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一把扇子何以感动一座城
一位年轻的父亲,面对患有严重疾病的儿子,坚持用自己的画笔和双手来摆脱困境;一些夜市摆摊的摊主,不顾自家生意,给予这位父亲力所能及的帮助;更多素不相识的市民,看到开封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报道后,纷纷慷慨解囊、踊跃购扇……
一把扇子何以感动一座城
来源:开封网-开封日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1-06-08 06:55:09


视频:全媒体记者 金少凌 杨洁 王雨辰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实习生 崔禹尧

核心提示

一位年轻的父亲,面对患有严重疾病的儿子,坚持用自己的画笔和双手来摆脱困境;一些夜市摆摊的摊主,不顾自家生意,给予这位父亲力所能及的帮助;更多素不相识的市民,看到开封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报道后,纷纷慷慨解囊、踊跃购扇……

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感动,看似平凡微小,却鼓舞着人心。

文明绝非迸发于瞬间,而是孕育日久,犹如蓦然盛开的鲜花,早已由阳光雨露滋养。开封的好人多,随处可见好人,随时可听到好人故事,这是因为开封有浓郁的“好人文化”,有培育好人的一方“沃土”。

郭龙飞。   全媒体记者 杨洁  摄

“一万把扇子的梦想”引发关注

在书店街夜市,有一个毫不起眼的摊位,摊主是一位有着艺术气质的年轻男子,举手投足之间很有礼貌。这位男子在摆摊时一直在默默画画,从未停下手中的笔。在他的身上,肩负着拯救患病儿子的重任。 

该男子名叫郭龙飞,今年32岁,是一位职业画家,以画工笔画为生。郭龙飞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2010年结婚,2015年儿子出生。在儿子半岁的时候,孩子被诊断患有癫痫病。只要孩子犯病,郭龙飞就得立即抱儿子到医院急救。急救后刚刚好转,孩子很快又会犯病,根本无法出院。孩子从6个月到6岁,几乎是在医院度过的。在儿子两岁半的时候,孩子的妈妈与郭龙飞离婚了。 

郭龙飞说,再难他都不会轻言放弃,如果他放弃了,儿子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几年来,为给儿子看病,郭龙飞花光了所有积蓄。尽管如此,郭龙飞仍然拒绝大家让他向社会求助,为儿子筹钱治病的建议。他想通过自己的手艺,为孩子筹集治疗费。于是,郭龙飞计划在今年夏天手工绘制一万把团扇,通过摆摊换取收入,为儿子治病。 

郭龙飞救儿的举动引起了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的关注。5月21日,《汴梁晚报》刊登了题为《父亲夜市摆摊    筹款为儿治病    一万把扇子绘就父爱如山》的报道,引起读者关注。紧接着《刷屏开封人朋友圈!他的手绘扇子背后很感人……》登上开封网头条,众多网友和市民力挺郭龙飞,并祝孩子早日康复。 

“郭龙飞在哪里卖扇子,我准备去买几把”“令人敬佩的父亲!值得每个善良人的帮衬”“周末去买两把扇子,支持一下”“一位有责任、有修养、有尊严的爸爸”……不少读者和网友看了报道后纷纷表示。 

为了报道好这一暖心故事,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不仅长时间在郭龙飞的摊位旁采访,而且深入郭龙飞家中,对其自力更生、乐观坚强的背后故事进行深入挖掘。开封日报报业集团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形式,进行全媒体报道。 

开封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报道后,郭龙飞“一万把扇子的梦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5月27日,抖音平台“#河南父亲绘制万把团扇救儿子”话题冲上热搜,浏览量冲上社会榜,位居全国第四。截至5月30日中午,开封网抖音号发布的“河南开封:一万把扇子的梦想,来自我们身边的感动”的视频,浏览量高达488万次,点赞达7.2万个;“河南父亲为救子绘制万把团扇    郭龙飞被拉黑了?发生了什么?”视频,浏览量为425万次,点赞4.8万个。抖音河南区的相关负责人特别为坚持在一线关注社会民生事件的开封日报报业集团记者和编辑点赞。这位负责人表示,媒体用影响力帮助当事人,在收获感动的同时,也让开封这座城市因为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对事件的持续报道关注,而更加温暖。 

