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百姓茶坊 > 正文
秋虫蟋蟀
所以,在众多昆虫之中,蟋蟀被人们看作是秋虫的代表。 在中国昆虫界,蟋蟀身上负载的文化内涵格外厚重,可以说是“文化昆虫”。在我们中国,蟋蟀在远古时期就已走入人们的生活,让人感到很亲近,并成为人们的蓄养对象,成为中国文学作品经常提及的昆虫之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大国,中国人对关乎农事安排的季节变换特别重视。
秋虫蟋蟀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作者:赵凡聚 发布时间:2021-08-30 09:01:15

立秋前后,大部分昆虫进入激情求偶期——再晚就没机会了。一到夜晚,鸟儿归巢,警报解除,它们一齐振翅高歌,呼朋唤侣,咏情唱爱,草丛音乐会进入高潮。

在昆虫合唱队里,蟋蟀可算得上是核心队员。它的歌声高亢嘹亮、雄健有力,像是在领唱。对草丛音乐会感兴趣的人很容易听出来,蟋蟀还是出色的独唱演员,它会在寂静偏僻的犄角旮旯引吭高歌,歌声激扬清越、清脆入耳,即便是从瓦砾堆里传出,其清远的风韵也不为少减。所以,在众多昆虫之中,蟋蟀被人们看作是秋虫的代表。

在中国昆虫界,蟋蟀身上负载的文化内涵格外厚重,可以说是“文化昆虫”。在我们中国,蟋蟀在远古时期就已走入人们的生活,让人感到很亲近,并成为人们的蓄养对象,成为中国文学作品经常提及的昆虫之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大国,中国人对关乎农事安排的季节变换特别重视。在天文学还不够发达、还没有统一历法的远古时期,物候即动植物的变化征候是人们用以判断季节更替的指示标识。蟋蟀被视为报秋的使者,它用歌声准确地向人们传达夏季结束、秋天到来的信息。古谚“蟋蟀鸣,懒妇惊”的出现不晚于《诗经》的创作时代,意思是说,当蟋蟀开始鸣唱的时候,即便是那懒惰的妇人心里也开始发慌——秋天来了,天要凉了,不赶紧纺线织布、缝制棉衣棉被,就要挨冻了。蟋蟀因之又名“促织”。 

蟋蟀不光能报秋,还能报告入秋后的月份,从野外到登堂入室,从初秋一直报到入冬。《诗经·豳风·七月》诵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句势顺时光之流而下,说的显然全是蟋蟀——初秋七月,蟋蟀在野外放歌;仲秋八月,蟋蟀在我的屋檐下咏唱;深秋九月,蟋蟀在我的房门边絮语;十月入冬,屋外寒冷,蟋蟀便“入我床下”,为我吟唱催眠曲,陪伴我过冬了。而《诗经》的另一篇《唐风·蟋蟀》每段都以“蟋蟀在堂”起兴,以蟋蟀已经登堂入室警示人们暑去寒来、光阴易逝,劝勉人们珍惜时光、有所作为,与促织之义略同。对照《豳风·七月》的描述,可知此时正值九月(应为周历)深秋,寒气渐浓了。 

蟋蟀之主动亲近人类,而且被人类接纳,是任何其他昆虫做不到的。正是有了蟋蟀的主动亲近,人们才得以对蟋蟀的习性较早地有所了解,便有了人们蓄养蟋蟀、吟咏蟋蟀的俗情雅事。 

雄蟋蟀好斗的习性使古人热衷于蓄养它。古人蓄养蟋蟀的目的有二:一是斗蟋蟀取乐,一如斗鸡斗兽;二是博彩,也就是猜胜家押注赌博。从市井小民到帝王将相,以观蟋蟀打斗为戏者众多,蟋蟀的市场需求量也大,有专以蓄养贩卖蟋蟀为业者,优良品种千金难求,不比今天的优种狗狗便宜。为了这种小虫子,有一掷千金者,有倾家荡产者,道不尽的喜怒哀乐。蒲松龄的《促织》一文曾经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讲述了一个人命系促织的悲戚故事,很多人习读过。 

古代诗词之吟咏蟋蟀多与它作为秋天标志物的实用功能有直接关系,并用它的鸣唱名状秋夜的孤冷寂寥。陆游的“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以及岳飞的“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是其中的经典名句。寒蛩,即蟋蟀。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