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品读开封 > 正文
开封翰林顾璜
顾璜(1856年~1927年),字渔溪,光绪二年(1876年)二甲第三名进士,钦点翰林。入选翰林的清代开封进士共35人,其中,顾璜入选翰林时的成绩最佳。
开封翰林顾璜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作者:裴元秀 发布时间:2021-08-23 08:51:56

顾璜(1856年~1927年),字渔溪,光绪二年(1876年)二甲第三名进士,钦点翰林。入选翰林的清代开封进士共35人,其中,顾璜入选翰林时的成绩最佳。他入选后,先在户部任职,不久,任军机章京,官至花翎二品衔通政使司通政使。辞官后的顾璜曾任大梁书院院长。国家图书馆藏有他所著《顾渔溪先生遗集》。

入选翰林时成绩最佳

翰林是从进士中选出的。按清朝惯例,对一甲进士三人授予翰林院修撰和编修,使其立即成为翰林院官员。对其余进士,则在朝考之后,由皇帝圈定成绩优秀者,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庶吉士,亦称翰林。所以,翰林是通过数次科举考试,经大量淘汰之后,从进士中选出的顶尖人才。在科第出身中,翰林处于最高等次,因而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与推崇。他们除学问好之外,又多任高官,故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思想文化领域深刻影响着后世。

清代翰林中的汴籍人士共35人。其中:顺治朝2人,乾隆朝3人,嘉庆朝2人,道光朝9人,咸丰朝3人,同治朝5人,光绪朝11人。在他们之中,既无一甲进士,也无二甲进士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所以,获二甲第三名进士的顾璜成为他们中成绩最佳之人。 

入选翰林及其升迁 

顾璜祖籍江苏昆山。顾璜的祖父顾逊之应河南巡抚潘铎邀请,举家迁汴,为其课子。不久,顾氏入汴籍。因顾璜的三弟顾瑗、长子顾承曾也是翰林,顾璜的二弟顾瓛、四弟顾珽、次子顾准曾为举人,使他家成为晚清有名的开封顾氏科举家族。 

顾璜于光绪元年(1875年)考中河南第二十九名举人。次年参加会试,先考中第五十一名贡士,经朝考,成二甲第三名进士,钦点翰林。《光绪朝上谕档》记,光绪二年五月初七日至十二日,分批引见各省的新科进士参见皇帝。在参见皇帝时上呈的名单上,有河南新科进士七人,顾璜排在第一位。在顾璜名下,写有其籍贯、年龄以及他覆试和朝考的成绩:覆试,得“一等二十名”,朝考,得“一等八十名”。在顾璜名字上方有皇帝用朱笔所画的圆圈。这表明,皇帝钦定顾璜为翰林。当年六月初四日,翁同龢写日记称赞顾璜:“新庶常顾璜来见……才十九岁,美材也。” 

入选翰林的顾璜,仕途通达。他在翰林院学习结业后,先任户部候补主事。不久,进入军机处,任军机章京。清代的军机处,始建于雍正七年(1729年),是为西北用兵而设。当时,军机处所掌仅限军务。以后,军机处的事权逐渐扩大,总揽了军国大计。皇帝通过军机处能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所以,在形式上是临时机构的军机处实则长期存在。军机处机构精练,人数不多,除数名军机大臣外,另设满、汉军机章京三四十人。军机章京的工作主要是处理文书、记注档册以及撰拟文稿等。被选用者必须是进士、举人、拔贡出身,还要具备年纪轻、办事练达、撰拟迅速、书写端正等条件。最初,军机章京无定额,嘉庆四年(1799年)始定满、汉军机章京各16人,共32人,分满头班、满二班和汉头班、汉二班,使之能够日夜轮流值班。到光绪时,军机章京的人数略有增加。顾璜的升迁主要是在他任军机章京期间。 

顾璜能任军机章京的直接原因是户部郎中李耀奎的调出。《光绪朝上谕档》记:“查军机章京户部郎中李耀奎,现在蒙恩简放福州泉州府遗缺。准以额外行走之户部候补主事顾璜充补。”于是,顾璜在光绪十年(1884年)六月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章京。在这些年的光景中,他一直在“汉头班”工作。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顾璜以照顾病父为由,离开军机处。 

《光绪朝上谕档》一书在每月初八都记当月军机章京的姓名与官衔,从中可以看出顾璜的升迁轨迹。光绪十年(1884年),顾璜以“户部候补主事”身份进入军机处。因刚进军机处,职位低,他在军机章京“汉头班”中列在最后的第九位。次年,就前移到第八位。光绪十二年(1886年)十二月,继续前移,排在第五位。此时,他的官阶也得到提升,由“户部候补主事”升为“户部主事”。 

按照惯例,军机处应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整理汉字档册。军机处决定,由顾璜和冯锡仁总司校勘。年底,因圆满完成任务,顾璜和冯锡仁都得到提拔。当年十二月初四有旨:“此次军机处缮修汉字档册,总司校勘之户部主事顾璜,著以本部员外郎,无论选咨留,遇缺即补。”于是,顾璜成为“户部主事即补员外郎”。这表明,一旦有缺,户部主事顾璜将被提拔。 

