中国红”;有一种骄傲,叫“五星红旗”;有一种表白,叫“我爱你中国”。 马路两旁、学校广场、商户门前、公交车上、居民家中……国庆假期,我市大街小巷悬挂起鲜红的国旗,鲜艳的“中国红”随风飘扬,在蓝天的映衬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挂国旗,和春节贴春联、吃年夜饭一样,正成为开封人的新民俗。 

“你家挂国旗没有?”国庆节前后,这句话成了开封人见面的问候语。在嘉泰新城小区,记者走进了市民郭明月的家中,只见她家摆放和悬挂了十多面小国旗,既庄严隆重又十分喜庆。郭明月是一位退休教师,也是一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郭明月说,这几天,她教会了孙女哼唱《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国歌曲。“有国才有家,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相信每一位国人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骄傲和自豪。”郭明月说。 

国旗,代表着一个国家,神圣而庄严。任何一个市民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内心都会燃起浓浓的爱国情。如今,从政府机关到商户、普通市民家门口,从人们远远地仰望到近在咫尺,国旗在人们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人们对于国旗的喜爱越来越多地表现在实际生活中。这说明自发挂国旗、与国旗同框等行为,正是广大市民最朴实的爱国表达。 

在我市大街小巷,沿街商户自发挂上国旗,处处洋溢着欢度国庆的热烈气氛。“挂国旗是一种自豪!”10月1日,在书店街经营一家小店的张玉涵表示。国庆假期,书店街整整齐齐挂着两排国旗,记者走进一家茶品店,发现店内显眼位置挂着鲜红的国旗。“挂上国旗,是打心眼里感谢我们的国家有和平的环境,感谢开封的市容市貌变得更加靓丽。”店铺负责人刘曼婷说。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民族有力量。”迎风飘扬的国旗不仅让开封更加美丽与温暖,也唤起了市民更多的爱国情怀。很多市民和游客经过挂有国旗的路段、商家门口时,纷纷驻足拍照。不少人和国旗合影后会发到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掀起了一股“打卡热”。“真好看,国庆节的氛围越来越浓了”“每天都从这里经过,今天与小伙伴还特意和国旗来了张合影”“看到满城的红,我只想说,我爱开封,我爱祖国”……一面面五星红旗,激发了开封人的浓浓爱国情。“每次走在国旗下,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让我心潮澎湃,时刻提醒着自己,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格外珍惜。”市民刘家凯对记者说。 

五星红旗随风摇曳,鲜艳醒目,把街道映衬得朝气蓬勃、分外红火。一抹抹“中国红”流动在大街小巷,点燃了开封人火热的爱国情。 

我市各大景区纷纷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国庆氛围更加浓郁。10月1日,龙亭景区内随处可见北宋九帝为游客送去的小国旗和红色气球。一面面五星红旗飘扬在景区各个角落,那一片片的“中国红”分外耀眼!当天,记者在开封府景区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与“包大人”一起,挥舞五星红旗、歌唱祖国,欢度国庆。在《开衙迎宾》表演结束后,“包大人”、众“衙役”与手持小国旗的游客一起,挥舞着国旗歌唱祖国。一面面五星红旗随风飘扬,悠扬的歌声响彻包公湖畔,为祖国献上了节日的祝福。 

每年10月,正是古城开封满城菊花飘香的季节,风姿卓越的菊花,不仅扮靓了古城、芬芳了中国,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今年10月18日,中国开封第39届菊花文化节将盛大启幕。本届菊花文化节以“风华百年·菊香中国”为主题,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植百年红色基因,立足千载宋风菊韵,深入阐释家国情怀,全面展现开封灿烂的历史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靓丽的城市面貌、美好的发展前景,让人们在赏菊品菊的同时,走近开封、了解开封、爱上开封。 

国庆假期,记者看到,位于入市口和重要活动沿途主要节点的菊花景观已经布置完成,这些绿化景观充分营造了建党百年和国庆的喜庆氛围。 

这个“国庆档”,《长津湖》等优秀国产大片集中上映,我市各电影院人气持续火爆,很多观众前往影院观看,在浓浓的国庆氛围中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看了电影《长津湖》,感到非常震撼,这个国庆假期没有安排省外出游,带儿子到市区和兰考的红色景点参观,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先烈的敬意。我们想告诉他们,如今国家强大了,这繁华盛世如你们所愿,祖国不会忘记,我们没有忘记!” 

