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品读开封 > 正文
陈省华:一门父子衣冠盛事
纯粹,宋庠(大宋)与弟弟宋祁(小宋),程颢和程颐兄弟(合称“二程”),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李格非与女儿李清照,等等。 同样,北宋初年的左谏议大夫陈省华,由于和夫人冯氏教子有方,在他的三个儿子中陈尧叟、陈尧咨为科考状元,陈尧叟、陈尧佐官至宰相,陈尧咨官至节度使,陈省华入京后官至九卿,父子四人为官均有作为,从而留下了陈氏一门衣冠盛事的佳话。
陈省华:一门父子衣冠盛事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作者:凌寒 发布时间:2021-08-30 09:02:19

两宋重文教、兴科举,因而人才辈出。从一个家族来看,由于对家学的重视和人脉的影响,这一时期在同一家族中还出现了大量人才群体,如江南钱氏家族中的钱易、钱昆、钱惟演、钱惟济、钱暄、钱明逸、钱藻、钱乙、钱勰、钱观复、钱端礼、钱俣、钱佃、钱时等,山东晁氏家族中的晁迥、晁宗悫、晁仲衍、晁端彦、晁端友、晁端禀、晁端仁、晁端礼、晁补之、晁冲之、晁说之、晁咏之、晁公武等以及范仲淹与儿子范纯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宋庠(大宋)与弟弟宋祁(小宋),程颢和程颐兄弟(合称“二程”),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李格非与女儿李清照,等等。

同样,北宋初年的左谏议大夫陈省华,由于和夫人冯氏教子有方,在他的三个儿子中陈尧叟、陈尧咨为科考状元,陈尧叟、陈尧佐官至宰相,陈尧咨官至节度使,陈省华入京后官至九卿,父子四人为官均有作为,从而留下了陈氏一门衣冠盛事的佳话。

陈省华夫妇:教子严而有方

陈省华,字善则,祖上为北方河朔人,后随高祖入蜀,遂为阆州阆中人。陈省华曾任后蜀西水县尉,北宋灭后蜀后,授官陇城主簿,又迁栎阳县令、济源县令。端拱三年(990年),也即其长子陈尧叟中状元后的次年,宋太宗召陈省华入京,并赐父子二人绯袍以示恩宠。陈省华为官先后任太子中允、迁殿中丞、京东转运使、祠部员外郎、苏州知府,后入掌左藏库,擢鸿胪少卿。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陈省华以光禄卿权知开封府,景德三年(1006年)卒,特赠太子少师。病重期间,真宗“手诏存问,亲阅方药赐之”。

陈省华才智过人、办事精干,不但为官善于理财、注重水利,而且教子严而有方。南宋学者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记有一则陈省华不卖恶马的故事:

儿子陈尧咨做翰林学士时,家里养有一匹性烈恶马,不但不可驾驭,而且踢伤咬伤了很多人。这一天,谏议大夫陈省华来到马棚,不见了这匹马,就追问养马的人怎么回事。养马的人回答说,是翰林学士把它卖给商人了。陈省华急忙对陈尧咨说,你是显贵大臣,身边的人尚不能制服这匹烈马,一个奔波在外的商人怎么能养它呢?这是嫁祸于人啊!遂急忙派人把马领了回来,偿还商人买马的钱,并告诫陈尧咨把这匹马一直养到老死。吴曾评价说,陈省华的善良宽厚远可与古人相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陈省华批评儿子嫁祸于人,阻止儿子把恶马卖给别人,足见其教子之严厉、做人之厚道。

《能改斋漫录》还记载一则陈省华因儿媳下厨做饭而回应亲家的故事:

为官谏议大夫的陈省华,家法甚严,儿子陈尧叟娶了尚书马亮的女儿为妻。马氏每天都要为全家人做饭。一天,马亮在上朝的路上对陈省华说,女儿向来不习惯做饭,免去她的这份差使吧!未想到陈省华回答他说,没有让她下厨,只是随我那妻子做做饭罢了。一句话噎得亲家无言以对。

陈省华的夫人冯氏同样严格要求儿子。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记载,儿子陈尧咨擅长射箭,百发百中,世人都把他当作神箭手,他也常常称自己是“小由基”(由基是古代的一位神箭手)。等到驻守荆南任满回到家中,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特别的政绩?”陈尧咨说:“荆南位于要冲,白天有宴饮聚会,我每次都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客人没有不叹服的。”冯夫人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辅助治理国家,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这难道是你那死去父亲的志向吗?”母亲用棍棒打他,把他佩戴的金鱼配饰都打碎了。无疑,这是母亲对儿子进行官德教育:为官要勤政亲民。

