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百姓茶坊 > 正文
只为留住乡愁
​认识88岁的张清鲜先生,始于2015年10月。当年,他在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开封金融业考略(1838~1949)》,辗转找到我写书评。
只为留住乡愁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作者:李树友 发布时间:2021-06-07 08:10:24

认识88岁的张清鲜先生,始于2015年10月。当年,他在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开封金融业考略(1838~1949)》,辗转找到我写书评。

6年来,我们因书评而相识,因志趣相投而结缘,因不断来往而成为忘年交。

以前,我只知道张清鲜的专业是金融,他最拿手的是写“行志”。没有想到,自2007年到现在,他一头扎进老家——通许县王菜园村,先是满腔热忱、呕心沥血积极倡导、策划,且作为总纂,全力以赴、兢兢业业编修村志、族谱,后因编修村志而缘起,致力于从该村走出的少年状元、北宋名臣王拱辰文化研究。

如今,厚厚一大本装帧精美的《王菜园村志·六姓族谱》已经问世,具有创新意义、更加厚重的《王拱辰研究》即将付梓。 

张清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4年付出终成正果,可喜可贺。他立志回报家乡、唤醒乡村文化记忆、留住乡愁、泽被后世、惠及子孙的夙愿终于得偿,为研究开封的民间文化人做出了榜样。 

盛世修史志,盛世修族谱,是中华文明历史传统。然而,编写村志,绝非易事。张清鲜人老心不老,人老决心大,人老干劲足。14年来,他数次往返于开封与通许之间,经常在村里一住就是好几天,多次邀约刘、徐、张、彭、高、毛六姓长者聚会相商,先后听取多位老人口述,多方查阅文献资料,力争将村志写成一部“信史”。 

他不会用电脑打字,仍手写笔画,一件事,一个人,一表、一图、一字星星点点积累资料,去伪存真,反复修改,边写边充实,字斟句酌,耗时十年,九易其稿,终于完成文图并茂的《王菜园村志·六姓族谱》。全书约32万字,各类插图、照片近600幅,可谓十年磨一剑、一书三部曲。 

《王菜园村志·六姓族谱》填补了王菜园村志、族谱的历史空白,不仅是通许县的第一部村志,更是一位耄耋老人对家乡挚爱之情的心血之作,还是一位新乡贤对乡村振兴的无私奉献。 

中国作协会员、开封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俊功感佩于张清鲜先生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的高贵品质,特地赋诗一首,诗曰“浩博千古著史篇,栉风沐雨探真源。非求竹帛流虚名,贻厥后昆范前贤”。 

村志是全面记载农村历史的一个重要载体。《王菜园村志·六姓族谱》全面盘点该村的地理、历史、经济、风俗、文化、教育、物产、人物等方面的状况,追溯王菜园村地名来历与北宋名臣王拱辰家族的历史渊源,较为详细地记录了王菜园村姓氏来源、村庄发展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了该村的历史沿革、自然环境变化、农业、副业、工商业、教育、卫生、人物、村民生活、习俗、家族谱系等,为社会学研究保存了第一手资料。 

《王菜园村志·六姓族谱》文字简练,脉络清晰。其村史,围绕村庄形成和村名由来、坐落位置和周围村落、旧时村貌和新中国成立70余年以来的巨变展开叙述;其村名之由来与北宋少年状元王拱辰相联系,则其名人效应必将对该村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王菜园村志·六姓族谱》是村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走出家乡远离故土的人们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的一份特殊礼物,也是后辈缅怀先人寻根觅祖的可靠依据。 

“小村庄,大背景。小村志,大内涵。小人物,大作为。小心愿,大意义。”这是诗人李俊鑫的读后感。通许县作协副主席、诗人张艳丽在《王菜园村志赋》中写道:“咸平自古尚风流,文治武功将相侯。王菜园村民祉远,六门华彩此书留。追贤问史寻来处,开智敢封争上游。妙笔一支巧描画,涡河千载水悠悠。”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