记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许多市民纷纷在红色景点前“打卡”留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彭菁菁在这个国庆假期观看了《长津湖》,并参观了我市的红色旅游景点。随后,彭菁菁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称,重温革命前辈战斗的故事,真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红色景点“打卡”,为烈士献一束鲜花,在留言簿上写一写自己的感悟,都让这个国庆假期变得格外有意义。 

这个国庆假期,开封人和全国人民一道,畅享主题活动、齐唱爱国歌曲、高挂五星红旗、饱览秀美景色、欣赏优秀大片,在浓浓爱国氛围中共享国庆新民俗。

1A9A5231(3107457)-20211001074746.JPG

同吃“国庆面” 共祝祖国好

节日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节日与民俗相伴相生。在中国文化中,节日往往伴随着饮食文化,一些传统节日和饮食文化是密切相连的,食物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期望。 

“过生日总要吃碗长寿面,国庆节为祖国庆祝生日,吃一碗‘国庆面’,意头好,在古城开封吃,特别有感觉。”10月1日中午,在东司门附近一家面馆,前来吃“国庆面”的驻马店游客张振轩,一边给家人端面一边说。记者在这里看到,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烩面陆续端上桌,一股肉汤的香气扑鼻而来。这个国庆假期,张振轩带家人来开封旅游,到开封的第一顿饭就是烩面。这天中午,他和家人用吃面的形式为祖国庆生。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过生日吃什么?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是面。对我们的国家而言,国庆就是生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代表了旧时代的终结,同时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每年国庆假期,就是这个新时代的光辉印记。 

国庆节既是国家的生日,也是人民的节日。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衷心祝福。如今,国庆节吃一碗面为祖国庆生也成为人们喜爱的一项新民俗,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咱老百姓过生日,要吃一碗面条,这是一种传统习俗。带着家人在国庆节吃面,既是为祖国庆祝生日,也蕴含着‘国庆吃面,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张振轩感慨地说。 

南人食米,北人吃面。面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食用历史悠久。公元3世纪初,中国的书籍上已经有了关于面条的记载。面条起初被称为“汤饼”。面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长长久久、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面与绵同音,而且面条长而瘦,寓意“长寿”。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全国1/4的小麦产自这里,有制作面食的原料优势。在这片历史悠久的中原大地上,勤劳淳朴的河南人民,世世代代都在创造和享用着独具特色的美味面食。 

对于河南人来说,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面,是一种享受、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念想。特别是在开封,饮食文化悠久,不仅有数百道经典豫菜,而且面食品类就有上百种,不仅有远近闻名的尉氏烩面,街巷里还遍布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开封拉面。在宋代,开封是一座“面条之都”,这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业街,商业街上鳞次栉比的食肆比欧洲大型餐馆的出现早了500多年。手擀面、刀切面、拉面……食肆中主流的面条做法就有30多种。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内地的面条,又从这里向北向东传播,进入蒙古、韩国和日本,向南进入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面条文化席卷东亚及东南亚各地。 

人们在生日时吃面,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在国庆节吃面,更是为了祝福祖国国运绵长、国泰民安。伴随着“国庆吃面,国泰民安”新民俗倡议的提出,开封各地纷纷推出“同吃国庆面”“一碗国庆面 一分爱国情”等活动,为祖国庆生。 

国庆假期,不少开封人下馆子时,特意点上一碗“国庆面”,为的也是喜庆祥和的“热闹劲儿”,充分表达了中华儿女“同愿国运绵长,共祝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国庆新民俗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强大,感觉很自豪、很幸福。在国庆节这天吃‘国庆面’意义非凡,祝福祖国繁荣富强、越来越好。”10月1日中午,市民陈新伟在微信朋友圈里秀出了自己给家人做的“国庆面”,并附上一段充满感情的文字。 

