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江
生长于古城开封的张晓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书画篆刻家。他在艺术上早已登堂入室,但仍孜孜以求,潜心于此。
张晓江
来源:​开封网 作者:张德卿 发布时间:2021-08-20 14:34:40

遵古出新 简净淡雅——张晓江其人其艺

全媒体记者 张德卿

微信图片_202104221709392

书法、国画、篆刻研习之道,是研习古人、博集广汇、力求出新的漫长的渐变过程。

从古到今,历代书画篆刻家以此为圭臬,假以天赋,多思善学,勤于研习,日积月累,方有所成。

生长于古城开封的张晓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书画篆刻家。他在艺术上早已登堂入室,但仍孜孜以求,潜心于此。

微信图片_20210422124113

微信图片_20210422124213

微信图片_20210422124219

微信图片_20210422124241

古往今来,书法、国画、篆刻三个领域,相融通而又各有其道,能在一个领域有所成,亦绝非易事,而晓江,三门艺事尽数操持,且齐头并进,均臻于高度,实不多见。

我没问过晓江,为啥不暂且搁置一两门,专攻一门。没问的原因很明显,因为我能感受到,晓江对书画篆刻这三门艺事爱得太深!

评价一位书画篆刻家,往往会说其擅某类,兼擅某类。而说晓江,该用“均擅”一词来评价吧!

微信图片_20210422170935

微信图片_202104221709353

微信图片_202104221709373

微信图片_202104221709381

微信图片_202104221709382

微信图片_202104221709391

还是先来聊聊晓江的书法吧。中国书法,体式、笔法、墨法、风格……无比丰富多彩,而晓江喜习行、楷,更喜篆书,且于篆书用功尤勤。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取法的方位很明确——直溯秦汉,远追商周。他定位高古,从秦汉的金石遗迹间探寻。在现当代的书法环境中,取法高古无疑是正确的选择,而求索的路途,注定充满艰辛。比如识篆,比如用笔、用墨,都是难题。而以晓江的个性,他要探寻的是金石器皿上这些古文字的自由书写性,渐得雅逸之气。长时间的深入学习、探究理法,并向身边师长问道,慢慢地,晓江的篆书作品,已让人看到不俗的格调和雅逸的风貌。

虽然书法艺术水平有目共睹,但晓江极少以书法作品参加展览,并且也不大以书法示人。我想,除了晓江在艺术上的一向低调的原因之外,他大抵是拿研习大篆,来通融古文字,并滋养他的篆刻和绘画,尤其是篆刻。

晓江的篆刻,恰如其人,简净、烂漫,他注重线条语言的锤炼,不矫揉造作。从晓江的篆刻作品可以看出,他临习过大量秦汉印及明清流派印,而以晓江的个性,他不会一味地摹写古人,他追求的是个性化,有新颖的时代感。这很难,但对于学艺是十分可贵的。晓江用刀方圆兼融,风格古朴雅致。如“青灯有味似儿时”一印,布局相对比较规整,线条有圆转,有方折,舒朗大方,加上边框的稍加修饰,斑驳的意味使这枚朱文印显得更加古朴。白文印“一醉方休”,大胆地突出疏密关系,线条坚实雄健,而结体夸张,显得烂漫稚拙,顿生意趣。这两方印,大抵代表了晓江于篆刻的追求方向。一方面尊古,学习先贤留传下来的宝贵遗存,另一方面张扬个性,突出自我语言。相对,我更喜欢晓江那些个性化的刀笔表达。他的个性化的作品,让观赏者在观其作品时,心情明净轻松,不觉得累。但无论如何求新求变,都不能撇开优秀的传统而自我亵玩。晓江很清楚,遵古循古尔后出新,终为大道。

晓江的艺术,最受关注就是他的绘画,他作品的受众,可能读懂他绘画的人较多吧。

我最早读晓江的绘画,“文人画”一词,瞬间从脑子里蹦出来。晓江擅山水、花鸟,偶作高士小像,也是点缀在他的山水作品中。中国传统的文人画,最注重的,当是境界的营造,有境界,也就达到了中国传统书画难得的高度——气韵生动。文人画的境界,中国传统美学有着大量精妙的解读,概括来讲,就是书画家以笔墨语言营造的气象、意境、格调。文人画的受众,通过其主观感受和精神体验,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精神高度和文人情怀。晓江的山水《秋江晓色图》《夏日幽居图》《秋山品茗图》以及他大量的花鸟作品,都在追求着这样一种高度。

晓江有着娴熟的笔墨、线条技法,而在他的创作中,这些技法不但是造型的需要,更是勾画他精神家园的一个手段。逸笔草草,略施淡彩,勾画的是一个个不动声色的图景。晓江的文人画的个性色彩,有简约之境、淡雅之趣,寥寥数笔,可抵满纸笔墨,许多意思,尽在画外。

晓江秉性平和,心境纯真,雅好颇多。书画印之外,嗜茗茶,喜饮佳酿,亦搜罗自己喜爱的翰墨佳构,更酷爱侍弄盆栽,文人喜好的雅事,差不多都被他喜欢上了。这些雅事,注定伴他一生。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