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品读开封 > 正文
宋诗中的童趣
儿童天真烂漫,生活多姿多彩,其中的童真童趣更是惹人喜爱。在宋代诗歌中,描写童真童趣的作品很多,读之美不胜收。欣赏之际,也令人童心焕发,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宋诗中的童趣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作者:凌寒 发布时间:2021-05-31 08:16:37

儿童天真烂漫,生活多姿多彩,其中的童真童趣更是惹人喜爱。在宋代诗歌中,描写童真童趣的作品很多,读之美不胜收。欣赏之际,也令人童心焕发,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垂钓

钓鱼,认真起来说,那是既要讲究环境、更要讲究心境的。寻一处静谧的水域,把身心都放松下来,做到物我两忘,这样才能在悠闲自在中享受垂钓之乐。可是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儿童来说,做到这一点何其难哉!对他们来说,钓鱼不是钓鱼,而是乐趣多多的游戏而已。试看梅尧臣的绝句: 

岸边稚子戏把钓,蚯蚓作饵青条长。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 

以蚯蚓作鱼饵,持一根长长的竹竿作钓竿,一个孩子来到岸边,开始钓鱼了。那就老实呗!可是这个孩子做不到,只见他一会儿上船,一会儿下船,跳上跳下,弄得小船摇摇晃晃。此时,只有身边呢喃的燕子飞来飞去,忙着捉虫子呢。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幕,一个孩子童年时的快乐情景就这样在诗人的笔下呈现了出来。 

放牧 

牧童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个出镜率很高的意象。在古代,耕牛是农家人重要的生产力,加上它平时性情温和,所以牧牛就是儿童能从事的劳动。这种情景也出现在了宋代诗人的笔下,并且诗意盎然。 

诗人黄庶,也就是黄庭坚的父亲,有一首七言绝句是这样的: 

怯雨宜晴不识愁,去随青草牧春牛。无人古路歌兼笑,归去山花插满头。 

“少年不识愁滋味”,孩子多是无忧无虑的。为了能够出去放牧,诗人笔下的孩子害怕雨天、喜欢晴天。放牧的路上,这个孩子又唱又笑;回家的时候,他又把山花插满了头上。 

自然与童心、生活与童趣,如此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并通过诗歌生动地描绘出来。 

吹笛 

黄庭坚也有一首写牧童的七言绝句。不同的是,这个牧童不是采摘野花戴在头上,而是吹笛。牧童吹笛,宛如天籁,也是童趣盎然的绝配。这首诗中,骑牛的牧童悠然自得,短笛信吹,笛声在田间随风飘荡,宛然一幅田园风光的画作。 

更不同的是,诗人还以追名逐利、机关算尽的人与悠然自得的牧童作对比,在赞美牧童的同时反衬出乡村生活的美好。诗作借题发挥,饶有理趣,也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诗曰: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雷震也有一首写牧童吹笛的诗歌,饶有童趣: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也满了。青山衔着落日,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这时,一个横骑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出现了,只见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连一点腔调也不成。 

不成腔调,信口吹来,这不正是儿童的天真与快乐吗! 

戏水 

喜欢玩水也是孩子的天性。在乡村,小河、池塘甚至一处水坑都是孩子嬉戏的好地方。诗人郑獬的一首写儿童戏水的绝句是这样的: 

春水骎骎抹旧痕,儿童乘浪戏青云。去如跳鲤忽惊散,来似游凫还作群。 

春天来了,上涨的春水快速流动着,水面的旧痕马上就不见了。一群孩子在水浪中嬉戏,因为水面成像的缘故(这当然是一个物理学原理),他们仿佛就像在青云中嬉戏一样。看吧,他们身手敏捷,来去自如,那么自由自在,游去时好像跳动的鲤鱼一样灵巧,游回时好像水鸟一样成群。诗作清新明快,充满着勃勃生机。 

种瓜 

爱动手、爱劳动也是儿童的天性,只不过其中多有学习甚至游戏的成分。在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中,就有一首写孩子学种瓜的诗歌。 

夏天到了,大人们白天去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在家中搓麻,男男女女都在劳动。孩子们呢,他们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也没有闲着。瞧,他们正在那桑树荫下学种瓜呢。也许,在大人的言传身教中,他们也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来替父母分担辛苦呢。诗曰: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斗草 

