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品读开封 > 正文
寻味开封:苏东坡欧阳修和那场暴雨
不过我觉得,苏东坡描写的中秋赏灯,极有可能是出于想象,或者是在朋友书信中看到的场景。因为他是在公元1057年三月底得知母亲亡故的消息,然后在四月初遇上那场大雨,四月中旬登舟南下,前往四川老家。换句话说,这年中秋节,苏东坡已经不在开封了。 公元1057年中秋,苏东坡不在开封,他的老师欧阳修却在开封。 为什么说欧阳修是苏东坡的老师呢?因为公元1057年苏东坡参加中书省的省试,主考官正是欧阳修。
寻味开封:苏东坡欧阳修和那场暴雨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作者:李开周 发布时间:2021-08-02 08:58:03

宋仁宗嘉祐二年,也就是公元1057年正月初六,苏东坡在京城开封参加了中书省的考试,以第二名的成绩高榜得中。紧接着,三月初五那天,苏东坡又和其他考生去皇宫大内参加殿试,又一次顺利通过,成了新科进士,名次排在第十四。

话说苏东坡考中进士以后,准备再参加朝廷举行的“铨试”,类似于国家公务员选拔考试。铨试尚未开始,噩耗突然传来,苏东坡的母亲在四川老家病逝了。他赶紧收拾行囊,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离开京城,南下奔丧。

而就在苏东坡父子即将离开的时候,开封下了一场大暴雨,一场大到足以让苏东坡铭记多年的暴雨。

这场暴雨从公元1057年四月初就开始下,一连下了好几天,开封城中一片汪洋。当时有一条运河叫蔡河,又叫惠民河,像弯弓一样从南城流过,因为雨水太大,竟然决口了。河水倾泻而下,很快就淹没了如今小南门以南的几十条街。街上水深四尺,无论是楼房、瓦房,还是简易的茅草房,都在雨水的浸泡和洪水冲刷下摇摇欲坠,时不时会有撑不住的房屋訇然倒塌。

翻开《宋史》,第十一卷对这场暴雨有记载,原文如下:

(宋仁宗嘉祐二年)夏四月,……是月,大雨,水注安上门,门关折,坏官私庐舍数万区。

公元1057年四月,开封连日大雨,洪水冲进城门洞,将安上门(北宋开封外城西南城门)冲垮了,全城共有几万所房屋损毁。

多年以后,苏东坡在外地做官,还能清晰地回忆起这场大雨,他用一首五言古风描写道:蔡河中夜决,横浸国南方。车马无复见,纷纷操筏郎。新秋忽已晴,九陌尚汪洋。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大雨不止,蔡河决堤,开封南城浸泡在洪水之中,往常川流不息的车辆消失了,满街都是撑着木筏来往的行人。此后几个月,阴雨继续,直到这年秋天,老天才完全放晴,大街小巷的积水依然很深。令人欣慰的是,长期内涝并没有让开封人感到绝望,这年中秋节,灯会照常开放,人们照常来到御街南段的龙津桥(今中山路南段与内环南路交叉口)上,欣赏着五彩缤纷的花灯。

不过我觉得,苏东坡描写的中秋赏灯,极有可能是出于想象,或者是在朋友书信中看到的场景。因为他是在公元1057年三月底得知母亲亡故的消息,然后在四月初遇上那场大雨,四月中旬登舟南下,前往四川老家。换句话说,这年中秋节,苏东坡已经不在开封了。

公元1057年中秋,苏东坡不在开封,他的老师欧阳修却在开封。

为什么说欧阳修是苏东坡的老师呢?因为公元1057年苏东坡参加中书省的省试,主考官正是欧阳修。是欧阳修让苏东坡顺利通过了省试,是欧阳修将苏东坡的省试成绩排在了第二,按照古代科举考试的规矩,欧阳修就是苏东坡的老师,当时称为“座师”。

公元1057年,苏东坡20岁,欧阳修50岁。50岁的欧阳修官高位尊,在政坛和文坛上都很著名。论写作,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是曾巩、王安石和苏东坡的引路人;论做官,欧阳修是宋仁宗的高级秘书,是知制诰兼翰林学士,经常替宋仁宗起草圣旨,此前还在滁州、扬州、商丘等地当过“市长”。

