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百姓茶坊 > 正文
蜣螂
蜣螂,俗称“屎壳郎”,一位大地上的“西西弗斯”。笔者之所以把一只小虫神话化,而且是“臭名远扬”的屎壳郎,是看重它的作为。截至目前,学术界一致认定,屎壳郎是金龟子科里唯一一种对人类大有益处的昆虫。
蜣螂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作者:中森 发布时间:2021-09-06 09:15:33

蜣螂,俗称“屎壳郎”,一位大地上的“西西弗斯”。笔者之所以把一只小虫神话化,而且是“臭名远扬”的屎壳郎,是看重它的作为。截至目前,学术界一致认定,屎壳郎是金龟子科里唯一一种对人类大有益处的昆虫。

在写旧京昆虫系列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并非刻意的追求,食指下的键盘总会情不自禁地引我走入童年,事实上许多与昆虫有关的故事也大多来自戴红领巾的岁月。

那些喜欢恶作剧的大男孩,会成心把土路上(当年,旧都城乡土路非常普遍)的屎壳郎正推进的粪球拨到一边,看它慌忙追赶的样子,得胜一般哈哈大笑。 

并非笑话,屎壳郎偏食。澳大利亚的屎壳郎爱吃袋鼠的粪便,使得该国发展养牛的国策面临巨大挑战,偏偏本国的屎壳郎居然不吃牛粪,致使许多牧场牛粪堆积如山,形成粪灾,继而招来苍蝇之祸。1978年,澳大利亚特地从中国进口了10万只爱吃牛粪的屎壳郎,这批东方“使者”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立下了奇功。 

从此以后,澳大利亚的国家科研部门专门开发了一项名曰“澳洲屎壳郎项目”(Australian Dung Beetle Project),先后从世界各地引进超过53种屎壳郎。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巴利奥尼·桑德斯曾指出:“屎壳郎是构成完整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我看来,它的重要性就和蜜蜂一样,但由于它太不起眼,因此往往被人们忽略了。”舒尔茨先生则用更加具体的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在南非有大约1500万头牛,大约每天产生5500吨粪便。如果不是屎壳郎们的辛勤工作,这么多年下来,牛粪应该早就淹到我们膝盖,甚至肩膀位置了。更何况我们还没计算大象的粪便呢。” 

屎壳郎不仅快速高效地清除了地面上的粪便,还将它带到地下,滋养了土壤,让农田和草原变得肥沃。 

我当兵时,一次执勤归来,曾专门留心过这位号称“铁将军”的操作。 

先是看见头顶上飞着的屎壳郎,黑黑的,像小圆球,它飞翔的样子很吃力。下山的小路中间,有几坨牛粪,人还没躲过去,“小圆球”小翅膀收起,扑腾一声重重摔到地面上,立刻便动用头上猪八戒的钉耙一样的扁齿,把大团牛粪分开,然后压在身子下,用三对爪子使劲搓揉,很快就完成了一个粪球,滚圆的粪球比屎壳郎身体要大出许多,然后它就开始勤恳地推粪球的惊艳表演,煞是可爱。和人类一样,这个王国也有好吃懒做、巧取豪夺的一族,它们常常半路杀出,将人家辛辛苦苦打造出的食物掠夺而去,坐享其成。对此笔者懒得评说,倒是想起坊间有“屎壳郎搽粉 —— 臭美”的谚语。 

笔者注意到,宋代文人罗愿在其《尔雅翼》中记载过屎壳郎:“……蜣螂转丸,一前行以后足曳之,一自后而推致之,乃坎地纳九,不数日有小蜣螂自其中出。”这里揭示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屎壳郎符合力学原理的操作与动作,再是涵盖了它的繁殖;当然顺便也把屎壳郎的学名蜣螂载入史册。后人则说得简洁:说到底,屎壳郎滚粪球,一是为了防止同类竞争,二是为了繁衍下一代做充足的准备,而粪球则是屎壳郎生存的食物。 

无论如何,我们在这里要诚心诚意地向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大自然的清洁工说一声——谢谢。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