“国庆吃面的新民俗非常好,家人过生日都会吃长寿面,国庆节当天吃一碗面是为了表达我们对祖国最真挚的祝福。”市民周然给家人做的是番茄鸡蛋面,红彤彤的番茄与金灿灿的鸡蛋搭配,看上去特别喜庆。 

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饮食文化不仅仅是吃,还被赋予了一些寄托、美好的祝愿。从民俗文化来讲,这是一种文化传承。国庆节为祖国吃碗庆生面,其中饱含着悠长的爱国情怀,是人们对祖国真挚情感的表达,抒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相信“国庆吃面,国泰民安”的新民俗,将会被发扬光大。 

民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镶嵌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文化密码,发挥着维系社会秩序、丰富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1A9A5263(3107505)-20211001074801.JPG

让新民俗载着爱国主义扬帆远航

普天同庆,国泰民安。国庆假期,全国各地群众“同吃一碗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2华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人潮涌动;从都市广场到郊野山乡,升国旗、唱国歌;绣国旗党旗……连日来,一批爱国新民俗蔚然兴起,自带“流量”、“吸粉”无数。举国上下,欢度国庆的氛围分外浓厚,全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国庆假期成了“爱国周”。 

我们已走过极不平凡的72年,当最广大的人民把对激情燃烧岁月的感念和致敬,化为一件件喜闻乐见的新民俗、一项项催人向上的新风尚,意味着为伟大祖国继续拼搏奋斗、为幸福生活继续加油打拼,已经成为融入血脉的行动自觉。 

说到底,国庆新民俗的精神内核是爱国主义,通过“爱国主义+传统习俗”,演变发展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爱国活动。以前,在小部分人眼里,国庆节在一定程度上被片面理解成购物节、旅游节,这样无疑有违设立国庆节的初衷。欢度国庆,要过得舒适,更要过得有意义,因此要将爱国主义注入到相关活动中。 

新民俗里寄心语。这红红火火、新颖欢乐的新民俗,道出的正是人们对建党百年以及新中国成立72年的辉煌成就发自内心的自豪之情,是对蒸蒸日上美好生活的感恩之心,也是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拓进取的一曲生动赞歌。 

当人们将对党和国家的喜爱、认同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时,家国情怀将不再局限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些看似离日常生活很远的大事上面,而是通过更加接地气的方式,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渗入,让爱党爱国更加生活化、具体化。贯穿其中的是浓烈的爱国主义,是红色价值观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正如今天的开封,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使社会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家一起为祖国庆祝生日,不但沉浸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骄傲感和自豪感,家国情怀自然会在生活的酝酿中越发浓厚。 

浓浓爱国情、拳拳赤子心,弥足珍贵,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大力涵养。采访中,许多市民表示,要继续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让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让新民俗厚植广传,在移风易俗的同时,激励更多人扎根本职,埋头苦干,奋发昂扬奔向美好明天。倡导国庆新民俗,众人拾柴火焰高。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每个人都应认识到形成国庆新民俗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形成爱国新民俗添砖加瓦。集中打造新亮点,需要群策群力。人们如果有好的意见建议,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研究、采纳。人人尽力,新民俗将更好地形成。 

“国庆新民俗,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国与家之间的关系。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家国休戚与共。”市委党校教师段伟告诉记者,国庆节不仅见证了我们的国家是如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更见证了一个个开封家庭的日子如何过得越来越好、如何一步步迈向小康。这让我们对国运和家运之间的联系体会更深,更好地涵养了广大市民的家国情怀,让国和家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红”是14亿多中国人的依靠,14亿多中国人为“中国红”增光添彩。欣逢伟大时代,每个人都是建设国家的一分子,攥紧手中的接力棒,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我们有信心让“中国红”永远高高飘扬,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上均为开封网资料图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