陈省华夫妇对礼数之重视、家教之严格,还可从他家客人的表现中略见一斑。《宋史·陈尧叟传》载,陈母性情严厉,陈尧叟侍奉双亲孝顺恭谨、说话柔婉,陪侍在左右不敢以贵人自居。陈家本来富有,享有的俸禄赏赐又多,但陈母不允许儿子们在生活上豪华奢侈。景德年间,陈氏三兄弟与父亲同为朝廷重臣,孙子们也有十多人为官,宗亲们亦有数人登科,家族兴盛无比。家里来了客人,陈尧叟兄弟侍立在父亲陈省华身边,这让客人心里很是不安,大多借故离开了。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也有大致记载,说陈家每次有客人来,陈省华的三子均站在一旁侍候,弄得客人很不自在,要求离去,而陈省华却说,他们是学生辈,站着侍候,这是正常的事。当时的士大夫们都以陈家为荣。

陈省华三子:为官均有政绩

陈省华长子陈尧叟,字唐夫,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状元,受到太宗召见,为官历任秘书丞、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外郎,后拜知枢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升任同平章事、枢密使,居相位。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因病改授右仆射、知河阳军。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卒,追赠侍中,谥号“文忠”。著有《监牧议》《请盟录》等。

陈尧叟为官爱民。真宗咸平初年,陈尧叟任广南西路转运使,在开发水利、发展生产、巩固边防和保护百姓方面均有政绩,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很大福祉。据《宋史》载,由于当地闭塞落后,气候炎热,迷信风俗浓厚,缺医少药,百姓患病求巫拜神,陈尧叟就把他的《集验方》刻石于当地驿站,供百姓知晓。当时的人们多不知打井,饮用下雨的积水或到河沟取水,陈尧叟引导百姓植树凿井,取井水饮用;每隔二三十里设置亭舍,备好饮器,以免人们渴死。同科进士杨侃曾写《送陈尧叟》一诗赞叹他的善举:“马困炎天蛮岭路,棹冲秋雾瘴江流。辛勤为国亲求病,百越中无不治州。”

根据当地“田多山石,地少桑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陈尧叟在广西推广苎麻的种植和纺织,以此折合种植桑枣的数量,百姓将麻布卖给官府还可以免除税负。他上奏朝廷得到真宗同意后,在当地推广开来,收到了“布帛上供,泉货下流,公私交济,其利甚博”的效果。

由于政绩显著,陈尧叟被调回京师,加刑部员外郎,充任度支判官,又出京任广南东、西两路安抚使,再入京任枢密直学士等职。

次子陈尧佐,字希元,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及进士第,此后在外地以及京师为官。入京后先后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天圣五年(1027年)权知开封府。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居相位。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的身份致仕。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卒,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陈尧佐工于书法和诗歌,性情俭约,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

陈尧佐为官清正爱民,在水利方面政绩尤为突出。据《宋史》载,陈尧佐在寿州知州任上,遇上大饥荒,他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饥民吃。官吏们也争相献米,赈济了数万人。在两浙转运副使任上,由于钱塘江潮水凶猛,他提出先砌垒石堤以挡浪涛,然后在石堤外筑以薪石土堤,反复夯实,以保证堤坝坚固耐久。移任河东路转运使后,因河东一带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依靠石炭为生,陈尧佐就奏请朝廷免除他们的赋税,又减少泽州大广冶铁税几十万。

真宗天禧年间,黄河决口,时任河北转运使的陈尧佐兼任滑州知州。他亲巡堤防,查勘水情,询问百姓,研究制定治水方略,发明出一种叫做“木龙”的防汛拦水工具来消减水势,在此基础上填充土石加固大堤,筑成一条长千余里的河堤,人称“陈公堤”。移任并州后,每遇汾河暴涨,并州百姓往往忧虑不安。陈尧佐采用“添土增防,植树固堤”的方法修筑堤防,植柳树数万株,使汾水河堤转危为安,百姓赖此受益。

三子陈尧咨,字嘉谟,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状元。因为擅长射箭,欧阳修根据他的这项技艺,写下《卖油翁》的寓言故事来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因文章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所以孩子们都知道陈尧咨这个人物。

陈尧咨也是在外地和京师多地为官,曾任将作监丞、济州通判、右正言、知制诰、起居舍人,先后知光州、荆南、永兴军、河南府、邓州、秦州等地,担任过陕西缘边安抚使、宿州观察使、武信军节度使等职,累官至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右谏议大夫。天圣四年(1026年)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卒后朝廷加赠太尉官衔,谥号“康肃”。

与两位兄长相比,陈尧咨最缺少文才,性情刚戾,因此为官惹出不少麻烦,仕途屡屡受挫,但总体上是一个有作为的官员。《宋史》载,长安一带多盐碱地,没有甘泉水,陈尧咨疏通龙首渠入城,百姓因而得到便利。

总之,陈省华一门由于治家有方、善于教子,父子四人为官有为,子孙后人中也多出好官,因而称得上一桩衣冠盛事。所以司马光《陈氏四令公祠堂记》中有“子孙繁衍,多以才能致美官,棋布中外,故当世称衣冠之盛者惟陈氏”的赞誉。

至于两宋时期出现的同族同宗人才群体,其形成原因以及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很值得今人去好好研究。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