视频:全媒体记者 张海洋 王雨辰 

经过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的持续关注,郭龙飞“一万把扇子的梦想”持续发酵,不仅本地爱心市民和网友纷纷献爱心购买扇子,外地市民和网友也纷纷来助力。不少热心人关心孩子病情,祝孩子早日康复,还有很多人询问摆摊地点和出摊时间,要去现场买扇子支持郭龙飞。同时,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热心人士询问郭龙飞联系方式。“有郭龙飞的联系方式吗,我想预订100把扇子,天热了,送给客户,也支持一下。”看到报道后,热心网友“YAO”第一时间就跟开封日报报业集团记者联系。江苏苏州一位即将结婚的女士,在添加了郭龙飞的微信后,直接预订了30把扇子准备结婚时送给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该女士表示,郭龙飞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她,她想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举动,为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绘制团扇。 全媒体记者  王兰兰  摄

用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辛勤劳动获得的果实最香甜,努力奋斗换来的生活最幸福。即使面对困境,也要靠自己的努力挣钱养家,不向命运低头。在记者采访中,郭龙飞反复提到的就是“每个人都不容易,想通过自己的手艺为孩子筹集治疗费”。这些年,大家一直劝他向社会求助,但都被他拒绝了。 

连日来,郭龙飞在夜市摆摊,手工绘制一万把扇子,用来为儿子治病的感人故事,以及他坎坷曲折而不改坚强、乐观本色的人生态度,经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平台的连续报道,打动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心。“一把扇子感动一座城”,开封众多市民纷纷将这分感动转化为帮助郭龙飞渡过难关的行动。他们有的为孩子治病想办法,有的专程赶赴书店街购买扇子,有的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深深的关切。 

“这些日子,我感受到了来自开封人的温暖。热心的市民很多,那么多人过来捧场,非常感谢大家。”对于大家的关心,郭龙飞非常感动,“有的热心人过来帮忙,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告诉我,我只能让朋友帮我用手机录下来,铭记这么多好心人。” 

用双手创造未来,用汗水浇灌美好,这就是最美的人。郭龙飞的举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网友“Aisaka”在开封网微信公众号留言说:“扇子非常好看,虽说数量多,但是看得出每一把都是仔仔细细画出来的,能看出来他对自己的事业充满自信与热爱。一定会过去买一把,不为别的,这种精神本身就很值得尊敬。”网友“晓ILY琦”说:“他有颗高尚的‘扇’心,不需要众筹,而是凭自己的手艺给儿子筹钱治病,是一位好父亲。回头去书店街买扇子,咱也去做件平凡的小事。”网友“欧麦lady嘎嘎”留言说:“加油!只要努力和坚持,没有困难不能战胜,没有走不出的困境!”很多市民都表示,这样热爱生活、勤劳善良、积极乐观的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一定能过上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 

父与子。全媒体记者 杨洁 摄

一勤天下无难事,功夫不负有心人。“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这股正能量,一直激励着许多有为之士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社会发展。因此,在这片充满希望和机会的土地上,只要努力,有一股拼劲,靠着自己的双手就能为自己创造灿烂的未来。 

开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崇德向善的传统文化精髓深深融入百姓的生活之中,形成了“开封好人”的文化基因。如今的开封,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迸发出绚丽的光彩。 

郭龙飞拒绝众筹,坚持用自己的双手走出生活的困境,而广大市民慷慨解囊、踊跃相助……这些日子里,这股暖流不断在夏日的开封涌动,再次印证了这座古城的文明底色。 

更多时候,善与美渗透于开封人平常的生活中。5月23日晚上,由于儿子病情发作,郭龙飞无法按时出摊,得知这一情况后,几位热心市民自发来到夜市帮助他出摊。摆摊位、卖扇子,这几位热心市民一直忙碌到很晚,100多把扇子销售一空。等安顿好儿子赶到现场,看到帮忙的热心人和前来买扇子的市民,郭龙飞一度激动落泪。 

为了帮助郭龙飞卖扇子,隔壁的摊主主动将自家摊位上的电灯移到了纸箱上方,照亮郭龙飞的摊位,还有不少摊主帮忙照看生意。5月26日晚,一位前来帮忙的热心学生看到郭龙飞忙得连晚饭都吃不上时,就悄悄给他买了一碗面。“开封这座城市时时刻刻都在温暖着我,整条街的人都在帮我,感谢所有帮助我、给我温暖的人。”郭龙飞说。 