春天来了,春草也茂盛起来,斗草游戏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宋代斗草之风盛行,才女李清照就有“海燕未来人斗草”的词句。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中,也有写孩子斗草的诗句: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为求得农业丰收,社日里,农民们来到祭祀土神的地方,焚烧纸钱,擂鼓跳舞,一起喝酒。太阳要落山了,他们醉醺醺地回到家里,只见青枝满地、鲜花狼藉,原来是儿孙们玩斗草踩踏的。 

追蝶 

杨万里有多首写童趣的诗歌,在他的笔下,儿童的生活被表现得活灵活现,如“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等等。他的一首写儿童追戏蝴蝶的诗歌脍炙人口。 

暮春时节,一处乡村,篱笆稀疏,小路幽深。树的枝头已经吐出了新绿,但是还没有形成绿荫。这时一个欢快的场面出现了:一个孩子奔跑着,正在追捕一只黄蝴蝶,可是蝴蝶却突然飞入了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诗曰: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追逐蝴蝶的场景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无论是在绿地公园,还是在郊外的田野,蝴蝶十分常见,追蝶更是体现了儿童的好奇和天真。 

抛石 

孩子们喜欢瓦块、石子,并且喜欢抛到一边甚至远处,抛过之后还会跑过去捡起来再抛,此时他们很高兴,因为有“成就”感。杨万里就有一首写儿童往溪水里抛石块的诗歌。 

这一天,诗人在山中行走了一天,但兴致依然未尽。归来,他又坐在小桥上,这时他看见山里的儿童正在溪水旁游戏,他们喜欢把石子抛向水中,并把这种游戏称作是鱼儿在水面上跳跃,读之不得不佩服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诗曰: 

尽日山行意未销,皈来再与坐溪桥。山童抛石落溪水,唤作鱼儿波面跳。 

弄冰 

杨万里描写儿童的诗歌极为生活化,构思巧妙、清新风趣,其中的儿童形象十分可爱。一首写孩子在寒冬季节玩冰的诗歌也是如此。 

正如喜欢玩水一样,孩子们也喜欢玩冰,尽管寒冰十分冻手。看吧,一个满脸稚气的孩子正在把冻在盆中的冰块脱下来,然后用彩线穿起来提在手中,将其当作一种叫做钲的乐器来敲打。冰块发出了像玉磬一样的声音穿林而过,忽然,另一种声音出现了。原来冰块碎了,落到了地上,发出了像水玉破碎的声音。 

诗人能把这个场景写出来,他一定也有不泯的童心,不然,怎么会把孩子玩冰的情趣写得如此真切?诗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逃学 

贪玩、逃学、调皮、淘气,没有这样的童年也许是有几分遗憾的,特别是男孩子,因为这是天性使然。在诗人刘克庄的笔下,有这样一群逃学的孩子,我们看看他们逃学之后干了什么?诗曰: 

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 

这群离开学堂的孩子,多次来到一个地方,一个接一个地寻找他们曾经玩过的踪迹。他们在这里干了些什么事?原来如此。在这里,他们曾经捉鱼。为了捉鱼,他们跳入水中,把水淘干;这还不够,为了争敲山上的响石,他们还进行登山比赛,看谁先登上山峰。 

读此诗,我们仿佛看到了这群孩子疯玩的情景。是的,他们还是孩子,疯玩是必须的,要不咋称童年呢。 

斗虫 

昆虫也是儿童所喜爱的,在生活中不难发现儿童对昆虫的好奇,他们甚至把昆虫捉到手里玩耍,当然胆小的孩子也可能害怕。 

诗人叶绍翁客居异乡,在一个秋夜,萧萧秋风吹动着梧桐叶,送来了阵阵寒意,孤单寂寞的他,此时心中不免凄凉,所以心生思乡之情。想到家乡,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夜深了,他们在干什么呢?诗歌告诉我们,孩子们也许正在灯下斗蟋蟀玩,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呢。诗曰: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身受寂夜孤单之苦,因而眷恋远方的亲人。他想到了孩子,就想象着他们在斗蟋蟀,可见斗蟋蟀一定是孩子喜欢的斗虫游戏。

责任编辑:刘薇薇