光绪十四年(1888年)四月,顾璜顺利补缺,自正六品的户部主事升为从五品的户部员外郎。同年十月,他在军机章京“汉头班”的排序前移到了第五位。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顾璜顺利地升为四品衔户部员外郎。当月,军机处请求奖叙军机章京,其中包括“四品衔户部员外郎顾璜,拟请以本部郎中即补”。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月,顾璜在军机章京“汉头班”的排序前移到第三位。他当时的官衔是“四品衔户部郎中、以应升之缺升用”。这说明,顾璜不仅已升为四品衔户部郎中,若有空缺,还可以继续升用。 

清廷定期考察官员,考察地方官称大计,考察在京的官员称京察。光绪十七年(1891年)二月,顾璜京察一等。这说明,通过考察,上级认可顾璜的表现。在当年八月,顾璜顺利地升官,升为从四品的内阁侍读学士。随着顾璜官阶的不断提升,他在军机处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光绪十八年(1892年)六月,顾璜在军机章京“汉头班”的排序中已列第二位,仅次于领班。一个月之后,即光绪十八年闰六月,顾璜再次升官,升为太仆寺少卿。到了十一月,清廷命他担任通政使司副使。通政使司是清代中央管理公文事务的机关,其职责是接受在京、在外各衙门章奏以及臣民的“密封申诉”,而后转呈皇帝。顾璜能担如此重任,既说明顾璜具有处理章奏、密件的超强能力,更表明清廷对他十分信赖。光绪十九年(1893年)五月,清廷命顾璜任光绪癸巳科广东乡试正考官。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正月初一,皇帝下旨说,慈禧懿旨奖励军机章京:“本年予六旬庆辰,中外臣工业经降旨加恩。军机章京承书谕旨,夙夜在公,允宜量予恩施……通政使司副使顾璜,著加三品衔。”于是,顾璜在年初得到了三品官衔。据《北京市志稿》,半个月之后的光绪二十年正月十六日,顾璜署顺天府府尹。署,代理之意。顺天府,指北京地区的行政区划。顾璜代理顺天府府尹,使他成为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官职大体相当于现代的北京市市长。当年五月,军机处纂辑的《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三百二十卷、《平定云南回匪方略》五十卷、《平定贵州苗匪方略》四十卷,全书告成。军机大臣上折请奖,得到准允。于是,顾璜得到二品官衔。《光绪朝上谕档》记,光绪二十年五月七日谕旨:“所有大小出力各员,自应晋加优奖……三品衔通政使司副使顾璜,著赏加二品衔,并三代二品封典。”四个月之后,顾璜再次得到提拔,他由通政使司副使升为通政使司通政使。也就是说,顾璜从通政使司的二把手迅速地升为一把手。据《清代职官年表》的准确记载,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顾璜由通政使司副使升为通政使司通政使。于是,顾璜开始主持通政使司的全面工作。通政使司的职责是政情上达,负责将臣下奏章和民间密奏转呈皇上。顾璜能担任通政使司的一把手,说明清廷对他十分信赖。通政使司通政使的地位十分显赫,同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并列“九卿”,参议大政。顾璜升为通政使司通政使之后,尚不足十日,又在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一,得到了慈禧赏赐的“寿”字一方、小卷缎二匹、帽纬一匣。慈禧能把自己写的字和绸缎等赏赐给顾璜,表明要继续重用他。但是,极具政治眼光的顾璜决意离开政坛。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顾璜以父肝病加重为由,请假返乡,从此离开了军机处。 

总之,清代开封成绩最佳的翰林顾璜任军机章京10年多,从级别较低的候补主事顺利地升为高官,成为清廷极为信赖的重臣。 

离开军机处之后 

2004年出版的《开封市志》(人物),对顾璜离开军机处之后的活动有较详细的记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顾璜的门生康有为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同年,又在上海设立分会。顾璜是参与上海分会的二十四位人士中唯一的河南籍人士。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顾璜应河南巡抚刘树堂之聘,任大梁书院院长。当时,顾璜联络数名达官捐银一千二百两,自捐三百两,为大梁书院增购新书。顾璜所写《大梁书院藏书序》收入《顾渔溪先生遗集》第二卷。清末进行宪政改革时,顾璜出山。据《清代职官年表》,顾璜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至宣统二年(1910年),帮助开办资政院事务。 

1927年,顾璜去世。其后代将他的诗作、信函以及他对家世的记述、为户部和大梁书院起草的一些文件等分为三卷收入《顾渔溪先生遗集》。1936年,顾璜的同年好友、原河南巡抚陈夔龙为该书写《序》。陈夔龙说,顾璜“幼承家学,才思横溢”,成翰林时“年甫弱冠,才名驰都下”。又说,顾璜任军机章京期间“洊擢京卿,骎骎将大用”。在甲午之战后,顾璜“鉴于朝局日非,两亲年迈,毅然陈情终养归去。都人士群羡之”。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