在开封,平凡人演绎的温情故事比比皆是。他们用自己的凡人善举照亮了城市,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他们是城市里的“小人物”,却用真善美温暖社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民族精神,闪耀着时代光芒。在榜样的影响下,整座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被整体提升,做好人、做好事成为一种时尚。


收摊。全媒体记者 杨洁 摄

这是一方崇德向善的高地

一座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才是宜居之地、魅力之城;一座用道德力量铸造起来的城市,才是文明之都、德善之城。这是因为城市的发展,绝不能单纯看经济发展指标,更需要一种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有温度、有热度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城市美丽的花园,人们善意的微笑、亲切的问候和一点一滴的文明行为。这种力量,时时刻刻在开封这片热土上涌动。开封,这座古今交融的城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力量变得更加澎湃人心,更令世人赞叹。

自从开封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报道推出后,不断有热心市民和读者添加郭龙飞的微信,购买扇子,尽各自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

文明绝非迸发于瞬间,而是孕育日久,犹如蓦然盛开的鲜花,早已由阳光雨露滋养。开封的好人多,随处可见好人,随时可听到好人故事,这是因为开封有浓郁的“好人文化”,有培育好人的一方“沃土”。开封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从来不乏具有勤劳善良、吃苦耐劳、流血流汗、深明大义、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等品质的人。从政治、经济角度讲,开封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省辖市,但从历史文化角度讲,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如今的开封,淳朴的民风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

开封人自古好义尚礼、守法遵纪,中国第一部法经就是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开封人李悝制定的。历史上,开封还是一个清官、英雄辈出的地方,文官有伊尹、薛居正、包拯等,武将有杨家将、岳飞、史可法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什么样的社会土壤,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形成什么样的品格。一直以来,开封人敬重这些名人、歌颂这些名人、学习这些名人。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是开封人的自豪与骄傲,更是一种鞭策与鼓舞。

近年来,我市通过深入挖掘与弘扬厚重的历史积淀,在传承中坚守,在创新中发扬,让开封文化成风化人,用文化润泽人们的心灵。我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我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价值引领入心入脑。“开封好人”层出不穷,大爱善举接连不断,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社会正气,提升了城市形象和软实力。

同时,我市采取媒体集中宣传报道的方式方法,对全国和省、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吸引广大市民关注、点赞,传播正能量。相关部门还深入各县区机关单位、学校、社区、乡村,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开封好人”基层巡讲巡演活动,积极创作一批反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的小戏、小曲、小品等文艺节目,生动演绎道德模范的感人故事。这些举措在我市形成了自觉践行道德规范、争当道德模范、为发展作贡献的浓厚氛围。

坚持知行合一是提升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是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的一种生动实践,是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代表着社会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我市通过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在实践中弘扬雷锋精神,在参与活动中奉献他人、完善自我、提升道德境界,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营造者,在全社会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开封好人”的生动局面,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大力培育新时期的“开封好人”。

城市的“温度”,源于自然之美、风物之美、精神之美,体现于人文之美。在开封的大街小巷,时常出现这样和谐动人的画面:公交车上,年轻的市民争相为老弱妇孺让座;行走在交通路口,人车礼让三分;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开封好人”不断涌现,灿烂的笑容随处可见;路平、街净、灯明,和谐优美的环境无不彰显着城市文明。“以前在大街小巷,不时能看到因小磕碰发生争执后,双方各不相让,有的甚至满嘴脏话。”市民张雪丽说,这几年,市民素质明显提高,脏话粗话少了,文明语言多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谦让的多了。文明,让古城开封变得更加美好。

打造城市的宜人“温度”,核心内容还是“人的感受”。6月1日清晨,在位于滨河路北侧的环城墙公园,市民有的锻炼身体、有的跳舞、有的散步……尽管人来人往,但地面上很少有果皮纸屑、垃圾杂物。一名市民在擦完额头上的汗水后,把卫生纸捏在手里走了一段路,然后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

生活中的一些感动,看似平凡微小,却鼓舞着人心。我们为之触动,源于根植在内心里的质朴和善良,而当这些美好的品质与工作相结合,并得以发扬和延续,这种正能量的传递将发挥出更为深远的意义。

开封,这座八朝古都正在用道德的力量,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明之都、德善之城,让其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中焕发新的光芒。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