然而,欧阳修在开封却没有房子,没有一所属于他自己的房子。欧阳修为官多年,做地方官时住衙门后院,做京官时全靠租房。他在开封东郊租过房,也在开封西城租过房。公元1057年下大雨的时候,欧阳修正在西城租房。苏东坡父子在开封南城饱受洪水浸泡之苦,欧阳修也在西城尝到了暴雨的苦头。

欧阳修有一个铁哥们儿,名叫梅尧臣,字圣俞,是北宋著名诗人。公元1057年七月初九,又一场暴雨过后,梅尧臣写了一首超级长的五言古风,派仆人去送给欧阳修。梅尧臣这首诗实在太长,我们只能摘取其中几句:霹雳夜复作,虾蟆尚听鸣。辇道有白水,都人无陆行。浮萍何处来,青青绕我楹。连墙已坏破,屋赖搘撑牢。缅怀所亲友,亲友皆占高。独知欧阳公,直南望滔滔。遣奴揭厉往,答言颇力劳。正取旧戽斗,自课僮仆操。明日苟不已,挈家仍避逃!半夜又一次惊雷炸响,雷声中夹杂着蛙鸣。御街上汪洋恣肆,京城居民无法步行。雨水冲进家里,柱子和柱子之间漂起浮萍。四面墙壁被水泡坏,幸亏有屋架还能支撑。担心亲朋好友是否安全,好在亲友的住处地势较高。唯独欧阳先生(指欧阳修)住处低洼,此时恐怕正望洋兴叹。派仆人前去帮忙,欧阳先生回答说“不辞辛劳”。他正取出破盆旧缸,让仆人们将水来舀。如果明天雨还不停,欧阳先生就要全家出逃!

欧阳修接到这首带有调侃味道的诗,没有来得及回信,直到天气放晴,才用另一首长诗答复梅尧臣。欧阳修的诗也很长,摘录如下: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邻注涌沟窦,街流溢庭除。出门愁浩渺,闭户恐为潴。墙壁豁四达,幸家无贮储。虾蟆鸣灶下,老妇但欷歔。九门绝来薪,朝爨欲毁车。可叹我欧阳修来到开封,竟没有一所破房遮蔽风雨。在偏僻的社区租了几间旧屋,低矮简陋夹杂于邻里中。街上的流水冲进了民宅,民宅的流水灌满了沟渠。出门时为烟波浩渺而发愁,回到家又担心变成池鱼。墙壁泡得四面漏风,幸好家中并无储备的东西。青蛙在锅灶下面呱呱鸣叫,年迈的妻子只能唏嘘长叹。这场暴雨将卖柴卖炭的小贩挡在了城外,明天一早将马车拆掉煮饭吧,否则全家就只能吞食生米。

在这首诗里,欧阳修有自嘲,却没有抱怨,因为那是天灾,是自然现象,并不是哪个人或者哪些人的过错。事实上,跟自身处境比起来,欧阳修更关心的是国运,是百姓生活。

公元1057年七月,欧阳修连续上了两道奏章。第一道奏章,请仁宗皇帝派他去视察黄河,因为他听说黄河水位上涨,连浮桥都被冲走了;第二道奏章,他劝仁宗皇帝将养子赵宗实立为太子。

了解北宋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宋仁宗早年无子,从宗族里收养了一个儿子。可是此后将近30年内,宋仁宗一直将这个收养的儿子当成摆设,因为他总想试图生一个自己的儿子。后来宋仁宗确实生了儿子,可是很快就夭折了。皇子夭折,养子虚设,宋仁宗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继承人的问题却悬而未决,这是古代政治的大忌。万一宋仁宗突然驾崩,后宫、宗室、大臣、宦官和在外的武将极有可能为了拥立新君而争斗不休,酿成大乱。所以,欧阳修、包拯、韩琦、范镇等大臣为了江山稳固、社会安定,都曾经劝说宋仁宗尽快定下太子人选。

公元1057年那场大雨,为欧阳修带来了又一次劝谏机会。欧阳修对宋仁宗说:平常雨水会渗入地下,而这回雨水并没有渗入地下,却在街上横行,为什么?“虚东宫之位三十年,此天变所以发也!”您长期不定太子,所以上天在向您示警啊!

欧阳修的说法当然纯属迷信,宋仁宗实际上也没有听从他的劝告。直到公元1062年,宋仁宗确定自己不可能再生出儿子来,才将养子赵宗实立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不过,欧阳修出发点是好的,拳拳报国之心是真诚的。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